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平台上祝福《初恋这件小事》大卖。
在视频的末端,他顺带提了一嘴——
嗯,当然了,也希望我的《逐梦演艺圈》大卖……嘿,林凯之老师,我们要打擂台喽!
苗家嘉并不觉得这是一次同级别的较量。
他这部戏的目标是三亿保底,预估五亿。
而林凯之这部,能拿到一亿就算是破天荒了。
终于,两部电影同时上映了……
《逐梦演艺圈》比之《初恋这件小事》,排片率多了二十个百分点,按照专业人士预估,两者的首日票房差距,起码会在五千万左右。
除此之外,那部国外大片的排片率和《逐梦演艺圈》在五五开之间,但预售票房却比“逐梦”多了一千来万。
一旦打上了国外的标签,票房号召力立马就显现出来了。
实际上呢,这部片子在国外遇了冷,连成本的三分之一都收不回来。
投资方急了,这才提前在大度国上映——
因为大度国是国外一些垃圾片的最好收容收。
该公司三年前有一部片子,在国外赔惨了,结果在大度国收了八个亿的票房,一下子活了过来。
这一次,他们想重现当年的奇迹。
……
徐馍看着排片率,心情低落到极点。
虽然卖力宣传了这么多天,但效果好像一般,院线经理也没有增加排片率。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预售的上座率还不错,竟然比“逐梦演艺圈”还高一些。
对此,某专业人士分析,这只是粉丝的力量罢了,逆转不了乾坤的。
他们觉得,这部片子的受众,只有林寻、林凯之、司徒易的粉丝。
除此之外,应该没人会去电影院花个几十块钱看一部平平淡淡的青春恋爱片了吧?
……
首日的成绩很一般。
国外大片拿到票房冠军,八千万的票房。评分59分,大家普遍反响一般。
“逐梦”靠着预售成绩,拿到四千万票房。但口碑……彻底崩了。
这部片子在上映之前,营销可谓是铺天盖地。
从预告片来看,似乎……马马虎虎。
谁特么能想到,会烂到这个地步?
“老子做了最坏的心理建设……但这部片子还是打破了我对烂片的认知。”这是排名第一的评论。
评分出炉:24分。
大家都说,8分以上的电影少见,这个分数以上的电影,可以算得上是精品了。
9分可称之为经典了。
但特么的……4分以下的电影,也同样不多见啊!
由于评分机制,观众最低打一星,也就是两分。
所以,这部电影,真的很接近了……
顿时,退票潮来了。
第二日的预售成绩,两百万不到。
这部电影,崩了。
跟着一起崩了的,还有导演的心态。
在上映之前,这位导演多次说,这是他用了十二年时间拍摄出来的呕心沥血之作。
嗯…………这十二年,该导演到底在干嘛?
他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电影的好坏和拍摄时间的长短,真的没啥关系。
在这样的口碑下,这部片子已经注定失败。
导演恼羞成怒,他觉得是这几个评分网站毁了他这部经典之作。
你们这些烂人哪里知道,我有多努力?
他直接宣布,将会起诉这些评分网站。
这操作,惊呆了一大票观众。
于是,网友们开始抵制看这部电影。
院线方也急了,急忙调排片率。
然后,院线经历惊骇发现,那部不起眼的青春片,口碑有点爆了。
82的评分。
一半的上座率。
这……
v博上各个大v也发了文章,赞美这部青春片。
“在前面的剧情里,你会沉浸在熟悉的感觉里,会心一笑。但在最后,你会潸然泪下……推荐。”
“游泳池那个场景,女主角鼓起了所有勇气跟男主告白,我哭得稀里哗啦……因为,现实的青春,到了这里,就结束了。”
“原来青春片可以这么拍啊……其实暗恋的桥段我一点都不期待,让我泪流满面的,是那些属于丑小鸭之间的友谊,英语老师为了钓男哥的拙劣矜持,以及做过的那些事,蠢爆了……但我也做过哈!”
“如果没有那个强行遇见的结局,我愿意给满分。但目前来看,应该是大度国青春片第一了。”
……
那一天晚上,院线经理虽然将排片率上调了十五个百分点,但在某些地区,依旧出现了买不到票的情况。
预售额直接突破一个亿。
很多人都好奇,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当然,并不都是好评,依旧有一些人嗤之以鼻——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狗血桥段啊?
可青春有时候,就特么挺狗血的。
第两百五十四章 那个男人的故事
各大院线经理都乐坏了,本来还以为这个情人节会是一个不声不响的小档期呢。
谁能料到,爆出一匹黑马。
看来这部戏很有可能打破大度国青春片的票房纪录啊!
“你说,这部电影会不会破两亿?”有个经理在群里问道。
“看这趋势,几乎百分百。”
“真是没想到,林寻第一次监制电影,就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一个和林寻有过交往的经理赞美道。
……
另一边,这部电影的整个制作团队现在都陷入到长久的震惊中。
林总吹过的牛逼……现在全特么的实现了?
当初林寻说什么票房多少亿,他们就是听着乐的,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谁能想到,这才第二日,整个预售成绩就已经破亿了?
那些之前被打脸的专家也站出来说话了——
“按照这个趋势,票房三亿问题不大。”
青春片票房三亿?
徐馍看到这个预测,整个人都茫然了。
林寻作为这部片子的唯一投资者,能获利多少?
这部片子的成本就刚过千万吧?再加上宣传费用什么的,总投入大概也就三千多万吧?
如果最后的票房成绩真的是三亿,林老师可能会直接拿走一个亿?
我滴天……
徐馍这个时候想起了一个事。
这个事在当时是那么的感人,但现在想起来,却有一丝丝……悔恨。
当初在拍摄之前,他好像找林寻讨论过一个事——将片酬转化为投资。
林寻当时好心拒绝了……
徐馍呆了,如果当时没拒绝的话,按照三亿票房的估计,他能分多少钱?
两三千万打底吧?直接起飞。
但这能怪林老师么?不能。
那个时候,谁能想到“初恋”会这般成功?虽说林老师一直对这部戏很有信心,但徐馍知道,都是林老师故作坚强装出来的。
林老师当时肯定想的是,再苦不能苦导演,再穷不能穷片酬。
如今这一切,是林老师高尚品德的最好回报。
徐馍不但没有一丝丝怨恨,反倒是庆幸。
好人有好报啊!
他虽然只收获了几百万的片酬,但他却打开了国产青春片未来的大门。
相信从此以后,大家会重新评估青春片的市场价值。
……
另一边,林寻本来还担心着呢……
之前没让徐馍持股,这位导演会不会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