第 711 章(1 / 1)

执宰大明 小黑醉酒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船工艺。

  其中,龙江船厂最为有名的要数其下设的龙江宝船厂,专门为郑和下西洋制造大型高级海船――郑和宝船,工匠都是闽、粤、江、浙等地征调来的技术娴高超的匠户,达到了四百多户,是龙江船厂最为机密的部门。

  据史料记载,龙江宝船厂的船坞宽约70米,长在500米以上,西连长江,像一个巨大的河道。

  由于中世纪的船身都是木材结构,主要由杉木、松木、柚木、格木、娑罗双树、锥木、杯裂香和柿木8种树木来建造,因此中间要用铁钉固定,不经拉扯,所以要选在靠江的地方建造船厂。

  建造郑和宝船时,先要堵住船坞与长江之间的闸门,当船坞里建好郑和宝船后,等潮水来时再打开闸门,引进江水把船舶漂出去。

  从船坞的长宽来推测,当时建的郑和海船已经能达到四十多丈长、十八丈宽。

  船厂的督造官员中除了一名专职造船事务的工部郎中外,还有员外郎、主事、提举,帮工指挥等官员,仅仅下设的厢长、作头等低级班头就将近百名。

  为了造出足以在海洋上航行的海船,造船制舶的工匠由朝廷从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及江苏等地的工匠中调来,分工细致,协同合作,下编四厢,每厢分为十甲,每甲设甲长,统管十户:

  一厢分为船木、梭、橹、索匠;二厢分为船木、铁、缆匠;三厢为艌匠;四厢分为棕、篷匠。

  另外,船厂里还有内官监匠,御马监匠、看料匠、更夫、桥夫等人员,有着一套无比庞大复杂的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明初的造船业十分发达,民间造船厂主要生产小型的****船只,大船的制造由官府主导,其制造工艺和技术稳居世界造船业的龙头地位。

  除了南直隶设有龙江船厂外,大明还在福建的福州设有五虎门船厂,广东的新会设有东莞船厂,其他的地方,如太仓、临清、直沽、辽东吉林等地也都设有造船厂,造船的种类有海上远航用的大型海船,也有海上或江河作战用的战船,以及运粮的浅船和航行在江河的快船等等。

  在大明的诸多船厂中,排在第二位的自然就是福建福州的五虎门船厂,其设立是洪武皇帝用来防御倭患,专门生产对抗倭寇的海船――福船。

  《明史?食货志》有过记载,说福船“能容百人,底尖上阔,昂首尾高,舵楼三重,帆桅二,傍护以板,上设木女墙及砣床。中为四层,最下实土石,次寝息所,次左右六门,中置水柜,扬帆炊爨皆在是。最上如露台,穴梯而登,傍设翼板,可凭以战,矢石火器皆俯发,可顺风行”。

  而广东新会的东莞船厂则排在第三位,制造的“横江船”和“乌槽船”也是海上的战船,名为“广船”,船体的灵活性和坚固性超过福船。

  至于其他地方的造船厂,生产最多的自然是江河湖泊中的运输船只,毕竟明初的时候以内陆河流的船业为主。

  尤为重要的是,永乐帝迁都北京运送粮食的漕船需求量大增。

  运粮的漕船分为两种,一为遮洋船,一为浅船,前者用于海运,后者用于河运。

  据《明会典》卷二百的记载,明初粮船最多时达到一万零八百五十五只,其中遮洋船三百四十六只,浅船一万零五百零九只。

  方有节当然不会是无缘无故地出现在这里,李云天离开京城前往交趾平叛的时候向宣德帝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为了确保交趾与南海诸国海上贸易的顺利进行,他要打造新型海船来抵御海上的海盗,希望宣德帝将龙江船厂从工部划归到讲武堂的名下。

  而且,李云天向宣德帝打了包票,所有的建船资金都由讲武堂自行筹集,不要户部一分一毫的银子。

  自从永乐十九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后,由于大明国库空虚,一时间再也没有精力组织起第七次下西洋,向西洋诸国宣扬大明的国威,再加上大明的禁海令,这使得龙江船厂的处境每况日下,成为了一块鸡肋,处于无船可造的尴尬境地。

  由于龙江船厂的工匠加上家眷有上万人,如何养活这些人已经成为了工部的巨大负担,故而李云天的提议很快就被工部的人同意,趁机甩掉了这个沉重的包袱。

  第486章试行董事局

  李云天去年出征时,龙江船厂并入讲武堂的相关事宜就已经开始进行,时至今日讲武堂已经完成了对龙江船厂的整合,其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船厂官员的人事变动。

  既然龙江船厂已经成为了讲武堂的下属产业,那么李云天自然要把讲武堂的人安排在龙江船厂的显要职务上。

  不过,李云天并没有撤销龙江船厂那些大大小小官员的职务,例如专门负责造船事务的工部员外郎、主事、提举等官员,以及帮工指挥、厢长和作头等低级官吏、班头悉数留任。

  他采取了改变龙江船厂权力构架的方式使得讲武堂派下来的人员掌握了龙江船厂的大权,不仅在龙江船厂成立了一个最高衙门――龙江船厂董事局,而且将船厂原先的管理体系打散重编,在董事局下面设立了设计司、建造司、采购司、后勤司、保安司和政务司六大部门。

  其中设计司负责船舶的设计,建造司负责建造,采购司负责物品的采买,后勤司复杂保障生活、保安寺负责安全、政务司负责对外事务并协助董事局管理龙江船厂。

  在这六大部门中,职权最重的自然是政务司,而责任最重的非建造司莫属。

  按照李云天的设置,六大司的最高长官为司长,从五品的武职,副司长是正六品的武职,下属各部门的官员的官阶依次下调。

  龙江船厂原来的官员和工匠主要集中在设计司和建造司里,毕竟他们是专业的造船者,讲武堂的人无法取代,而且设计司和建造司的司长也都由原来的船厂的工部主事担任。

  至于政务司、采购司、后勤司和保安司的官吏基本上都是李云天从讲武堂政务堂下辖的农厅、户厅、礼厅、军厅、工厅和刑厅里调派过去的,他们是李云天掌控龙江船厂的核心力量。

  虽然李云天做出了让龙江船厂的官员悉数留任的决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纳入讲武堂的麾下,从文官变成武官。

  因此,方有节的副手,协助他处理龙江船厂事务的一名工部员外郎,以及两名工部主事和数名工部的官吏选择离开,调回工部候任。

  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