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8 章(1 / 1)

我为国家修文物 十三闲客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画的画芯,一位身材瘦小的男子,正趴在画芯之前,手里拿着竹镊子,小心翼翼地修补着上面的破洞。

“老朱,歇一会儿。”

吴茉莉一进门,就敲了敲门板喊了一声,又转身对向南介绍道,“老朱是我们书画修复中心的老员工了,技术也是相当过硬的。这两个月以来,双喜图的修复工作,都是我们两个人在做。”

向南点了点头,朝老朱看了过去。

此时,老朱也直起了腰,他使劲敲了敲后背,龇牙咧嘴地说道:“再这么干个十年,估计这老腰就得废了。”

一转身,他就看到了向南,吴茉莉都还没来得及介绍,老朱就连忙伸出了双手,一把握住向南的右手,惊喜地说道:

“你是向南,向专家!我在电视上看过你,也看过你修复古画的视频!久仰大名啊!”

“朱师傅过奖了。”

向南一脸谦虚,又指了指长案上的那幅画芯,问道,“这画芯,修补完了吗?”

“还差一点,今天晚上加加班,就差不多了。忙活了两个来月,真是累惨了。”

老朱一脸感慨,忽然他像刚想起了什么似的,一拍脑袋,笑道,“向专家,既然你人都来了,能不能帮忙指点指点,这幅画到目前为止,修复得如何?”

一旁的吴茉莉顿时笑了起来,说道:“老朱,你怎么傻了?咱们请向专家来,可不就是为了这幅画吗?”

“指点谈不上,咱们互相交流吧。”

向南说着,也不客气,上前一步,开始认真看了起来。

这是向南第一次看见双喜图的真迹。

整个画面,呈现出的是一种深秋萧瑟的场景。

画面前方是一只皮毛褐黄色的兔子停在草坡上,仿佛听到什么声音,好奇地转过头向上看。

顺着兔子的视线看过去,一株枯树上正有两只长尾巴的喜鹊,张着嘴叫着飞下来,兔子一脸惊恐,彼此呼应。

枯叶、枯草、竹叶,向着一个方向不停翻飞,表现出了秋风瑟瑟的意境。

虽名为“双喜”,却是毫无喜意。

向南忍了一忍,却是没忍住,“回溯时光之眼”瞬间开启。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四月,春意盎然,柳枝吐绿。

这一日,阳光正好,汴京城里商贾云集,游人如织,都城之内,一片热闹繁华的景象。

在一处离皇城有些距离的街巷里,一名两鬓斑白,身穿灰色长袍的老者,正拿着鸡毛掸子,在店铺里不紧不慢地掸着柜台桌椅上的灰尘。

就在这时,门外走进须眉皆白的老者,一进门便爽朗地大笑起来:“子西兄,你一堂堂画师,岂可做此等微末小事?”

灰袍老者也没回头,淡淡一笑:“叔予兄,数日不见,又精神了不少,莫非是遇上了什么喜事?”

这灰袍老者,名叫崔白,字子西,濠州人氏。

他早年迫于生活,跟人学习作画,成了一名画工,以此为生计。

古代画工,指的是在别人花钱聘请的情况下创作画作的画家,他们所作的画,大部分情况下是不能够落款的。

崔白天资聪颖,又肯钻研,所作画作颇有新意,深受士大夫阶层的喜爱,不少人甚至还为崔白不得赏识、依旧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打抱不平。

年前时,崔白感于年岁不饶人,遂以平日积攒的画资,在汴梁外城稍显清净之处,购得一处门面,前店后院,算是定居都城,结束了半生漂泊无定的生活。

这白眉老者,名为吕顾,字叔予,家就在崔白左近。

吕顾虽不擅长绘画,却也颇懂画理,时常前来与崔白讨论,闲暇之余,便饮茶煮酒,谈天论地,倒与崔白颇为投缘。

“我是无甚喜可言。”

吕顾摇头晃脑,朝皇宫的方向指了指,“官家倒是有大喜。”

崔白对此不置可否,他对皇家之事,本就不甚热心,再加上终日沉迷于作画,深居简行,倒也没听到什么消息。

见崔白一副淡然的模样,吕顾摇了摇头:“你呀你呀!不入世,怎出尘?”

“今日,皇宫之中彩旗招展,丝竹之声喧天,武百官、皇亲国戚皆是盛装入宫而去,你可知是何故?”

崔白已经掸完了灰尘,他见吕顾说得兴致盎然,唾沫横飞,也不忍扫了他的兴,便接了一句:“何故?”

“是福康公主的册封礼,官家晋封福康公主为兖国公主了!”

吕顾说得那叫一个眉飞色舞,仿佛被册封的那个人是他一样,“官家还花费了数十万缗钱,为公主建造府邸!啧啧,数十万钱造的府邸,该是何等奢华壮观?”

崔白听了,眉头挑了挑,这倒还算得上一件大事。

当然,这大事指的并不是官家花了数十万缗钱为公主造府邸,而是福康公主的册封礼。

自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大宋朝至今,历经近百年时间,还从未曾出现过有册封礼的公主,如此一来,福康公主就成了宋朝第一个行册封礼的公主了。

早听闻官家对福康公主宠爱有加,谁知竟是宠爱到了如此地步。

不过,官家为何会忽然册封福康公主?

要知道,皇家行事,从来不会无的放矢,其中必有缘由!

果然,吕顾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崔白恍然大悟:“官家严令,公主府邸须于年内完工,届时,公主将与驸马李玮完婚!”

崔白忍不住问了一句:“哪个李玮?”

“还能是哪个李玮?”

吕顾看了崔白一眼,哈哈笑道,“不就是那个丑郎君李玮吗?”

第九十四章 莫论皇家事

“丑郎君”李玮?

连一向淡然的崔白,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吕顾尽管也已是耳顺之年了,性情却如同一个四五岁的顽童一般,总喜欢给人取一些稀奇古怪的绰号。

不过,还真别说,“丑郎君”李玮,却也是名副其实。

李玮,字公炤,钱塘人。

他平生喜吟诗,才思敏捷,并能章草、飞白、散隶。

就连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之一的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在看过李玮的书法之后,也曾大赞“李氏书法第一”,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李玮其才不尽于此,他不仅是个书法家,还是个著名的画家。

他善作水墨竹石,其画大抵生于飞白,故不事丹青而率于水墨,平日寓兴则写,兴阑辄弃去,不欲人闻知。

如此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崔白也是神向往之,然而时至今日,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为何?

这又牵扯到了一桩皇室秘闻了。

宋真宗赵恒与刘皇后无子,真宗便将刘皇后身边的侍女李宸妃之子抱给她养,这便是如今的官家赵祯。

宋明道二年1033年,直到章献刘太后殡天之后,赵祯方才直到自己的身世真相,然而此时,他的生母李宸妃早已去世。

为了弥补自己未尽的孝道,赵祯便给予舅家李氏各种荣宠,一再擢升舅舅李用和的官位。

而李玮,便是李用和的之次子。

换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