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0 章(1 / 1)

我为国家修文物 十三闲客 2000 汉字|6 英文 字 2个月前

先干活吧,其他事等空了再说。”

被向南岔开了话题,陶勇也不恼,仍然笑着点了点头,他也不多说什么,又和颜文聪等人招呼了一声,就带着路博飞开始清理起漆器残片来。

所谓漆器,一般是指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

华夏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xiu])涂;而到了殷商时代,古代的漆器匠人们就已经研发出了“石器雕琢,觞酌刻镂“的漆艺。

随着时代的发展,漆器工艺也是日新月异。

到了明代时期,髹饰的工艺美术跨入新的阶段,官方设厂专制御用的各种漆器,并由著名的漆艺家管理。除了官设的漆器厂外,民间漆器生产也遍及大江南北。

与此同时,明代江南漆器名家辈出﹐明初有张德刚、包亮,明代中期有方信川,明末有江千里等,并出现集漆器工艺之大成的著作:黄成著,杨明注《髹饰录》。

即便是到了如今,漆器仍是华夏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漆器工艺,包括榕城的脱胎漆器,江都的螺钿漆器,晋省的推光漆器,蓉城的银片罩花漆器等。

竹木器漆的结构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胎质和漆膜。

胎质是承受漆饰的器物,分为竹质和木质两种,胎质决定和维持着器物的外形和机械强度;而漆膜是漆涂在胎质表面形成的结膜,保护着胎质不受外界有害物质的侵蚀。

修复室里的这些漆器残片的胎质,就是木质的。

在上涌的墓室地下水的侵蚀下,这些残片大部分已经腐朽、老化,内部分子结构已经完全被水饱和,因此,一般称其为饱水漆器。

饱水漆器的主要病害一般有起翘、开裂、脱皮、变形等,修复起来十分复杂。

不过,如今陶勇和路博飞两个人只需要将这些残片的表面污渍清理干净,就要轻松许多了。

两师徒来到一张工作台前,将这些平放在一块大木板上的漆器残片用去离子水轻轻漂洗,将残片表面的污物清洗干净后,再用质地柔软的塑料薄膜将残片小心地包好,并在残片底部附近垫放一团用离子交换水浸润过的棉花,以防漆器残片的水分快速蒸发掉。

文物修复师习惯了一边修复文物,一边观察文物的特征,身为漆器修复专家的陶勇自然也不例外。

在清理了几片漆器残片之后,他一下子没忍住,惊呼了起来:

“哎呦,国宝啊,这漆器上面有孔子和颜回的画像!”

第八百二十一章 孔子衣镜 (第一更)

“孔子和颜回的画像?!”

一直在一旁盯着的颜文聪和熊嘉正两个人对视了一眼,脸上满是震惊。

这时候,向南和卢国强也清理完了手里的青铜器残片,听到陶勇的话后,连忙到洗手池边洗干净了手,拿过一条干毛巾擦了擦手,一边往这边走,一边问道:

“陶老师,您怎么知道是孔子和颜回的画像?”

“你自己过来看。”

陶勇回头瞥了他一眼,抽出手来指了指工作台上的一块残片,“这画像下面有标注的。”

“啊,老师,这块残片上面还有字。”

陶勇话音刚落,在另一边清理漆器残片的路博飞忽然也开口说道,“这不是什么屏风,是衣镜!”

“是衣镜?”

熊嘉正一愣,他邀请的那几位考古专家都还没赶过来呢,没想到才清洗了一小部分漆器残片,就已经确认这些文物残片是属于什么器物了?

“那几位考古专家还要从海昏侯墓考古现场赶过来,估计还没这么快呢。”

颜文聪看了一眼熊嘉正,笑着说道,“要不,咱们先看个新鲜?没准还能认出是什么文物呢。”

“先看看吧,颜处先请!”

熊嘉正也是一笑,伸出手示意了一下,待到颜文聪往那边走时,他也赶紧跟了上来。

“如果是衣镜的话,那就可以解释了。”

向南看了一眼路博飞手中的那块残片,笑着对颜文聪等人说道,“从以往古墓中出土的衣镜可以知道,古代的衣镜一般分为三个部分:镜掩(盖)、青铜镜,以及镜框。镜掩和镜框一般都是漆器。”

顿了顿,他抬起手指了指卢国强那边,又说道,“我跟卢老师刚刚清理的青铜器残片,我也注意观察了一下,残片的边缘厚度在12厘米,整个背面为素面,有五个长38,宽2,高18厘米的半环状钮,应该是用于将整面青铜镜固定在镜框上的。”

向南这么一解释,在场的几位专家基本上都有印象了。

实际上,1978年在齐鲁省临淄窝托村发掘的西汉早期某代齐王墓的五号陪葬坑中,曾经出土了一面矩形铜镜,在其背部也有五个半环状钮,但铜镜的背面有浅浮雕连弧纹、柿蒂纹和夔([kui])龙纹。

向南所清洗的青铜器残片的背面尽管没有浮雕,不过也有五个半环状钮,也足以说明这就是一面青铜镜了。

“如果文字不足以说明,那这个就足够证明,这整套文物,的确是衣镜了。”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陶勇又小心翼翼地将一大块漆器残片轻轻托放在工作台上,他笑道,

“大家来看,这块残片,应该是整个衣镜的镜框上半部分,在残片的顶端还残留了两个类似铜钉状的物件,应该是起到将镜框固定在镜框上端的横木上的作用,不过很可惜,这些残片之中,好像没有发现固定衣镜用的横木或镜架。”

“嗯,从陶老师发现的这几块漆器残片,以及向南在青铜器残片上的发现,再结合博飞清理出来的漆器残片上发现的文字,应该可以确定,这些漆器残片以及青铜器残片,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件衣镜。”

西江省博物馆业务副馆长熊嘉正,也是见多识广的考古专家,此刻他在见证了确凿的实物和文字之后,很稳重地肯定了大家的发现。

随后,他又回到了之前漆器修复专家陶勇提到的重点,问道,“陶老师,您之前说的孔子和颜回的画像,是在哪块残片上?”

“这里!”

陶勇抬手指了指几块已经按照残片断茬暂时拼合在一起的残片,笑道,“我刚刚仔细注意了一下,博飞清理出来的,应该是镜掩残片。”

“镜掩残损得比较严重,已经破损成几十块了,上面大部分图案和文字都看不清楚了,只有比较大的两块还能辨识。镜掩的正反两面,实际上也都有彩绘和墨书文字。”

顿了顿,他又抬手指了指路博飞刚刚清理出来的那块漆器残片,解释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