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4 章(1 / 1)

我为国家修文物 十三闲客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菜的主,他连问都懒得问了。

姚嘉莹却不接菜单,她摇了摇头,说道:“你们随便点吧,我不挑食。”

“快点吧,莹姐午饭都没吃呢。”

王民琦瞪了覃小天一眼,催促道,

“你点什么咱们吃什么就是了。”

覃小天就不再客气了,拿着菜单点了四五个菜,便催促服务员赶紧上菜。

没过多久,一盘盘热气腾腾的本地特色菜就端了上来,有饹馇炒白菜、海参扒肘子、酱汁瓦块肉、红烧裙边,外加一盘万里香烧鸡,将一张小方桌摆得满满当当。

“我先尝尝!”

覃小天拿起筷子在碗里面顿了顿,然后夹了一块饹馇放进嘴里,顿时眼睛一亮,“好吃,又软又劲道,鲜香爽口!”

饹馇是凤凰城的面食小吃,用豆面做成饼形,切成块,既可以熬菜吃,又可以炸着吃或炒菜吃,是百姓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必备之物。在当地,甚至还有“不吃咯扎宴,不算到凤凰”的说法。

王民琦不甘落后,也夹了一块,一边吃一边抬起左手喊了一声:“服务员,上米饭!”

吃过一顿极具当地特色的晚餐后,四个人又在街上散了下步,眼看着夜已经深了,这才回到宾馆各自的房间。

向南先到卫生间里洗了个澡,换了身睡衣,这才来到书桌前,拉开椅子坐了下来,从行李箱里拿出几本书,开始学习起来。

直博生第一年是需要正常上课的,除了英语、政治等公共课程之外,还有专业课程。

然而向南是个例外,他除了到学校报了个名之外,甚至连授课老师的面都没有见过。虽然他情况特殊,但考试还是需要去参加的。

向南上个学期期末都没回去考试,也多亏了老师孙福民帮他请了假,并且安排他在六月份的时候补考,既然要补考,自然就需要看书学习,不然的话,到时候怎么答卷?

也正是因为此,春节之后,向南平日只要不修复文物,就会抓紧时间学习,就连这次出差到凤凰城来,他都没忘了要将几本教科书带来。

看书看到十一点,向南就合上书本,躺倒床上休息去了。明天还有那么多文物需要修复呢,而且熬夜也不是他的习惯。

一夜无梦。

第二天早上,向南早早就起了床,换上运动服,来到酒店隔壁的陶瓷公园里慢跑了一个来小时,这才回到宾馆洗漱了一番,刚刚换好衣服,门外就被人给敲响了,紧接着就响起了覃小天的声音:

“老师起床了吗?下去吃早餐了。”

“嗯,来了。”

向南应了一声,拎起随身携带的背包,就打开了房门。

和覃小天、王民琦两人到一楼的自助餐厅吃完了早餐,姚嘉莹才姗姗来迟。

看到向南等人都在看着她,姚嘉莹难得的俏脸微红,板着脸道:“看什么?我一个小时前就起来了。”

向南一脸不相信的表情,问道:“你那么早起来,怎么会那么晚下来?”

“你管得着吗?”

姚嘉莹瞪了她一眼,不再理他,自顾自地去选早餐了。

覃小天和王民琦两个人捂着嘴“嗤嗤”地偷笑:

难道老师不知道,女孩子还要化妆的吗?果然是注单身啊。

第六百七十一章 质量第一 (更新完毕)

按照向南一开始规划的那种文物修复新模式,姚嘉莹、唐伟才和卫东海等人的修复速度明显加快了不少,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内,就已经修复了二十一件残损的古陶瓷文物。

再加上向南独立修复的七件古陶瓷文物,整个团队在一个星期之内,一共修复了二十八件古陶瓷文物。按照这种速度,一个月的时间,完全可以将这批总数在一百零六件的残损古陶瓷文物全部修复完毕。

向南和姚嘉莹对此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唐伟才和卫东海等人却从来没有感受过一天修复一件古陶瓷文物的畅快,自然是兴奋不已。

哪怕他们知道,这一天修复一件古陶瓷文物的成果,是基于和普通修复师合作的情况下才达成的,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心情。

“向专家,今天晚上,我和老卫打算请你们一起吃个饭。”

这一天下班之后,唐伟才一边收拾着工作台,一边转头看了看向南,笑着说道,“你们来这里都一个星期了,咱们这个团队还没有一起吃过饭呢。”

“嗯,吃饭可以,不过还是我来请吧。”

向南正在陈列台那边,看着这段时间以来,整个团队的修复成果,瞟了一眼唐伟才,咧开嘴笑了笑,“要谢谢你们这么配合,否则的话,咱们的修复进度可不会这么快。”

“说来惭愧,我们要是有向专家一半的修复速度,那就好了。”

卫东海忍不住摇了摇头,叹息一声,“不过,我相信等我们配合熟练了,速度会越来越快的。”

“修复文物,并不是速度越快越好,而更应该注重修复的质量。”

向南拿起一件前两天修复好的古陶瓷器物,朝唐伟才和卫东海扬了扬,正色说道,“就比如这件青花诗文公道杯,我一眼就能看出,器身中间的这个‘其’字是配补上去的。”

“如果你们仔细去看器身上的其它字体,就能发现,每个字体实际上是带有颜料晕散现象的,这种晕散,是由内向外的颜料扩散,而这个补上去的字体虽然也做出了晕散效果,但这个扩散是并不是均匀的,而是随机的。如果我没有猜错,这种做出来的晕散效果,是用毛笔蘸了颜料抖出来的。”

顿了顿,向南又说道,

“当然了,我说这些,主要是想告诉大家,修复进度并不是不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依然是修复质量,一旦咱们在修复过程中出现了纰漏,如果没有意外,就很难再挽回了。因此,首先咱们的第一要务,还是要把好质量关,在确保修复质量的基础上,再去考虑进一步提升修复速度。这才是正确的文物修复的思路。”

“向专家说得对。”

卫东海老脸有些发烫,幸好,他的肤色黧黑,红了也看不出来。

向南拿出来举例的那件明代青花诗文公道杯,就是他修复的,原本他还挺自得,谁知道一眼就被向南给看穿了。

而且他还知道,向南隐瞒了一处更容易看出来的破绽没有说出来——为了加快修复速度,他在颜料调色的过程中,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做得非常精细,只要稍微认真一点,就

可以看出这个“其”字和其它字体有着轻微的色差——大概也是为了给他留点面子。

他嘴角抽了抽,干巴巴地说道,“我还是有点急功近利了,以后要多跟向专家学习学习。”

“老卫你别多心,我只是随便举个例子。”

向南朝他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