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点头,转头便出了门。
万人大礼堂里的观众,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三三两两的几个工作人员,还在做着最后的清扫工作。
他抱着手里的奖杯和证书,没有在后台这块多做停留,径直朝着大会堂入口大厅的方向走去。
走过一排座位时,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身侧响了起来:
“哎,向南!”
向南下意识地转过头一看,原来是葛福生,他居然还坐在座位上。
“我还以为你走了呢,正想着回宾馆找你一起去吃夜宵呢。”
向南站住了脚,一脸微笑地看着葛福生。
“你这小子,居然还真记着呢!”
葛福生笑呵呵地站起身来,手里提着一件羽绒服朝向南扬了扬,揶揄道,“拿了奖就忘乎所以了?连这么好的一件羽绒服都不要了。”
“哎呀,刚刚忙来忙去,都差点忘了羽绒服还放在座位上了!”
向南赶紧接过羽绒服,连连道谢道,“要不是葛老师在这儿替我看着,没准等我回到宾馆,就冻成冰棍了。”
“那么客气干嘛,我也是嫌一开始人太挤了,干脆多坐一会儿再走。”
葛福生摆了摆手,一边往外走一边回头说道,“不过,这顿夜宵,我可是吃定了,你可不能小气。”
“哪能呢?”
向南笑了起来,说道,“我有个朋友也要一起去,他还在里面收拾东西,一会儿就过来了。”
葛福生点了点头,说道:“嗯,那就等等。”
两个人还没说几句话,王俊就出来了,向南为他们各自介绍了一番,便一起来到东华门附近找了一处夜宵店,坐在一起边吃边聊了起来。
“向南,你什么时候回魔都?”
葛福生端起酒杯,抿了一小口,看了看向南。
向南放下筷子,抽了一张纸巾擦了擦嘴,说道:“明天吧,我买了明天上午的飞机,魔都那边还有一堆事情等着我呢。”
“这么快就走?”
葛福生有些遗憾地说道,“我还想着带你到我们凤凰城里玩一玩呢,你是古陶瓷修复专家,应该知道我们那儿是北方瓷都的吧?”
第五百九十四章 老师,你被人肉了 (第一更)
“这我当然知道。”
向南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南有瓷都景市,北有瓷都凤凰城’嘛。”
华夏陶瓷,南有景市北有凤凰城,两大瓷都南北并立。但南北比起来,好像景市的名气更为大一些。
殊不知,据史料记载,凤凰城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开始生产陶壶、陶具。至明朝的永乐年间,凤凰城陶瓷已有一定规模。
从明永乐年间开始算起,凤凰城陶瓷距今也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北方瓷都。上世纪90年代初,华夏的第一条高档骨灰瓷(骨质瓷)生产线,就坐落在凤凰城第一瓷厂。
“没错,我们那里不仅有陶瓷博物馆,还有很多收藏家。”
葛福生夹了一块炒肝放进嘴里嚼了嚼,略有些自豪地看着向南,笑着说道,“身为古陶瓷修复专家,也要学会多走走,多看看嘛。”
“以后会有机会的。”
向南端起酒杯,和葛福生、王俊两个人碰了碰,一口将杯底里不多的酒水干掉,然后砸了咂嘴说道,“等我哪天去了凤凰城,还要找葛老师做向导呢。”
“哈哈,一定,一定!”
葛福生哈哈大笑了起来。
由于时间已经不早了,三个人很快就吃完了夜宵,王俊还要回去整理采访素材,估计今天晚上都没得睡了,他一边将羽绒服往身上套,一边对向南说道:
“你明天上午就要回魔都,王哥就不送你了,下次再来京城,提前给我打电话,我请你吃饭。”
向南点了点头,说道:“好,那王哥自己要注意身体,别总熬夜,实在不行,找领导换个岗。”
“你说换岗就换岗,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王俊苦笑着摇了摇头,他抬手拍了拍向南的肩膀,说道,“行了,我自己会注意的,你也一样,不要太辛苦了。我走了。”
说着,他抬手向后面挥了挥,掀开餐馆门口厚重的门帘,钻了出去,很快就消失在了灯红酒绿的夜色之中。
等王俊走后,向南招来服务员结了账,这才和葛福生一起回到了宾馆,两个人不住在同一层楼,便在电梯里互相道了别。
回到房间里以后,向南将奖杯和证书都放在桌子上,然后掏出手机来看了看,顿时吓了一大跳,居然有三四十个未接电话,微信里的信息数量也已经达到了99+。
他先点开未接电话看了看,大部分都是文博界里的人打来的,还有就是家里亲戚朋友们的电话。
向南想了想,先给家里的老爸老妈回了个电话,然后又给孙福民和江易鸿两位老师各自打了个电话。之后,才给闫思远、朱远舟、钱昊良、邹金童、吴茉莉、赵波、康正勇、俞老板,还有那位刚刚认识的雷氏集团的雷一笑等人分别回了个简短的电话。
打完电话之后,他又在微信上给发来祝贺信息的朋友们,依次回了信息。
等他将这些事忙完,都已经快一点钟了,向南早已困得不行,连澡也懒得洗了,来到洗手间里匆匆洗漱了一番,便钻进了被窝里,翻了一个身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向南便提着箱子,打了辆出租车,直奔京城国际机场而去。
……
“老师,你昨天晚上在领奖台上说的那番话,都成了网络流行语了!”
上午十一点还不到,向南就抵达了魔都国际机场,来接机的依然还是覃小天。
尽管如今公司基本的架构已经完成,各个部门的人员也在逐渐补充,但专职的司机如今还不是特别需要,这辆注册在公司名下的别克gl8商务车,目前用的最多的还是朱熙所在的培训部,接机也只是偶尔罢了。
“什么话?”
向南坐在副驾驶座上,扭头看了覃小天一眼。
他刚刚回想了一下,好像自己昨天晚上说的话,也没什么惊世骇俗的言论啊,怎么就成网络流行语了?
“就是那句‘我不仅仅是修复文物,更是在还原一段历史,修复一段文明’啊。”
覃小天一边注意着前方的车辆,一边说道,“网上很多人都说这句话说得有韵味,还有不少人套用这句话的模板,总结自己的职业特点呢。”
“哦,是吗?”
向南忽然来了兴趣,问道,“都有些什么样的?”
“比如说有个医生,他就这么写的:我不仅仅是在救治病人,更是在和死神作斗争,拯救整个人类。”
覃小天似乎兴致很高,他接着说道,“还有个老师,他是这么写的:我不仅仅是在教书,更是为孩子们引路,培育一代又一代人。”
“嗯,有点意思。”
向南笑着点了点头,果然是高手在民间啊。
对于这种现象,他是持欢迎态度的,话题越火热,社会对文物修复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