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那就真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所以,初来魔都时的兴奋消退之后,王民琦也意识到了自己目前的处境,退是退不得了,只能努力朝前走。
因此,这一段时间以来,他的刻苦程度,几乎都要赶上向南当初学习古陶瓷修复技术时的付出了。
“老师,我这件陶瓷工艺品上有桔皮釉,我在防釉时,是用蹾拍法还是掸拨法比较合适?”
向南看了一会儿,正打算离开时,已经作色完毕,正准备开始对手上的这件陶瓷工艺品进行防釉的王民琦忽然开口问道。
所谓的桔皮釉,指的是釉面呈现不规则斑点隆起,如同桔皮而得名。
而蹾拍法和掸拨法,实际上是作色时采用的手法,都是制作不规则色斑时的手法。
不过,文物修复并无定法,在仿釉阶段,仿制特殊釉斑时,也会采用到这两种方法。
“用平头毛笔或其它工具,在半干状的涂层进行蹾拍提拉,掸拨法不合适。”
向南解释了一遍,似乎觉得嘴上说说并不直观,他又反身找了一件废弃的陶瓷残片,在上面操作了起来,
“你仔细看清楚,实际上关键并不在于蹾拍还是掸拨,而在于仿釉涂层必须在半干的情况。半干的仿釉涂层,就具备了粘性,当你进行蹾拍提拉时,涂层就会被拉扯起来,并且定型,从而形成了桔皮釉的形态。”
向南一边操作,一边解释,这就非常直观了。
王民琦听得连连点头,心里面很是感动。
论到对学生尽心尽力,向南在文物修复界里,不说一定能排在第一位,起码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现在教授学生手艺的老师们,不留一手已经算得上是非常好的老师了,更别提为了让学生搞懂一种技法,而亲自上场操作演示了。
“懂了吗?”
演示完毕,那块陶瓷残片上,已经呈现出了桔皮一般釉层,向南拿过一条湿毛巾,擦了擦手,随口问了一句。
王民琦回过神来,一脸感激地点了点头:“懂了,谢谢老师。”
“嗯,那你忙。”
向南点了点头,往前走了两步,又回过头来说道,
“把你手上这件陶瓷工艺品处理好了给我看看,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接下来你就可以尝试修复一些残损并不严重的古陶瓷器物了。”
“好,谢谢老师!”
王民琦一愣,紧接着欣喜地站了起来,连连点头。
努力了这么久,总算是没有白费工夫,他如今的修复水平,已经初步得到了向南的认可,可以开始上手修复古陶瓷了。
向南朝他笑了笑,走到陈列台旁,挑选了一件残损的古陶瓷器物,来到属于他的那张工作台上,准备动手修复。
这几天一直忙着拍卖会接洽的事情,好几天都没有修复过古陶瓷器物了,这几天得好好过个瘾。
最主要的是,再过一个星期他就要去米国那边修复古陶瓷器物,现在也需要提前练练手,可能丢人丢到国外去。
他在座位上坐下,正准备开始动手,身后有一个清冷的声音忽然传了过来:
“向南,我们再比一次?”
他转头一看,姚嘉莹正站在门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
向南露齿一笑,很爽快地点了点头:
“好啊,再比一次!谁要是输了,谁明天中午负责做饭!”
姚嘉莹:“!!!”
我也不会做饭的,好不好!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三百九十七章 有钱人就是任性 (更新完毕)
“书香瓷韵”拍卖会总共分为三天进行,一天三场,上午、下午和晚上各一场。
作为这场拍卖会的“主打产品”和“传闻主角”,向南亲手修复的那五十多件文物,自然不会在第一场拍卖会上,一股脑儿地全都给拍出去,而是打散了之后,分配到了每一场拍卖会当中。
有了副总经理潘庆彬亲自调整的拍卖策略,再加上华夏第一拍卖师唐懿友的精彩表现,这一场由祥德拍卖公司精心筹备的拍卖会可以说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近三百件各式文物,无一流拍,全部以溢出底价的价格成功拍出。
向南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吃过了两次姚嘉莹做的午饭,为了不让自己的肚子太受罪,每次姚嘉莹做饭的时候,向南还特意让覃小天去“监督”,以免她故意把盐当成糖,让大家下午都忙着喝水而没耐心坐在工作台前做事。
“向专家,拍卖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潘庆彬并不是打电话,而是专程带了大包小包的礼物,亲自跑到工作室里来报喜,他一笑起来,原本在他那张胖脸上就显得很小的眼睛,就几乎看不见了,只剩下两条缝,
“特别是向专家您亲手修复的那些文物,每一件出场时,都引得大家争抢不已,尤其是最后一场拍卖会上压轴的一件拍品,北宋晚期汝窑御笔诗文春瓶,溢价高达10倍之多!”
潘庆彬一说起这只汝窑的瓷器,向南就想起来了,这件北宋晚期汝窑御笔诗文春瓶,实际上残损得并不严重,只是在瓶口处有一处5厘米见方的小缺口,此外,瓶底部位有些脱釉,相对于其他残损古陶瓷器物来说,这种情况算是比较好的了。
而且,经过向南修复之后,几乎看不出残损过的痕迹,品相还算是不错。
事实上,汝窑自开窑之后,仅仅烧制了二十余年,便在战乱之中消失了,其烧制工艺和技法,也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相对于其他古窑口而言,汝窑瓷器的存世量极其稀少。
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北宋时期的汝窑瓷器真品,后期仿制的不算,一共只有六十七件。
其中,京城故宫博物馆和中山故宫博物院存量最多,分别存有一十七件和二十三件,其他的北宋汝窑瓷器,大多分布在世界各地。
因此,向南可以想象得到,当拍卖会场上出现一件北宋晚期的汝窑御笔诗文春瓶时,现场会有多么疯狂。
这跟是否经过向南修复过的没有关系,仅仅是因为汝窑瓷器实在太多稀少的缘故罢了。
物以稀为贵——这句话放在文物收藏界里,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想到这里,向南忽然心里一动,转头问道:“这件北宋汝窑春瓶,最后被谁拍走了?”
“呃……”
潘庆彬面现为难之色,按照拍卖公司的规矩,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泄露顾客的底细的。
这是自从拍卖行出现以来,就已经有的不成文的规矩,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其他人见财起意,对顾客不利。
向南笑了笑,说道:“不方便说的话,也没关系。”
“不是,不是,反正他跟向专家您也是很熟悉的。”
潘庆彬连连摇头,好不容易抱上了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