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和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副处长颜文聪汇合后,登上了飞往江城的飞机。
向南带的两位资深修复师,一位是老戴,一位则是之前一起去“南海一号”博物馆援助的老余,都是老熟人。
等到了荆楚隽邑县之后,那边还有省博物馆、市博物馆派下来的修复团队,有这些人来修复这段时间发掘出来的残损古陶瓷文物,就已经足够了。
坐在飞机上,感受着飞机起飞时的超重状态,向南的心情却是很轻松,这一次,他们主要是去对发掘出来的文物进行抢救性修复,并不需要像修复宋代曜变天目盏那般精细。
所谓抢救性修复,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发现的保存状态不是很好的文物,比如说已经残损,并且受到病害侵蚀的文物。
文物的抢救性修复,在一般情况下,采用的大多是考古修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研究修复。
这种修复方式,只需要把碎片表面的污垢、泥土清理干净后,粘接成型,把缺失的部位用石膏补配完整即可,无需上色、做旧等工艺。
相对于商品修复,考古修复就要简单得多了,工艺难度上,也降低了不少。
不过对于向南而言,这次荆楚之行,修复文物还在其次,最主要的,还是临场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的锻炼。
“也不知道,这古墓里还会不会出现什么重大的考古发现?”
坐在飞机上,向南一脸期盼,还是要出现几件有趣的文物,才算不虚此行啊。
第四百四十章 天纵英才 (第一更)
从魔都到江城,飞机只要两个小时就到了,向南一行人出了机场,很快就和前来接机的荆楚博物馆的人接上了头,然后一起上了车,直奔荆楚博物馆而去。
“没想到啊,这江城比魔都还要热。”
一走出机场出口,老戴就好像被榨了汁一般,身上的汗就肉眼可见地冒了出来,直到上了车,才感觉好了一点。
“江城可是和金陵、山城并列的三大火炉之一,不热才怪呢!”
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一位五十多岁,下巴上长了一颗大红痣的中年人转过头来,笑呵呵地说道,
“向专家是金陵人,应该已经习惯这种天气了吧?”
这大红痣中年人,是魔都博物馆文保中心的主任邵振庭,这次是由他领头前来机场接向南和颜文聪等人的。
“嗯,还行。”
向南点了点头,他在金陵生活了二十多年,也就这两年才在外面行走,早就已经习惯了每年夏天蒸笼一般的日子了,到了江城也没什么区别,他透过车窗往外看了看,说道,
“天气有点闷,好像是要下雨了。”
“也该下场大雨了。”
邵振庭砸了咂嘴,叹了一口气,说道,“连着两个月的大晴天,地里的庄稼都要旱死了。”
颜文聪笑着问道:“邵主任家里还有地?”
“老家的弟弟家里有地啊。”
邵振庭看了颜文聪一眼,笑道,“我家吃的米和菜,可都是从我弟弟家里运来的。”
“啧啧,全是有机食品,有钱人啊。”
车厢里笑成了一片。
众人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荆楚博物馆。
荆楚博物馆是全国八家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也是荆楚全省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
在荆楚博物馆里,还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占地面积多达13000多平米。
荆楚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6万余件(套),以青铜器、漆木器、简牍最有特色,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该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向南在读书的时候,就在课文上看到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一直都想来看一看这位励志国君的越王勾践剑,只可惜,这次来的不是时候,也只能等隽邑县的事情结束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上一看了。
一行人直接穿过展厅,来到了博物馆后面的文保中心大楼一楼的会议室。
众人各自坐下后,邵振庭看了一眼身边的古陶瓷修复中心主任魏海滨,低声问道:
“人都安排好了吗?”
“安排好了。”
这话虽然问得没头没脑,但魏海滨知道他想问的是什么,应道,
“我安排了李德坤领队,让他挑选四位修复师,跟他一起下去。”
“嗯,这样可以了。”
邵振庭点了点头,又说道,“把李德坤叫来吧,大家一起认识一下,他们还要一起共事一段时间呢。”
“好。”
魏海滨应了一声,又转头喊过来一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让他带话去了。
……
李德坤上午接下了前往隽邑县博物馆的任务后,就开始着手准备了,他选了四个手脚勤快,家里面又没什么拖累的修复师,和他一起去修复从古墓群里发掘出来的文物。
在吩咐他们准备行装的之后,他自己也回了一趟家,和老伴交代了一声,然后收拾了几件换洗的衣物,就又回到了古陶瓷修复中心,等着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和向南等人的到来。
向南……
这位文物修复界里骤然蹿起的新星,的确不负长安古陶瓷修复技艺大比的一等奖。
在大比结束之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就作出了一系列惊人之举——
先是在魔都公开了古书画修复绝技向氏“珠联璧合”,紧接着又在“南海一号”博物馆修复了宋代曜变天目盏,回来之后又开了文物修复工作室,还有米国收藏家现场拿出两件国宝级古画,只为让他修复一件残损的古陶瓷器。
再之后,他就成了自己一直想着念着却始终没能得到的古陶瓷修复国家级专家……
国内,甚至是全球最年轻的古书画和古陶瓷修复双料专家!
“天纵英才!”
李德坤笑着摇了摇头,他倒不是嫉妒,也不是羡慕,只是有些感慨,在文物修复领域里,天赋有时候真的很重要。
也许,他只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李老师,李老师!我听说了,向南也要来!”
李德坤心里正想着事,耳边忽然传来了一阵压抑的惊呼声,他不用转头,也知道这人是谁,他叫刘乙君,大家都叫他小乙。
小乙是三年前大学毕业之后,考入了荆楚博物馆,在主任魏海滨的手下学习古陶瓷修复技艺。
如今,三年过去了,他也成了一名普通的古陶瓷修复师。
一直以来,小乙这些年轻的文物修复师,对向南这位年纪相仿,却技术高超的文物修复专家,都是崇拜中带着点羡慕,只要新闻里有一点向南的动静,都会奔相告知。
这就跟那些毛头小子和小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