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章(1 / 1)

我为国家修文物 十三闲客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没有主见,而是尊重问题。

想要让别人尊重你,你就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

贾昌道和冯雪松显然看懂了向南的眼神,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相视一笑,看向向南的眼神更是欣赏有加。

一个人有高超的技术很难得,但一个人既有高超的技术,又有良好的素养,那就更难得了。

显然,向南就是这样的人。

贾昌道朝向南点了点头,笑道:“向专家,这可是国家电视台,别人是想花钱都上不去的,你就别犹豫了。

多宣传宣传我们文物修复师的工作,也让老百姓们了解一下,在这些珍贵的国宝、文物背后,还有我们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人。”

“贾部长说得好,向专家,你就当为我们故宫博物院做宣传了,回头我请你喝酒!”

冯雪松也是第一次开了口,浑厚的嗓音让人听起来感觉很踏实。

“向专家,据说千里江山图之前曾破损不堪,您第一次见到它时,是一个什么情况?”

“当时吧,这幅国宝有一大半都是黑乎乎,画芯上面有灰尘,还有油污。”

向南斜靠在沙发上,用一种舒服的语调回忆着,“画芯你知道吧?对,就是一幅画最核心的那部分。

画芯不但很脏,而且有上百个破洞,有的是虫子咬的,有的是发霉破了的,最大的洞,差不多有一块钱硬币那么大。”

“咝!”

王记者倒吸了一口,他很会制造气氛,“这个情况很严重了吧?可是我们刚刚在展厅里看到的千里江山图,它完全不是你说的那个样子啊!”

在故宫文保科技部专门安排的一间办公室里,国家电视台的两位记者,正在对国内最年轻的古书画修复专家向南,进行着专访。

专访的形式,是记者与被专访者一对一、面对面的谈话方式,有点类似当年水老师的高端访谈。

只不过,高端访谈采访的大多是政商界的领袖级人物,而王记者主持的这档节目,则更偏向于生活化,题材更多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人或事。

以聊天的形式采访,更能让被采访者放松警惕,也更容易走进被采访者的心里,这一点,是王记者多年记者生涯的心得。

然而,随着话题的逐渐深入,王记者对向南了解得越多,心里就越是震惊和敬佩。

他,今年才21岁,是金陵大学大四的学生!

他,接触古书画修复只有三年,却已经成为了国家级专家!

他,在学习修复技术的关键期,居然连续一个多月吃睡在修复室里!

这是一个怎样的年轻人?

以他的勤奋努力,无论在哪一个行业,想必都能做出一番令人侧目的成绩来吧?

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他一心一意,扑在这个并不为世人所知的行业里,埋头苦学,刻苦钻研?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问道:“据我所知,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并没有列入国家职业大典,博物馆的收入也并不算丰厚。您当初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最终选择了文物修复这一行业呢?”

“如果我说,是为了传承祖国的古老文化,这个理由会不会有点太口号化了?”

向南顿了一顿,接着又说道,“其实,不管是不是口号,有些事总要有人做,有些责任总要有人承担。”

“正好,我也愿意成为这样的人。”

第七十二章 你的节操呢

国家电视台的这档访谈节目,时长是三十分钟。

为了收集到足够的话题和素材,王记者和向南的“聊天”,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几乎把向南的“老底”都给掏空了。

采访结束后,因为王记者一会儿还要去一趟午门展厅,补拍一些《千里江山图》的画面。

因此,他很热情地先将向南送到了门口,握了握他的手,一脸诚恳地说道:“我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能跟向专家结识。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像您这样肯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

我很敬佩您!”

向南听了这话,连连摆手:“王记者这话说的,让我脸红啊。我这才做了多久?不过三年而已。

那些在博物馆深处,默默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修复师们,他们才是最值得让人敬佩的人。

王记者如果有空的话,可以多去关注关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我相信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好!向专家既然都这么说了,那我肯定要找个时间去走一走,看一看。”

王记者顿了一顿,接着笑道,“向专家,您也别叫我王记者了,我叫王俊,您直接叫我名字,或者老王都可以!”

王俊这么说,是有意跟向南交个朋友,向南哪能听不出来?

他很爽快地说道:“我比你小,还是叫你王哥吧。王哥也别喊我向专家了,叫我向南就成。”

“哈哈哈!好,想不到我今天出来采访,捡了一个专家老弟!”

王俊哈哈大笑起来,显得很开心。

他进入国家电视台十来年了,采访的对象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可以说是见多识广,各行各业的人都看过了。

有的人风光一时,很快就倒下了;有的人天赋异禀,但没多久就泯然众人了。

当然,也有人一路过关斩将,扶摇直上青天,身上光芒刺眼。

在这么多人里面,向南是他采访过的,最特别的一位。

怎么特别,王俊说不清楚,但他知道,向南早晚会成为众人瞩目的那一个焦点。

和向南交好,一是因为他身为记者的职业本能,对向南有着浓厚的兴趣;二则是因为他本身对向南也有不错的观感。

最重要的是,他也想看一看,思想如此纯粹的向南,他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

和王俊互留了电话,又闲聊了几句,向南便打算离开。

刚来到楼下,他就看到贾昌道站在门口,一脸笑眯眯地看着自己。

“贾教授,您怎么在这儿?等人呢?”

向南连忙走上前去,跟他打了个招呼。

“是啊,可不就是在等你嘛!”

贾昌道点了点头,笑眯眯地说道,“走吧,咱俩也没单独吃过饭,今晚我请你!”

向南笑道:“哪能让您破费?这顿该我请您!”

贾教授怎么忽然想起要请我吃饭?

怕还是有事啊!

向南心里虽然纳闷,脚下却不慢,紧紧跟在贾昌道的身后,一起出了故宫文保科技部的大院。

十月的京城,已是深秋。

太阳落山以后,天空仿佛被人盖上了盖子,一下子就黑了下来。

一阵阵微风袭来,将地上的枯叶吹得满地翻滚,最后无力地落在机动车道上,被来来往往的车辆碾得一地粉碎。

向南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微微感觉有些压抑,他还来不及生出什么感慨,就被贾昌道的笑声给打断了思绪。

“向南,这家店的口味不错,我们就在这里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