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3 章(1 / 1)

我为国家修文物 十三闲客 2000 汉字|9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个价,他皱着眉头想着是不是反悔一次,又或者,干脆将自己藏起来的古董拿到市里去卖个高价?

“高大富,你可不要贪得无厌!”

正想着,只见这洋人身后的那个城里老爷脸色一沉,阴恻恻地低声喝道,

“我不但知道你家在哪儿,还知道你家里还有个婆娘和六岁的儿子!”

高大富听了这话,只觉得一股冷气直窜头顶,顿时知道,对面站着的,可也不是什么好人。

他本就是欺软怕硬的小角色,此时哪里还敢争辩,立刻转身回到屋子里,搬出来了两件藏起来的“浑源彝器”。

曹尼克一见,顿时迎了上来,左看看右看看,没一会儿,就哈哈大笑了起来。

“我说话算话。”

曹尼克大方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钱袋来,扔给了高大富,“两件古董,二十个大洋,你自己数数。”

高大富颤着双手捧着这沉甸甸的钱袋子,眼睛里看到的却是白花花的米面

终于可以吃顿饱饭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曹尼克和柳禹东两个人分别行动,跑遍了附近几个村子,将藏在这些农民家中的古董全都“高价”收走了。

“这回真的赚大了。”

柳禹东看着摆在面前的二十多件“浑源彝器”,激动得满脸通红,他看了看曹尼克,说道,“可惜,被县政府没收的那一批古董,咱们拿不下来了。”

“不着急,咱们先将这批运出去处理掉再说。”

曹尼克轻轻抚摸着这一件件古董身上精美的纹饰,淡淡一笑,“他们早晚也会卖的,现在没卖,只是价钱不合适而已。”

1924年,曹尼克将这批二十多件“浑源彝器”辗转运到了F国,并在巴里赛努奇博物馆的“李峪古青铜器”特展上惊艳亮相,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此后这批器物被曹尼克陆续出手,星散于欧、米、倭等国博物馆,其中,F国吉美博物馆独得十五件精品,成为世界上收藏“浑源彝器”最多的博物馆。

就在同一年,没收了多数器物的浑源县政府组织了“浑源彝器处置董事会”,宣布为“振兴农村经济”公开拍卖这批艺术品。

曹尼克闻讯之后,和代理人柳禹东一起,星夜赶回了浑源县,以五万大洋的价格中标,并签订了收购合约。

然而,让曹尼克无语的是,当他于1925年前往浑源提取这批“浑源彝器”时,竟然发现这批高价拍来的“浑源彝器”,全部都是赝品!

“这怎么会这样?”

柳禹东看着面前这批赝品彝器,一脸震惊。

“简直就是欺诈,我要告他们!”

曹尼克此刻早已没有了以往的绅士风度,气得脸色铁青,以前他凭借着洋人的身份,在华夏一向是畅通无阻,无往不利,谁知道居然会在浑源县这样一条阴沟里翻了船?

然而,虽经旷日持久的外交及法律交涉,终因当时华夏战乱不息,政局日变,这次拍卖最终变成了一次流产的交易。

曹尼克也没有办法,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七年之后,1932年,“浑源彝器处置董事会”决定再次拍卖这批器物,最终以29万元的高价被著名古董商何柏伟所得,并暂时存放于京城的一家大钱庄之中。

何柏伟,二十世纪初国际著名的物贩子、大古董商,将许多华夏国宝级的物贩卖至国外,包括华夏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gu”。

由于抗战的形势日益紧迫,加以诸多爱国人士闻讯后的奔走呼吁,何柏伟的这批古董未能及时出手,大部分于烽火硝烟之中,静静地等到了抗战的胜利。

而这一批“浑源彝器”,也在此期间,被何氏辗转从京城运到了魔都。

1948年,何氏在魔都的代理人将这一批“浑源彝器”伪装成“仿古品”,趁着夜色悄悄地运到了海关码头准备出境,却由于被媒体发现并大肆宣扬。

“国之重宝,岂可落于西夷之手?”

魔都新闻界和化界的名人们,纷纷发声谴责,一时间魔都上下群情激愤,令何氏在魔都的代理人焦头烂额,而这批“浑源彝器”的出境也顿时受阻。

在魔都各界的一再吁请之下,市政府于1948年9月28日派当时的魔都市博物馆馆长等多人至海关库房逐箱开验,并将物造册扣留,使得这批历经劫难的国宝,最终留在了故土。

1952年,魔都博物馆成立,包括牺尊在内的十二件“浑源彝器”落户于此,成为该馆的镇馆重宝。

第五百三十九章 扛不住啊 (第一更)

看到这里,向南在叹息的同时,又忍不住庆幸。

在新华夏成立之前的那段兵荒马乱的日子里,被国内外那些古董商、文物贩子们贩卖至海外的文物珍宝,又何止是那一批“浑源彝器”?

牺尊等十二件文物,能够在当时的环境下,被拦截下来变成魔都博物馆的镇馆重宝,已经是不幸中万幸了。

感慨过后,向南收拾好心情,继续朝前走去,“看”过了西周时期的古父己卣([you])和战国晚期的镶嵌云纹敦,也“看”到了春秋早期的秦公镈([bo])、西周晚期的晋侯酥钟,还看到了商朝晚期的家爵和夏朝晚期的束腰爵。

在这些青铜器文物中,他不仅“看”到了荡气回肠的历史,也“看”到了不同时代的文物修复师们修复青铜器的手法与技巧,甚至修复工具的制作。

由于每个文物修复师的修复手法与习惯并不一样,因此,很多修复工具都是根据文物修复的需要,自行制作的。

就比如多力点加压式矫形器,实际上也是魔都博物馆青铜器修复专家张春君为了给器壁极薄、锈蚀严重的青铜器矫形,而专门设计的。

修复工具暂且不论,单单是向南“看”到这些修复手法和技巧,也并不是拿来就能用的,这些修复手法和技巧,还需要向南融会贯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将它们变成自己的修复手法和技巧。

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以及不断刻苦地锻炼。

在青铜器馆里耗费了一整个上午的时间,向南走遍了场馆的每一个角落,一直到肚子开始“咕咕”直叫,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里。

出了魔都博物馆的大门,向南先找了个地方随便吃了点东西填饱了肚子,之后并没有回到工作室去,而是回到了租住的地方,继续开始练习锡焊技术。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向南都留在家里,按照之前“看”到的修复手法,开始尝试着修复一些青铜器仿制品。

这些仿制品并不难找,在魔都的一些古玩店或者古玩街的地摊上,多的是这种按照文物的形制仿制出来的赝品,最关键的是,它们还被人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