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2 章(1 / 1)

执宰大明 小黑醉酒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笑和无奈,如果不是生活所迫的话,杨云贵是绝对不会成为癝生的,每三年江西的学政大人会对府县的生员们进行两次考试,考试成绩优异者能成为县里的癝生,可以享有朝廷的禄米。

  故而,杨云贵这才有闲心帮县里的那些贫苦人家写讼状,否则的话早就被饿死了。

  “大人,杨某无心为官,只求当一名吏员辅佐大人。”杨云贵也笑了起来,他早就看淡了官场上的名利,现在只想跟着李云天实现心中的抱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官员的流动需要吏部的批准,而吏员的流动就要简单许多,由于吏员不是官,只是平民百姓,故而可以跟随着官员一起调动,相当于幕僚的性质。

  只不过各地官府的吏员都是本乡本土的人,很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去外地,与官员们也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故而自然要留在当地了。

  “悠远,要当就当天下第一吏,名留青史,也不枉来了这世上一遭!”李云天知道这是杨云贵的肺腑之言,心中不由得万分感动,用力一拍桌面,高声说道。

  “谨遵县尊大人教诲!”杨云贵闻言冲着李云天一拱手,豪情万丈地回答,双目中禁不住流露出了一丝憧憬。

  他知道李云天并不是在说笑,如果他成为大明的天下第一吏,那么李云天肯定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廷重臣。

  李云天的这番话不仅是在激励他,同时也是在自勉,向杨云贵透露出了鸿鹄之志,也为人生立下了一个追求的目标。一

  第115章人尽其能

  转眼间,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陈凝凝和郑婉柔现在是两三个月的身孕,正是需要静养的时候。

  本来李云天想让两人留在白水镇过节,可是两人最终还是乘车赶来了县城。

  如果是去年的话陈凝凝和郑婉柔可以待在白水镇,可今年不同,周雨婷已经过了门,在这合家团聚的日子里两人要是不去的话就显得失礼。

  况且绿萼也有了身孕,总不能让周雨婷带着绿萼去白水镇过中秋节吧?那样不仅于礼不合,而且显得喧宾夺主。

  其实周雨婷也不想让陈凝凝和郑婉柔来县城,万一动了胎气那可就麻烦了,有些不理解两人为何如此执着。

  后来还是雪儿告诉了她,这就是嫡庶之间的差异,自古以来都是侧室拜见正室,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否则的话就是失了礼数。

  周雨婷对此感到颇为意外,她嫁给李云天后李云天从来没有管过她,这使得她还是像跟以前一样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行事,没想到无形中凭白无故地多出了这么多的规矩,令她非常不自在。

  雪儿趁机劝着周雨婷,让她收收心性去管理后宅,再怎么说她也是后宅的女主人,这幸好是遇上了如此**她的李云天,要是换作其他人的话恐怕早就给她立规矩了,谁愿意自己的妻子在外面抛头露面。

  周雨婷对此却不以为意,她觉得绿萼把后宅的事务处理得很好,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才懒得操那份闲心。

  望着满不在乎的周雨婷雪儿心中顿时感到一阵无奈,别人家的正室把后宅的大权牢牢握在手心里,而周雨婷可好,既不管后宅的事情,把后宅扔给了绿萼,又不理会李家的那些产业,都交给了陈凝凝和郑婉柔。

  说起李家的产业,无疑就是陈伯昭和郑贵当作嫁妆分给陈凝凝和郑婉柔的那一份家产,异常得丰厚。

  在雪儿看来,陈伯昭和郑贵之所以这么做很显然是冲着李云天的面子,那么那些嫁妆也就是李家的产业。

  由于李云天是官,官员不能经商,自然也就不能打理那些生意,因此那些产业应该算在后宅的帐上,归周雨婷管才对。

  可是现在,绿萼管理着后宅的内部事务,陈凝凝和郑婉柔管理着后宅的外部事务,周雨婷这个正室反而落得一个清净,完全乱了后宅的规矩嘛!

  不过,虽说周雨婷成为了甩手掌柜,但是后宅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在她的手上,因为她的手里握着后宅的印信,只有盖上了她的印信,那么后宅的内部事务和外部事务才能顺利实施,并且拥有着监察的大权。

  李云天这样做其实是物尽其用,人尽其能,周雨婷是个大大咧咧的性子,根本就没有耐心去管后宅的事务,故而李云天把后宅的事务一分为二,具体的事务交给了绿萼和陈凝凝、郑婉柔,她们再向周雨婷负责。

  如此一来,既建立起了李府后宅的权力构架,又使得后宅的事务可以顺利实施,可谓一举两得。

  虽然雪儿心里颇有微辞,但是她也不得不承认,李云天的这个做法是最佳的选择,如果真的把后宅的事务都扔给了周雨婷,那么届时肯定会乱套。

  尤其是李府的那些生意,与其交给外面的人管理,还不如让陈凝凝和郑婉柔打理,至少两人与李云天是一条心。

  中秋节过后,李云天在赵朗的陪同下视察了湖口县的水利设施,经过一年半的建设,湖口县全县已经修成了一个系统的水利灌溉网络。

  按照县里那些老人的说法,李云天此举是功德无量,大家本想给李云天送一块“造福一方”的匾额,不过被李云天派人过去劝阻,因此只好作罢。

  在李云天看来,张有德和王三等人搜刮劫掠来的那些财富理应用在湖口县百姓的身上,也算是间接把这笔钱还给他们。

  除了水利设施外,李云天看重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修桥铺路,便利的交通无疑对湖口县商贸的发展起到无形的推动作用,他要尽可能地把户房账面上的钱花到湖口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天知道以后的知县会怎么打那些钱的主意。

  就在李云天盘算着如何利用龙爷的五十大寿做文章的时候,九月上旬的一天,县衙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九江府瑞昌县知县齐万隆。

  “齐兄,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里?”李云天走进客厅,笑着向局促不安地坐在那里的齐万隆说道。

  “我哪里是有空,是来找李老弟帮忙的。”齐万隆是一个黑胖黑胖的中年人,闻言站起身,苦笑着望着李云天。

  “齐兄有何事,尽管开口。”李云天感觉齐万隆遇上了麻烦,于是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伸手向齐万隆做了一个落座的手势。

  齐万隆这次来是来寻求李云天帮助的,六月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