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1 / 1)

我为国家修文物 十三闲客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幅古字帖的损伤,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小儿科了,可以说是毫无难度,但他对这幅字帖里的故事,却很感兴趣啊。

刚刚他瞄了一眼,已经看过了这封信里面的内容:

“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以淮西军叛之后,每加过虑。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可戒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两处水军,亦宜遣发。如卿体国,岂待多言。付岳飞。”

这封信并不长,全文才99个字,所以不要说我水文(手动狗头)。

但这信里面隐含的意思,就够耐人寻味了。

瞧瞧这用词用语,“卿……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

这是什么个意思?

这意思是说,老岳你这么冷的天还带兵四处打仗,实在是辛苦了!如果有其他别的事情,你可以直接给我写密奏。

这语气是不是有点不对劲啊?

岳飞是怎么死的?

不是被赵构和秦桧两个人合谋,用“莫须有”的罪名给处死的吗?

怎么赵构给他写的一封信,还关怀满满,完全是一副对待心腹爱将的态度?

岳飞是赵构的心腹爱将吗?

当然不是!

如果是,赵构也就不会和秦桧密谋,害死了岳飞了!

那这封信里面,究竟隐含了什么样的故事?

向南正想得投入,那边老曾又开口了:“小向啊,你看,这幅字帖还能修吗?”

“能修,当然能修!”

向南立刻回过神来,朝老曾点了点头,笑道,“这幅字帖损伤得并不算严重,您老不必太担心!”

“哦哦,我不担心,我一点都不担心。”

老曾看着向南,笑呵呵地说道,“那个,你不用太着急,慢一点没事,最重要的是要字帖修复好。”

“好的,您老放心!”

向南一边说着,一边将老曾送到一楼。

来到楼下,他又对鉴宝师马师傅说道:“马师傅,辛苦你一下,给曾老开一张古字帖修复收据,等下你上楼看一下古字帖的损伤情况,要详细记录下来,交一份给曾老。”

他说的这些,都是古字画修复行业的基本操作。

客户送来的修复的古字画,必须详实记录古字画的现状,以及客户的要求等等相关信息,以免将来双方互相扯皮。

有些事,还是事先说清楚为好。

“好的,我马上去办!”

马师傅点了点头,立刻就去办事了。

等到一切手续办完,将老曾送出了门,向南这才急匆匆地回到了楼上。

第八十章 攻城之战

宋徽宗赵佶是被皇帝耽误的伟大书法家,他儿子赵构也是一个被皇帝耽误的书法家。

他们俩父子原本都不可能当皇帝,但是命运是这么怪,你越是不想干什么,命运偏偏要安排你干什么。

在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北宋王朝遭到了北方金人的致命一击,随着首都汴梁沦陷金军之手,宋徽宗和宋钦宗相继成为给俘虏。

而这个更惨的是,宋徽宗赵佶的儿子女儿们也全部成为了金人的战利品,随后他们变成了奴隶、洗衣工、侍女、丫鬟,甚至被卖到风月场所,下场可谓十分悲惨。

但是在这些人,有一个却逃脱了,他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

当时,康王赵构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拥兵万人在外,宋旧将臣便拥戴他为皇帝。

翌年(1127)五月初一日,21岁的康王构在应天府(河南商丘,当时称南京)正式即帝位,改元建炎,史称南宋,构即为高宗,为南宋第一个皇帝。

赵构做皇帝不行,但他在书法却似乎是无所不能的。

他的行书草书均行云流水,自然飘逸,笔法洒脱不凡,深得晋人神韵,左右了南末书坛,后人多效法其书迹。

有人评价其书法道:高宗善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

作为一名古书画修复专家,向南自然对赵构的书法并不陌生,可他依然对这一幅古字帖充满了兴趣。

他站在修复室的大红长案之前,神情专注地看着这幅《赐岳飞批剳卷》,右眼之,漩涡再次显现。

……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

湘楚大地的天空仿佛破了个洞,大雨下个不停,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

城外的田地里,去年的庄稼已经收割,今年的稻种却由于战乱,迟迟未能种下,如今已是蒿草半人高。

连日来雨水不断,加之大战不休,郢州城外的道路,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有些积水处,还透着丝丝的殷红色。

那是饱浸了鲜血的泥土,渗出来的颜色。

在城外不远处,营帐一座接着一座,连成了一片。

一队队身穿盔甲的军人,手持长枪,腰跨大刀,迈着小碎步,机敏而又警觉地四处逡巡着。

一路长途跋涉,使得营将士们疲累至极,他们在雨水的“滴答”声,各行其是,三万余人的军营里,竟无半点喧哗之声。

在军营深处,一位身穿淡绿戎服,头戴方巾,面白无须的年男子正端坐在一座大帐之内,面露沉思之色。

这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抗金英雄岳飞。

在岳飞的下首,牛皋、董先,以及他的儿子岳云,全都站在一旁静候。

见岳飞迟迟不语,踏白军(侦察部队)统制董先忍不住了,他前一步,朝岳飞一拱手,禀道:“之前将军命末将遣说客入城劝降,孰知这荆超油盐不进,竟是断然拒绝!”

绍兴二年(1132年)四月,由金朝扶持的伪齐国主刘豫,将其都城由大名府迁至东京,征集乡兵十余万编为十二军,沿黄河、淮河及在陕西、山东等地区驻扎,进窥南宋。

与此同时,伪齐在其统治区域内横征暴敛,严刑重罚,为了敛财,竟然刨各家的祖坟,使得境内民不聊生,怨声四起。

南宋朝廷看到了北伐的机会,遂派兵遣将北进攻伪齐,并相继收复了汝州、颖昌府、唐州、信阳军等地。

次年三月,伪齐国主刘豫为挽回败局,引金兵入境,并命伪齐大将李成率数万大军南下配合,至十月,相继攻占邓州、随州、襄阳及郢州等战略要地,不仅在南宋长江防线打开了缺口,而且还切断了宋廷联系川陕的通道。

更让宋廷震怒的是,刘豫频繁遣使赴洞庭湖联络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策划南北攻灭宋朝的同时,还准备来年与进攻川陕的进军相互策应,一举灭亡南宋。

为了制敌于先机,打破伪齐的企图,进而北收复原失地,绍兴四年春,时任江南西路、舒、靳州制置使的岳飞,书朝廷:“襄阳六郡,地为险要,恢复原,此为基本。”

在获得朝廷的许可后,当年四月,岳飞遂率领三万大军,自江州出师,经鄂州渡江西进。

面对一众气势高昂、誓要收复失地的将士们,岳飞也是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