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1 章(1 / 1)

我为国家修文物 十三闲客 2000 汉字|6 英文 字 2个月前

复就来了:“就地封存,由王道士看守。”

王道士听说之后,顿感失望,他不辞辛苦、不顾危险,来回上千公里,想的就是让官府来保管这些经卷,可到头来,还是让他来看守。

他只是一个身体赢弱的道士,怎么看守得了这么一大批宝贝?

王道士失望了,但汪县令没失望,他对藏经洞里的这些经卷很感兴趣,拿到批复之后,立刻带了一队衙役,和王道士一起,急匆匆地赶到了莫高窟。

重新将洞窟内的砂石内墙打开以后,汪县令还与王道士一起,细心检点封存文物和文献,责成王道士看管,等候上级处理。

汪县令在送给叶学政的敦煌绢画上,还题写了“光绪三十年四月朔奉檄检点经卷画像”等报告文书。

只是,让王道士感到遗憾的是,汪县令在四年之后就被调离了敦煌县,未能继续保护敦煌文物。

但汪县令在任期间,对敦煌文物的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离任后,还多次建议新任县令要竭力保护好藏经洞。这一点,也让王道士十分感激。

王道士看着藏经洞内,那些被检点得整整齐齐的经卷,一阵无力感席卷全身。

“县令不管,道台不管,学政也不管,那老佛爷也会不管吗?”

在一天夜里,王道士翻来覆去睡不着,脑袋里忽然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来,等反应过来时,他自己都被吓了一大跳。

“我这是在胡思乱想些什么?老佛爷哪里会管这点小事?”

苦笑一下,王道士无奈地摇了摇头,可这想法已经冒出来了,怎么赶也赶不走。

“罢了罢了!我就斗胆一回!”

王道士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摸黑下了床,将油灯点着,然后就着昏暗的火光,给远在京城深宫的里老佛爷写了一封密报信,将这藏经洞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请求老佛爷派人来保管。

信托人送到县城的邮局里去了,王道士便傻傻地等着回音。

他哪里知道,大清王朝此刻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身居京城的官员们,哪里还顾得上一个偏远西陲之地里发现的一个藏经洞?

王道士的企盼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一队探险家从荒无人烟的沙漠朝着敦煌而来。

这群人里,领头的是一位金发碧眼的洋人,他的名字,叫作斯坦因。

第五百六十九章 追寻玄奘遗典的人 (更新完毕)

斯坦因是y国考古学家,同时也是一名狂热的探险家。

1900-1901年间,他曾经跟随探险队进行了第一次中亚考察,发掘和田地区、尼雅遗址,并获取了包括汉、藏、梵语写本残片在内的大量文物,返回了y国。

1902年,斯坦因参加了在d国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东方学家代表大会,并提呈了第一次中亚考察的初步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促成了国际中亚与远东探险协会的成立。

斯坦因结束第一次中亚考察后,认定在华夏西部考古前景辉煌,想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内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察。

在yd总督的支持下,1906年4月,斯坦因踏上了第二次中亚考察之旅,并物色了一名姓蒋的华夏人为“师爷”。

在前往敦煌之前,斯坦因不仅在和田约特干遗址收购了一批古物,还在考察楼兰遗址中,获得珍贵文物五百件以上,甚至还发掘出了米阮二号佛寺遗址,获得了泥塑佛教艺术品。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2月,斯坦因结束了在米阮遗址的大规模发掘,然后将所获文物包装运往喀什,并于2月底动身向敦煌进发。

3月中旬,斯坦因一行人抵达了敦煌,开始考察敦煌附近的故长城烽燧遗址。

“这里很好,发现了不少汉简。”

斯坦因拿起一块被削制成长条形的竹片,仔细打量着,“咱们得加快速度,伯希和的人马肯定也要去罗布泊,所以我应该尽快达到。”

伯希和是f国探险家。

1905年,斯坦西中亚考古新发现的消息传入欧洲之后,第二年,伯希和就带队开始进行中亚考察。

斯坦因对这个异国的探险家充满了警惕。

“嗯,故长城烽燧遗址已经快发掘结束了。”

另外一名留着小胡子的探险家巴特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咱们肯定会比伯希和的队伍先到达罗布泊。”

“那就好。”

斯坦因也笑了起来,他一直认为在华夏西部考古前景辉煌,如今西方其他国家的探险队也纷纷赶来这里,这就证明了他的眼光没有错。

可是,这并不代表他愿意和别人分享这种“成功”。

“大人,大人!”

斯坦因正在遐想,忽然身后传来了一个气喘吁吁的大喊声,他回过头一看,只见蒋师爷正一脸兴奋地往这边跑来,明明还是初春,却依然跑得满头是汗。

看到斯坦因转过身来了,蒋师爷更是兴奋,喊道,“好消息啊,好消息!”

“师爷,什么好消息?”

斯坦因微笑着问了一句,这个蒋师爷是他在这次中亚考察中的得力助手。他不懂汉语汉文,很多沟通性的工作都是蒋师爷来做的,而且做得很出色,他和颜悦色地说道,“不要着急,歇口气再说。”

“是这样的,我到县城里购买日用品时,从一个商人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是莫高窟那边发现了藏经洞!”

蒋师爷来到斯坦因的面前,大喘了几口气,这才说道,“据说,藏经洞里面有很多经卷、写本,还有铜像和壁画!”

“真的吗?那真是太好了!”

斯坦因和巴特对视了一眼,两人眼中都充满了兴奋之色。

第二天,斯坦因带着蒋师爷,匆匆来到莫高窟准备看个究竟,可惜的是,他来得不巧,当时执掌藏经洞门锁钥匙的王道士外出不在。

在走访的过程中,斯坦因从另一位年轻和尚那里,看到了一件写本佛经,这引起他的极大兴趣,决定对这里的写本进行系统调查。

于是,在考察完敦煌周围的历史遗迹后,5月底,斯坦因将营帐扎在了莫高窟下。

这一次,斯坦因并没有自己去找王道士,而是派了自己的得力助手蒋师爷先去和王道士接触一番。

王道士并不知道洋人们已经盯上了藏经洞里的那些经卷,上一次出门,他又到敦煌县城里去找县令了,可惜的是,依然没能打动这位老爷。

回来以后,他看着藏经洞里的那些经卷、写本、铜像和壁画,愁容满脸。

他已经年过五旬了,身体每况愈下,这前往县城的路,自己还能再走几次?

如今还有他在守着这些宝贝,倒是不太担心会有什么闪失,可一旦他去了,这些宝贝谁来保管呢?

对着这些宝贝摇头叹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