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9 章(1 / 1)

我为国家修文物 十三闲客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成为了一名道士。

成为道士之后,王道士并没有停留在道观,而是选择了远游。

在那个没有汽车、飞机的年代里,进入风沙漫天、人迹罕至的陇右走廊,闯入寸草不生、盗匪出没的大漠瀚海,能够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然而王道士却丝毫不惧,仅仅凭借着几双草鞋,竟然在盗匪肆虐、虎狼横行的陇右走廊来去自如,轻轻松松地来回了三次。

他一口气穿越了无人区,远游柱州,最后才返回敦煌沙洲安顿了下来。

他累了,他需要一个家。

于是,王道士在敦煌寻了一个洞窟,住了下来,白天为那些那些洞窟清理沙石,供奉香火,收受布施,夜里便抄抄经书,售卖给那些信众。

有时候,他还要外出布道募化,小有积蓄后,便在莫高窟今第16窟东侧开始建造太清宫道观。

抄写了一页经文后,王道士放下毛笔,用袖子擦了擦眼睛,然后吹灭了油灯,在吱呀作响的木床上躺下休息。

洞窟外面,狂风呼啸,风沙漫天,昏天黑地。

洞窟里,靠墙的位置摆放着一张简单的木板床,边上搁着一张黑乎乎的看不出颜色的破旧桌子,靠近洞窟口还有一个简易的炉灶,灶上放着一只还有些缺口的锅。

家什很简陋,但很安心,这里终究是一个家,终究不用再四处漂泊了。

时间一晃三年过去了,三清宫道观已然建成,王道士再也不用住在洞窟里了,而且他还雇佣了当地一个姓杨的穷儒生,来帮忙抄写经书。

有了钱,王道士并没有过得多好,他依然吃的是青菜萝卜面疙瘩,穿的也依然是粗布道袍补丁摞补丁。

光绪二十六年(一说二十五年)初夏,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朝山进香的当地百姓们络绎不绝,王道士和杨儒生两个人需要接待香客,没有时间抄写经书。

因此,王道士便让杨儒生在今第16窟甬道内设案,接待香客,代写醮章,兼收布施,登记入账。

这一天傍晚,忙碌了一整天的杨儒生总算可以歇一口气了,他坐在甬道内,拿出旱烟杆,往烟锅里装上烟丝,用火点着,狠狠地嘬了两口,惬意地吐出一道道灰白色的烟气来。

吸完一锅烟后,杨儒生随手将烟锅往甬道的墙壁上磕了磕,准备再抽一锅就回家休息去,磕了两下,墙壁上居然传来了闷闷的“空空”声。

他觉得有些不对劲,又敲了几下,还是“空空”的声音。

就在这时,王道士穿着一身袖口黑乎乎,已经破得露出了棉花的道袍,慢悠悠地出现在了洞窟里,他看了看放在香案上的账本,又看了看坐在甬道里的杨儒生,咧开嘴角笑道:

“都这么晚了,还没回去?”

杨儒生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举起烟杆,又敲了敲墙壁,一脸好奇地说道,

“道爷,这面墙好像是空的,里面藏了东西啊!”

王道士一听,立刻转头看了看那些还没有散尽的香客,见没有人注意到这里,这才松了一口气,一脸严肃地说道:“不要乱说。”

杨儒生虽然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但人也不愚笨,愣了一下便反应过来了,他点点头,继续闷头抽了一锅烟,这一回他没再往墙上磕烟灰,在地上磕干净了烟锅,闷不吭声地回家去了。

杨儒生走了,王道士却睡不着了。

一直到了深更半夜,他一骨碌爬起来,带上铁锨,来到杨儒生白天待过的那个洞窟里,在油灯微弱的火光下,刨开了坚硬的砂石内墙。

墙后面果然有个密室!

王道士放下铁锨,拿起油灯,小心翼翼地探头过去一看,顿时吓了一跳!

第五百六十七章 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更新完毕)

昏暗的油灯,在多年之后,第一次照亮了这间深藏在敦煌莫高窟里的这座“东方艺术宝库”。

在这间密室里,堆满了无数写卷、印本、画幡、铜像等物品,四周的墙壁以及甬道顶端,则画满了色彩鲜艳、金碧辉煌的佛教壁画。

这里面,仿佛是另外一个璀璨的世界。

王道士呆呆地看着这些让他眼花撩乱的宝贝,愣了好一会儿,直到油灯的黑烟熏得他喘不过气,这才慌里慌张地将脑袋缩回来,然后手忙脚乱地重新将刨开了一个洞口的内墙给封堵上。

忙完这些之后,王道士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大口地喘着气。

“这是藏经洞!”

听着洞窟外的风声呼啸,他慢慢地平静了下来,尽管王道士是道士,但他在这佛窟里已经住了几年,抄写经书也已经抄了很久,对佛教的一些故事并不陌生。

他现在心里面不确定的是,这藏经洞里的那些宝贝,到底该怎么处理?

想了半天,王道士终于作出了决定,“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必须让官府来保管。”

想到这里,王道士又重新将封好的砂石内墙打开,小心翼翼地从里面取了一些经书出来,然后再次将墙壁封好,这才抱着那些经书,回到三清宫道观里,藏在自己的床铺下面。

藏好经书之后,王道士躺回床上,脑子里翻来覆去都是藏经洞里看到的那一幕,一直过了好久,才昏昏睡去。

第二天一早,王道士蒸了几个粗面馒头,用一块干净的布包好,又将两卷经书放进褡裢里,然后等到杨儒生到了以后,对他吩咐道:

“贫道今天要去一趟县城,估计要明天才能回来,这两天你不用去那个洞窟了,就在道观里帮忙接待香客好了。”

“好的。”杨儒生点了点头,一边往道观里走,一边应道,“道爷,路上小心点。”

从三清宫道观到敦煌县城足足有五十多里,一路过去有很长一段路都是荒无人烟、野兽出没的地方,时常有路过的行人被饿极了的财狼虎豹咬死的事情发生,因此,一般不是什么很着急的事情,要去县城的话,村民们大多会结伴而行。

王道士心里装着事,并没有想太多,只是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了,贫道先走了,你多照应着点。”

说完,他也不耽搁时间,将褡裢往肩上一放,迈开步伐,就往山下走去。

一路上紧赶慢赶,一直到了下午,王道士才赶到县城里,他用袖子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然后便直奔县衙而去。

来到县衙,王道士向站在门口的衙役说明了情况,说自己想要拜见县令,有要事禀告。

那个长着两颗大门牙的衙役上下打量了一下王道士这个穿得破破烂烂的道士,翻了个白眼,一脸不耐烦地说道:“去去去!你以为谁都可以拜见县令大人的吗?”

“贫道真有重要的事,这位大哥帮忙通融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