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难道还需要一个榜单来证明?”
“而且小朋友们,我很有钱哦,不需要靠你们众筹来养我了。”
最后,林寻还凡尔赛了两句。
于是,林寻粉丝自发退出本次刷榜。
而林寻这次意外的空降,也在网上传开来
“真是没想到我家林老师是一个如此温柔的人。”
“当然,也有点小嘚瑟。”
“我就说嘛,我们的偶像是一个集才华与品德于一身的优质艺人。网上还传林老师会去大保健,这可能么?”
“反正我不相信。”
“他那么单纯的人,怎么会大保健哦?我估计他连大保健是什么都不知道?”
“嘿嘿,肯定的他现在可是老板,忙极了。估计空闲的时间,都宅在家里做音乐。”
陈要翻看这些评论,想起了一句古话知人知面不知心。
姑娘们啊,你们都被林老师那极具欺骗性的外表,给迷惑了啊!
放眼整个A区,在大保健的造诣上,估计没人比你们的林老师更懂啊!
“林寻劝粉丝放弃众筹,抵制无脑消费。”
这个标题很快就上了热搜。
这么一比较,网友们再看张梭良那一边,此时刷榜可谓是热火朝天。
短短两天,竟然刷出了五百多万张的成绩。
很多大V都给出证据:说张梭良背后的资本都出钱刷了。
估计最后会刷出千万张销量的成绩。
这个成绩是个分界线,有利于以后宣传的时候吹牛逼。
其实刷榜这个事,还蛮常见的,无非是为了抬高歌手的商演价格。
但这次张梭良,刷得有点过分了。
几个老前辈的新歌,都被张梭良压得抬不起头来。
于是,这几个老前辈联合发声,抵制刷榜现象。
网友们也自发组织起来,声势浩荡。
张梭良一方此时才意识到,由于刷得太疯狂,动了不少人的蛋糕。
这种自上而下的抵制,在圈内,很少发生,极有可能威胁到艺人的演艺生涯。
于是,张梭良工作室立马发布声明,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对于刷榜行为,张梭良先生并不知情,也绝对不支持。”
“希望粉丝们理智消费,不要关注太多音乐之外的事。”
“对于网上一些对张先生的诽谤章,我们表示抗议,并搜集证据,随时提起诉讼。”
“张先生多年来一直勤勤恳恳做音乐,对于外界的风言风语,一直缄默不语。但这次,张先生决定勇敢反击。”
这个声明,只透露了一个讯息
什么刷榜?和我无关,我什么都不知道。
第二日。
张梭良又发布了庆祝案
新歌后悔,仅用三天,销售成绩破六百万,破多个平台记录。
嗯,虽然刷榜之事和在下无关,但这个最后的成绩,还是和在下息息相关的。
有心之人发现,这前两日有刷榜推波助澜,单曲全平台成绩破五百五十万。
这第三日停止刷榜后,单日销售成绩,仅有六十多万张。
这个成绩,绝对不合理。
由此可见,其中的水分有多大了。
而林寻新歌上线三日,成绩也破了六百万。
当然,之前预售一个月卖出了四百万张,也是算在内的。
这三日,新增两百万张。
也就是说,在此歌现场版上线各大网站一个月后,依旧有数百万人,为等你下课录音室版本买单。
倘若没那个现场版,这个歌破千万,似乎是铁板钉钉的事。
“林老师,真的是太强大了。”
第三百二十三章 打不过就……
等你下课最后的成绩是七百万张。
能取得这么出色的成绩,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之前几个平台方都预测,这等你下课的预售成绩,大概率就是其最终成绩。
歌迷们购买这首单曲,更多是支持的意思,而非为了收听。
毕竟,现场版的等你下课可是免费的。
歌迷们很是给力,给予了林寻最大程度的支持。在没有刷榜的情况下,将等你下课的成绩推到了极致。
当然,歌迷们不是傻子,他们愿意这般支持林寻,是因为林老师的音乐,做得真的很优秀。
等你下课的热度,在这一个月可谓是所向披靡。
其中的歌词,更是成为了无数少男少女的个性签名、朋友圈案等等。
据调查,大学生引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那就是
“高中三年,我为什么,为什么不说喜欢你?”
这其中,有遗憾,有后悔
原来人生就是在不断地错过啊!
“林老师是最懂我们青春的人。”
“他兴许也是最懂爱情的人,那首最浪漫的事,让我向往、感动。”
录音室版本,的确是比现场版悦耳多了。
但不知为何,很多人在购买了录音室版本后,还是习惯收听现场版。
简单的木吉他,略带随性的演唱,反倒更有青春的感觉。
很多人都说,现场版的声音,更真实,更具震撼性。
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现场版的播放量,都在录音室版本之上。
这个现象,让很多极其专业的音乐人,为之深思。
他们开始正视一个问题:为何唱功水平一般的林寻,会如此受歌迷们的喜爱呢?
这次交锋,从明面上来看,是他张梭良胜了。
但张梭良知道,他不但不是赢家。反而,这一次,他可谓是一败涂地。
抛开刷的那些,剩下的,还有多少?
这首被他寄予厚望的新歌,尽管在新歌销量榜上雄踞第一,但其热度,却是不温不火。
这是一个极其尴尬的现象。
不管是在各大短视频网站,还是走在街上,更经常听到的,是等你下课,是少年。这特么都是林寻的作品。
他的新歌,似乎被世界遗忘了一般。
输给了等你下课,他张梭良认了。
但热度连少年都比不过,这让张梭良心有不甘,从而心生颓败之感。
这首歌,已经上线了好久了。
且当初上线的时候,林寻因为这首歌,被大家骂惨了。
什么江郎才尽。
什么恰烂钱这是林寻第一首收费歌曲。
各种难听的话都有。
结果这才过了几个月,这首歌真正的魅力和市场,就开始展现出来了。
嗯,兴许这首歌在所谓专家眼中,登不得大雅之堂。
但这首歌在各大商场、理发店、饭店人均消费二十到一百的地方,可谓是极尽火爆。
走在街上,到处是那个略带嘶哑的声音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点点改变。
兴许,这首歌的传唱率,才是林寻所有歌中最高的。
对于这个现象,专家又有话要说了
林寻这首歌,代表了一种底层化。
嗯?
并且,为了验证这个论断,专家还写了一遍洋洋洒洒的章,旁征博引,看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
这位专家把林寻这首歌,称之为“俗化的代表产物”。
林寻:???
“当然,这并不是说林寻这个人就是俗,他的一些作品,是雅化的代表产物,比如送别,词曲都非常优美,所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