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8 章(1 / 1)

我为国家修文物 十三闲客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许放昌邑王的潜邸旧臣进入,之后又召见昌邑王。

等到刘贺抵达之后,霍光等百官就开始在太后面前宣读刘贺的“罪状”:陛下……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当废。

皇太后下诏道:“可。”

霍光当即让刘贺起身跪拜,接受诏令。

刘贺到此刻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他对霍光说道:“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

意思是说,我曾听说天子身边只要有七个诤谏之臣,即使无道也不会丧失天下。

霍光冷冷地说道:“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

皇太后都已经下诏把你给废了,你还算什么天子?

随后,他便上前抓住刘贺的手,解下他身上的玺绶,呈给太后,紧接着扶着刘贺下殿,出金马门,群臣也紧随其后,跟着送了出去。

刘贺此刻也知道事不可挽回,只好向西跪拜,自嘲似的说了一句:“愚戆([gàng])不任汉事。”

起身之后,他丝毫不留恋,转身就登上了皇帝侍从的车辆。

霍光把刘贺送到昌邑府邸后,告罪道:“您的行为使自己被上天弃绝,我们无能,不能以死来报答您。我宁可对不起您,不能对不起国家。希望您保重,我永远不会再见到您了。”

说完,他便哭着离开了。

刘贺当了27天的皇帝,就被赶下了皇位,成为了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当初,拥立他坐上皇位的,是权臣霍光;如今,策划并且推动废掉他的人,依旧是权臣霍光。

被废之后不久,皇太后下令让刘贺回归昌邑,并赐给他汤沐邑二千户。

而跟随刘贺从昌邑国来到长安的那两百多旧臣,只留下了三个人,剩下的全都被诛杀了。

这些在出狱受刑的时候,在路上大声呼号:“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谁也不知道,这些人行刑之前喊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许这些话里,也有包含了对刘贺的失望之情?

然而,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

刘贺被废后,霍光痛定思痛,左思右想,最终拥立汉武帝曾孙刘询为皇帝,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后,对刘贺忌惮不已,还专门诏令山阳太守监视刘贺。

元康三年(前63年)三月,已经确定刘贺不值得忌惮的汉宣帝下诏,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

一个月后,刘贺前往其封地海昏就国。

海昏,实际上是豫章郡下辖的一个县。

原以为这辈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下去了,谁知道,几年之后,刘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往来一事,被扬州刺史柯奏报了上去。

汉宣帝大怒之下,下令削去刘贺三千户食邑。

神爵三年(前59年),封侯四年的刘贺郁郁而终,享年33岁。

这一位史上最“窝囊”的皇帝,也终于结束了他仓促的一生。

第八百五十二章 返回魔都 (更新完毕)

刘贺真是昏庸无道吗?

实际上,从他的那些被押往刑场行刑的旧臣的呼号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中就可以得窥一二,刘贺在当上大汉皇帝的时候,还是有一番抱负的,只是他“当断不断”,有些优柔寡断了。

实际上,在被废之后,被封为海昏侯的刘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往来,曾经是有过一番对话的。

孙万世问他:“从前被废时,为什么不坚守着不出宫并斩杀大将军,却听凭别人夺去天子玺印与绶带呢?”

刘贺回答:“是的,错过了机会。”

孙万世又认为刘贺将在豫章就国,不会久为列侯。

刘贺又说道:“将来或许就是这样,但这些事情不是我们可以谈论的。”

结果就因为这一番对话,汉宣帝下令削去了刘贺三千户食邑。

他昏庸吗?

不,他不昏庸,只是和手腕老道的霍光比起来,他还太嫩了一点。

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都已经成了谜,都已经变成了历史,生前生后的所有名,都不再能勾动刘贺的心,对也好,错也罢,又能改变什么呢?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去评说。

向南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看着眼前已然焊接成型的青铜雁鱼灯,它优雅地矗立在那儿,嘴里叼着肥美的鱼儿,低头回首,一如当年刘贺生命走到尽头时,回首自己短暂而又曲折的一生,没有悔之晚矣的痛惜,也没有大彻大悟的释然,只有平静祥和。

就好像在旁观他人的一生。

……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向南沉浸在青铜器的修复之中。

在完美修复了几件将要送往京城参加“海昏侯出土精品文物大型展览”的国宝级文物后,他的青铜器修复技术已然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认可。

如今只是还缺少了一场考核,否则的话,他国内唯一的文物修复双料专家的称号,很快就会变成国内唯一的文物修复三料专家称号。

当一个人给了人们太多的惊讶,往往也会提高大家对这个人的期望值。

对于向南也是一样。

事实上,他是双料专家还是三料专家都已经意义不大了,在国内的文物修复界里,他已然成为了一颗最耀眼的新星,所欠缺的,只是时间的历练罢了。

时光如梭,转眼又过了两个月。

到了八月底,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修复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事实上,当海昏侯墓主墓室被发掘完毕后,剩下的几个小墓室已经没有大批量的文物出土了。

偶尔零星出土的文物,有西江省本地的文物修复师在,已经完全可以胜任接下来的文物修复工作。

到九月初时,文物修复工作已经告一段落,西江省文物局和西江省博物馆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答谢宴,对前来协助修复文物的修复师表示感谢。

答谢宴过后,各地博物馆的修复师们开始纷纷返回。

向南作为此次文物修复工作总指挥,将这些修复师们送走之后,也即将带领自己公司的几位修复师返回魔都。

“向南,这一次真是多亏了你们。”

几个月的时间接触下来,熊嘉正已经和向南很熟悉了,如今向南要离开了,他也是很不舍,专门抽出时间来私下里请向南等人吃饭,

“这一次要不是你过来帮忙,海昏侯墓里出土的这些文物,我们都不知道要修到猴年马月呢。”

“千万别这么说,这是大家的功劳,可不是我一个人的能耐。”

向南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我顶多也就是修复了几件文物,根本就不值一提。”

熊嘉正笑了笑,也没多说什么。

向南何止是修复了几件文物那么简单,他最大的作用是协调这群来自全国各地的修复师。

说实在的,真要换成其他专家来,这些心高气傲的修复师们服不服气都是个问题呢。

也就是向南,不仅年轻,而且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