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章(1 / 1)

我的网恋对象是明星 十一月的嚣张 2000 汉字|4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人才了,就没见往里面划拉过。这次制作东北题材电视剧,是文化部响应振兴东北计划做出的一次尝试。他们想让全国人民看到东北,认识东北,见识到东北的变化。尤其是,争取到那些年轻人的认同,这样在引进人才时,个人层面的阻力会小一些。

“平心而论,这种电视剧挺难拍的,制作中心给的钱也不多。但我作为一个东北人,对东北还是有一定的感情的。一部电视剧而已,这点钱我出得起,也愿意出。所以,我这次回春城,其实就是为了这个电视剧。”

说到这儿,龙宇露出一丝苦涩的笑:“你说乡情这玩意儿,平时是真想不起来。家里人都搬到了京城,我也十多年没回去了。不瞒你说,我现在一直觉得我是个京城人。

“可是,不久前春城那边一联系我,我就想起我小时候蹲地上砸纸片,打爬犁的日子里。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毫不犹豫地就坐上了高铁。你说,这东西怪不怪?”

张昀能感受到龙宇话中对东北的感情,立刻摇头道:“不怪,一点都不怪。家乡,是一个人这辈子也割舍不下的。”

“也许是吧。”龙宇对张昀说道,“陈琦跟我说要把你介绍给我的时候,我心里第一反应,是想让你给我写个比《沉默的真相》更火的悬疑剧。但是紧跟着我就想到,你是个东北人,你一定对东北有着很深的了解。

“所以,你能写一个介绍东北,传播东北文化的剧本吗?

“假如我给你更多的资源,你能创造一个,比《沉默的真相》更火爆,或者说跟《沉默的真相》差不多火爆的热点吗?”

原来龙宇联系张昀的目的,并不简单只是想蹭悬疑片的热度,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龙宇的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他受春城电视制作中心邀请,拍摄一部传播东北文化的电视剧。他所以答应,是因为对故乡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而他所以找上张昀,是为了让张昀,写一个足够精彩,足够吸引人的剧本出来。

答应,还是不答应?

根本没有任何迟疑,张昀立即点头答允:“龙哥,就凭您对咱东北的这片心,这个剧本,我写了!”

066 我看你像奥迪

在播音员小姐姐温柔而甜美的声音中,从京城南站开往春城西站的高铁,缓缓减速,最终停了下来。

张昀和龙宇跟随着无数行也匆匆的路人,并肩从高铁上走了下来。

“就这么说定了,你尽快把剧本写出来,我先去和春城那边谈。”龙宇一边掏烟,一边说道,“希望,你能写出一个让我满意的作品来。”

张昀点头道:“我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卷。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年后您就可以看见。”

“但愿如此,我等你好消息。”龙宇笑着,和张昀一起往站外走去。

“对了龙哥。”张昀忽然想起来一件事,“不知道剧组筹备的时候,我能不能推荐一个我相中的演员?”

“八字还没一撇呢,这就要动用私人关系了?”龙宇开了个玩笑,并不介意,“当然没问题,只要你推荐的演员合适,我求之不得。要不你现在说说,你想推荐谁?”

张昀笑道:“就是你们公司旗下的演员,叫林欣瑶。”

龙宇:“……?”

你还真会挑,我公司那么多演员,你偏偏挑了个我严令禁止给予其任何资源的演员!

——

暂且不管龙宇对于张昀推荐林欣瑶这事儿是什么想法,张昀和龙宇告别后,才刚一出站口,就看到了父亲张一腾的座驾。

张一腾的座驾很好认,排量最小,车身最短,颜色还是难看的屎黄色的那辆就是。

而这车,是已经停产多年的QQ。

“不催你是不是真不打算回来了?”张昀刚钻进副驾驶,张一腾就埋怨道。

“当然不是,我本来想晚些时候再回来的。”张昀解释道。

“晚些时候回来,也不知道晚到什么时候去。”张一腾很是明白自己儿子的德性。说话间,他露出一个十分恶心的微笑,问,“这几个月写没写新剧本,赚没赚钱啊?”

“没有。”张昀实话实说。

张一腾顿时脸色一变,当场嘲讽:“没赚钱还好意思回家?我要是你我都没这个脸!”

张昀:“……爸您能不能不要这么现实?”

“现实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张一腾说了句至理名言,“不过你小子今年总算开张了,给家里打了十万。回去跟你妈也能有个交代。”

我可不止赚了十万,我账户里还有三十多万,而且,年后把《隐秘的角落》一卖,就能再赚一百多万。

张昀心里暗暗想。

“瑶瑶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忽然,张一腾问了这么一句。

张昀一愣:“她为什么跟我回来?”

“不是告诉你让你带着我儿媳妇儿回来吗?”张一腾道。

“她现在跟我,也不是那种关系……哎呀,反正这事儿您就别管了。”张昀不想将他和林欣瑶的事情告诉给家里人。

因为这事儿说起来过于复杂。

“二十五六的大小伙子,连个对象都没处过,磕碜!太磕碜了!以后出去可别说是我儿子,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都能走道了!”张一腾批评道。

张昀:“……”

这话,他还真反驳不了自己老爸。

张一腾大获全胜,便一脚油门,只听屎黄色的QQ怒哼一声,然后慢~悠~悠地起步,离开了春城西站,直奔张家——位于春城下辖的一个名为新泰的小县城。

张一腾当然也想在春城三环里买一栋房子,但以他的出身,确实没那个实力。

所谓的出身,大概与自身眼界的限制有关。不过说到底,还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当年春城的房价跟白菜价一样的时候,张昀还小,张一腾住在农村老家,也没想过到省会买个房子。张一腾甚至都没想过在新泰这个小县城买房子。

张一腾与很多那时候的农村人一样,认为自己不管走到哪里,到底是会回到农村的。所以,他宁可花十万块钱在农村盖一栋雕梁画柱的大瓦房,也不想去市里买一栋产权只有七十年的楼房。

哪怕张昀考上了新泰的高中,张一腾也坚定着自己的想法。

然而时代总是撵着人不得不前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日子是一天一个样的变,等张昀接受了城市的洗礼,再也不想窝在农村时,等张一腾也渐渐因为城市的便利而不想回到农村的时候,张一腾愕然发现,他这些年赚的钱,也就能在新泰这个小县城买一套房子。

这时,张一腾数了数自己的钱,看了看张昀,又犹豫着或许不应该在新泰买房子。

犹豫的点有很多,比如买了房子,家里就没什么积蓄了;比如买了房子,张昀却留在京城不再回来,那这房子就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