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被夹在赤沙山和赤沙城的明军之间,已经成为了瓮中之鳖,逃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大汗,脱欢太师率领三千骑兵离开了军营,往西南方而去。”晚上,就在阿岱大汗背着双手在营帐内来回踱着步子的时候,一名北元将领快步进来禀告道。
“脱欢走了?”阿岱大汗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下意识地停下了脚步,看来脱欢对明天的突围并不看好,故而这才悄悄地率军开溜。
“这个老狐狸!”随后,阿岱大汗一拳砸在了一旁的案桌上,口中恨恨地说道,脱欢这是把他当成了明军的诱饵,如果不是他让人紧紧盯着脱欢的话根本不知道脱欢竟然偷偷逃走。
“大汗,咱们要早做应对。”那名前来报信的北元将领神色焦急地望着阿岱大汗,很显然明天的突围凶多吉少。
“本汗乃大元的大汗,岂可像脱欢这种鼠辈一样弃将士们于不顾?”阿岱大汗沉吟了一下,冷冷地向那名北元将领说道,“这件事情不要告诉任何人,以免扰乱军心。”
“臣遵旨!”那名北元将领闻言一躬身,神色显得无比黯然,连脱欢都跑了他们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此时此刻,北元大营西南方,夜幕下,一支北元骑兵风驰电掣地向远处行去。
脱欢面无表情地骑在马上,说实话他也不想当逃兵,可是眼前的战局对北元极为不利,除了逃走外已经别无他法。
俗话说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能逃回漠北他就能东山再起,将来卷土重来报仇雪恨。
第1139章自讨苦吃
三天后,赤沙城城门大开,城墙上锦旗招展,义国公张昊和安勇侯牛世豪率领着众将喜气洋洋地齐聚南城城外,准备迎接李云天和周征的到来。
经过三天的激战,企图突围的北元军队被赶来的李云天和周征率军围歼殆尽,宣告赤沙城的战事正式落下了帷幕。
除了率先逃走的脱欢太师外,阿岱大汗等一干北元高层官员或降或俘,悉数被明军所抓。
面对着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明军,北元的军队稍作抵抗就发生了溃败,明军这两三天来一直满世界地抓俘虏,忙得不亦乐乎。
在李云天的命令下,哈尔巴拉已经率领着五千骑兵前去追击脱欢,务必要把这个北元的幕后统治者捉拿归案。
值得一提的是,大帐汗国的巴布德亲王并没有与明军交战,径直选择了投降,他要保留住剩下的大帐汗国的将士。
“来了!”就在张昊和牛世豪谈笑着的时候,迎接的人群中传来了一个惊喜的喊声,远处的路上出现了一支明军的度列,浩浩荡荡地向赤沙城方向行来。
见此情形,在城门前等候着的将领们纷纷兴奋地抬头望了过去,关西的明军即将与西北的明军在赤沙城顺利会师,这意味着持续了三年多的大战正式结束。
李云天和周征并排骑着马,笑着与周围的将领们聊着天,经过这些年来的艰苦奋战大家终于可以松上一口气,剩下的事情就是对付河套地区的敌军。
由于霍尔都大汗已经与李云天议和,河套地区以帖木儿帝**队为主的敌军已经不足为惧,再加上阿岱大汗也已经表示要让河套地区的北元军队投降。
因此,明军中不少将领心里已经想着踏上归途,回家与妻儿老小团聚。
李云天自然清楚将士们的思乡情切,故而准备先解散西北的明军,让军中的将士返回各自的驻地,等河套地区的敌军解决完后再撤走关西的明军。
“拜见王爷。”李云天来到城门时,张昊和牛世豪领着身后的将领躬身行礼,两人现在可谓意气风发,此次出征立下了赫赫战功,回京后必当受到朝廷的封赏。
“诸位大人免礼。”李云天见状微微一笑,亲自下马扶起了张昊和牛世豪,他实现了自己先前的诺言,给了没有参与西征军的两人一展拳脚的机会。
随后,李云天被众人簇拥着进了城,城里的街道两侧早已经聚满了百姓,兴致勃勃地伸长了脑袋望着李云天,谁都想见识一下威名赫赫的忠武王。
李云天骑在马上微笑着向街道边的拥挤的百姓们挥着手,展现出了无比亲民的一面,给赤沙城的百姓们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印象。
晚上,张昊在城里举行了盛大的酒宴,一是给李云天和周征接风洗尘,二来也是庆贺赤沙城的这场大战。
“岳父,此战之后关西已无战事,如今将士们思乡心切,劳烦岳父明天率军返回西北让将士们各自回营,本王已经给朝廷写好了奏表,朝廷的封赏年内就能发下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李云天笑着向坐在他左下首处的周征说道,关西的局势已经稳定,西北的明军勿需留在这里。
“本公代将士们谢过王爷。”周征闻言微微一笑,向李云天拱手说道,虽然李云天是他的女婿但毕竟是王爷,官场上的尊卑可少不了。
“王爷已经离京许久,如今我军大获全胜,王爷也该回京向朝廷复命。”这时,张昊笑着向李云天说道,李云天在关西待了快两年了京城里肯定堆积了不少公务要处置。
“关西战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本王要留在这里善后。”李云天清楚张昊的意思,于是微笑着回道,“关西是我大明最远的边疆,如今好不容易安稳了下来,本王觉得应该趁此时机好好治理。”
“王爷高瞻远瞩,本公钦佩之至。”听闻此言,张昊不由得向李云天一拱手,郑重其事地开口赞道,如果换做其他人的话肯定巴不得尽快赶回京城给太皇太后和正统帝报喜。
因此,对于忧国忧民的李云天,张昊是打心里佩服。
不仅张昊,大明朝廷里的文武官员们谁不知李云天一心为公,为了大明南征北战不说还要精心治理战后的地方,文武百官中无人能达到李云天的这种为国为民的博大境界。
“禀王爷,有一名北元俘虏自称是翰林院的侍讲,请求见王爷!”就在这时,一名卫兵大步走进了宴会厅,冲着李云天高声禀告。
“翰林院侍讲?”李云天闻言眉头微微一皱,翰林院的人怎么会出现在北元的军营,而且还是侍讲这样的重要官员,不过随后他就想起了一件事情,向那名卫兵点了一下头,“带他来见本王。”
听闻此言,在场的将领们纷纷面露诧异的神色,大家都想知道是何人如此大的胆量,竟然冒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