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9 章(1 / 1)

女帝生涯 流晶瞳 2000 汉字|3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议论起来,“陛下多聪明的人,哪里会有事。”

不管怎么说,他们的身上都烙印着第一批、也有可能是唯一一批皇帝亲卫营的刻印。叶明净不在了,他们谁都别想好。

江涵示意大家安静:“现在我们要敲定的,是寻找的方向。陛下不会有事。至少她绝不会落在鞑靼人的手上。不然,米利达早就咋呼起来了。”

不错。自打米利达知道顾朗回了军中后,又态度陈恳的写了一封议和信过来。薛凝之气的差点将信给撕碎。最后总算还有几分理智,顾全大局,恢复常态后不动声色的和曼舒南忽悠。只不过这次是摆足了姿态。吊着他不回信。

好在米利达没起疑,他认为叶明净此时摆架子是正常的。虽然心中愤愤,却也并没有怀疑广平nv帝还未归位。毕竟身为手下大将的顾朗都好好的回来了,叶明净怎么可能还流落在外?若真是如此,顾朗就得自尽谢罪。

“薛主事和顾将军商议过了。”江涵面沉如水,“最多可以掩饰到新年之时。除夕祭祀太庙。陛下是一定要出席的。还有两个月,我们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在寻找的方向上,就不能出一点儿错。”

他摊开一张地图,指着雁mén关附近:“陛下是在这里和顾将军分开的。随身只有一个护卫。据宫中最新传来的消息,这位护卫是宗师级高手……”

四下顿时响起chou吸声。宗师级高手,这是什么概念?整个大夏都找不出一个手掌的人数。随后,众人脸上又露出显而易见的喜色。

江涵同样一脸宽慰:“……所以,我们很有把握。陛下性命无忧。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回程的路上,被耽搁了。”

杨秋槐松了口气,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如果叶明净出了事,他带着的这一百多兄弟连同全家老xiǎo,都得没命。现在一来,事情就好办多了。

江涵继续解说:“陛下走的,显然不是宁武、偏头一带路程。顾将军一路走来,几经周折,差点和鞑靼王米利达对上。才九死一生的回到关内。还有其他化整为零的士兵也是一样。但他们都未曾发现陛下的踪迹。由此,我们可以判定,陛下没有走这一条路。”他有些佩服的将手指往东画了一道长线,直指大海:“薛主事说,他们一众官员撤离的时候,曾有一位陆翰林提出,可绕道至鞑靼东部海岸,坐船从海上至山东登州一带上岸回京。这一条路虽然耗时历久,但胜在安全。”

孙承和补充:“这位陆翰林是广平元年的探huā郎,东阳侯已故长兄的嫡长子。我的表兄。”

下面立刻就有人想了起来:“可是那位斩了江南三十余名官员的探huā郎征粮使,陆诏大人?”

孙承和点头:“正是他。”

众人一下子就对陆诏起了好感。他们在前线作战的,最怕的就是有人在后方使坏,拖后腿。粮草运送只要稍稍出些岔子,就会连累前方将士们的性命。陆探huā杀了江南三十余名官员,在朝野上下是震惊血案。受人非议,在他们看来,这位陆翰林却是大大的好官。好战友。

“将军,你的意思是说,陛下走的是海路?”有人发问。

-----------------------

目前欠债九千字……

享受阅读乐趣,尽在看下书我要网,是我们唯一的域名哟!

------------

第两百五十四章 海上(上)

看下书我要网提醒书友注意休息眼睛哟

第两百五十四章海上(上)

“不错。”江涵握了握拳头,似是在说服自己:“陛下走的是海路。”

叶明净是否走了海路,他不能确定。但他只能这么说。受时间和人手的控制,他无法奢侈的开多条线路,几方搜寻。他必须选准一个方向,将不多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孙承和告诉他,他们应该相信陆诏。陆诏和陛下都是聪明人,说不定就想到一块儿去了。

放屁江涵忍了又忍,最终将咒骂吞进肚里。对于孙承和在某一方面的实心眼,他是无可奈何了。虽说他们两人都和东阳候府有姻亲关系。但对于陆诏,他的看法和孙承和可不一样。

同殿为臣,谁和谁又是能真心相信的。他们几个能这样,那是从xiǎo长到大的情谊。陆诏是半道来的,能是一回事吗?

可在这件事上,他除了海路如今却也别无选择。只能祈祷上天垂怜,保佑他赌赢一次。

“你们从海路搜寻。”他面上一派沉着,似成竹在胸:“从登州入海,反方向在海上搜索。这样一来,只要陛下走的是海路,就一定能碰上。”

海风吹拂,斗笠下青纱飞扬。

叶明净站在海边,贪婪目视辽阔的大海。看看远处正和人谈判的计都陆诏二人,唇角一勾,摘掉斗笠。用脸部的皮肤去呼吸带着潮水味的凉风。

陆诏先到几天,已经联络上了当地海船走私的地头蛇。只不过为了效益最大化,一艘船必须等装人装货,装的**不离十才能出航。

什么?你说可以多huā些钱包船?哈哈那你就等着被抢劫到连ku子都不剩吧。

都是做生意,静海县人经过多代魂血,其思维已经和夏人很不一样了。他们崇尚彪悍勇猛,你若是想多huā钱得到特权,对不起,他们会认为你是在侮辱他们,找chou当然,他们也不会和钱过不去,最直接的表示就是抢光了你。一般来说,因着这种原因被抢的商人,只能自认倒霉。没人会指责当地人不收信用。尊重民族习惯嘛,谁让你用钱侮辱了人家呢?

当地人只接受一种特权。即武力至高者可享有特权。比如说你是一方霸主,武功奇高。那么,你可以享受到部分特权。

这是汉人文化和鞑靼文化多年融合产生出的特有文化。如果是纯正的鞑靼人。他们压根就不会做什么走私海运生意。直接抢光每一个客商、每一艘船才是王道。而若是纯粹的汉人,想法又不一样。必定是和气生财、周到服务。有钱赚干嘛不做生意?

这是陆诏在此地逗留多日,观察探访得出的结论。他还推测,若是将来汉人、鞑靼人、魂血有了合法开放的贸易往来。很可能会因为这类不同的思维习惯造成纠纷。鞑靼人做生意势必做不过汉人。可他们会动拳头。就算一时武力镇压了,也经不起人天天来闹事斗殴不是?那么很有可能,最终得益的,或者说可以调和矛盾的,是这些魂血。

诸如此类的推演还有很多。陆诏将一路走来的民众繁华、生活习性、文化区别等等都记在了脑海里。只等着回去后记录整理出来。

叶明净不得不佩服他。陆诏的成功虽然有其投机取巧之处。但他在做实事的时候,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绝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