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5 章(1 / 1)

我为国家修文物 十三闲客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许弋澄、汤家跃等人,也都是一脸认真。

他们从昨天开始,就一直在认真观摩向南修复这只宋代曜变天目盏。

事实上,比起其他人,他们更清晰地感受到了向南的可怕。

之前在比试过程当中,他们修复的是曜变天目盏工艺品,向南用两天时间达到无痕修复,这还可以理解。

毕竟那不是真器,修复坏了也无所谓,心里面没有一点压力。

可如今向南修复的可是宋代曜变天目盏真器,他的速度依然不减半分!

实话实说,换作是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敢这么做,哪怕是许弋澄,他肯定也会修复得很慢,力保不出错。

此刻,在他们心里,对向南已经没有了半分的不服气,唯有敬佩。

液晶电视屏幕里的向南,表情依旧很淡然,手上拿着小瓷瓶,不紧不慢地调制着仿釉材料。

仿釉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颜料,指的是釉层的呈色物质;二是基料,指的是釉层的成膜物质。

国内陶瓷器物修复所使用的仿釉基料,普遍是硝基清漆和丙烯酸清漆,两者的性能和特点各有千秋。

调制完毕之后,向南便开始着手对手中的茶盏进行仿釉处理。

这一步,是一个复杂而又繁琐的过程,哪怕是向南,脸色也不由得变得严肃了起来。

随着仿釉处理的进行,会议室里的那些修复师们,一个个都忍不住变了脸色,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这……这一层颜料一层基料,需要这么复杂的操作吗?”

“e,应该要的吧,向南总不可能做无用功的。”

“他在一个地方已经刷了好多层了,不会太厚吗?”

“你是不是傻?曜变天目盏原本就是厚釉!”

“还是没搞懂他这种操作的用意在哪里,有哪位高手解释一下吗?”

“……”

这些修复师们一时间没看懂向南的用意,但许弋澄、汤家跃等人却是一瞬间就看懂了,顿时脸色都变了!

这特么的脑子是怎么长的?居然能想出这种办法来!

简直不是人啊!

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服气也得服气 (第一更)

一层颜料一层清漆不断叠加,向南这是在做什么?

难道这样就可以仿制出曜变天目盏的曜变斑纹来?

会议室里,绝大多数的修复师们都一脸迷茫地看着挂在墙壁上的那台液晶电视,他们没看懂向南这么做的原理是什么。

不只是他们,就连那几个老专家们,也都一时间脑袋没转过弯来,眼神里闪过一丝迷惑。

可对于许弋澄、汤家跃和罗建聪这些,曾经和向南同台竞技的修复师们来说,他们一眼就看出了向南的用意。

也正是因为他们看出了向南的用意,汤家跃等人才会脸色突变。

就在两三天之前,汤家跃在修复曜变天目盏工艺品时,就曾经采用了相类似的手段,在仿釉的过程中,不断地往釉层里制作透明釉泡,实际上也达到了光线折射产生七彩光芒的效果。

而向南则是利用各种颜色不断叠加,通过光线从不同角度的折射,叠加色彩的不同而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来。

这种方式,比汤家跃单纯的制作釉泡,在难度上要增加n多倍!

每一层颜料的面积不能太大,太大了会导致光线在角度变化不大时,颜色不会变化。

叠加的每一层清漆也不能太厚,太厚了会使得光线受到折射,影响了效果;更不能太薄,太薄了,容易使得上下两层颜料混合,一旦颜料混合,则曜变天目盏的整个修复,基本上宣告失败。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一处曜变斑纹的仿釉,都需要这样一层一层地刷出来。

这就意味着,所有需要仿釉的部位,每一层颜料和每一层清漆的厚度,不要求完全一致,但也必须厚薄均匀,不能相差太大。

这可是完完全全的手工活,而且还没有任何工具来辅助衡量的,简直是太难了。

夸张一点说,这种难度,不亚于重新再烧制一个曜变天目盏出来。

自从向南开始着手仿釉处理,许弋澄的双眼就始终盯着电视屏幕,一刻也没有离开过。

他看到向南脸上的表情水波不惊,不断地轮换着羊毫毛笔,一层颜料一层清漆地刷着,每一次的力道都恰到好处,厚薄相当,那动作就好像一个机器人一般,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

渐渐的,他内心里的那一股自傲,仿佛被磨平了一般,再也升不起半点不服气来。

来之前,他是不服气的,输给谁都可以,那是因为他年纪小,锻炼得不够。

可输给向南这个同龄人,他是真不服气。

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修复古陶瓷器物了,而且还有祖传的“百色方”,怎么可能会在古陶瓷修复中输给一个古书画修复专家?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可如今,他不服气也得服气。

因为,如果将自己放在向南的那个位置上,他自认自己做不到向南那种程度。

不过,输了一次而已,下一次谁又能断定向南一定能赢得了自己呢?

想明白了这一点,许弋澄忽然笑了一下,也不再继续看下去了。

他站起身来,转身离开了这里。

他要回京城故宫博物院去,有一个能赢自己的对手,也许也是一件好事情。

许弋澄的离开,除了离他不远的汤家跃、罗建聪等人多看了几眼之外,其他人都没有在意,他们都瞪大了眼睛,盯着电视上的向南,生怕自己漏了什么关键的地方。

这时候,那几位老专家也总算转过弯来了,都纷纷忍不住笑了起来。

“向南这小子,一开始我都没搞懂他是什么意思,需要搞得这么复杂吗?”

粤省博物馆古陶瓷修复老专家毛志飞伸手捋了捋头发,笑呵呵地看向身边的另外几个人。

“这你就不懂了吧?”

吴振峰喝了一口茶,慢吞吞地解释道,

“无论是做什么事,一般情况下,越是操作复杂的,做出来的效果就越是精致,这一点,哪怕是在文物修复中,也是一样的。”

“你不要看向南这样一层颜料一层清漆地刷很简单,实际上一般人还真没这个能力做出来,这每一层的厚度和大小,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否则的话,就达不到光致变色的效果来。”

吴振峰这番话说得声音很大,他不只是说给毛志飞听,也是说给会议室里的那些没看懂的修复师们听的。

要是大家都没看懂,岂不是白费了江易鸿和向南开直播的一番苦心?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修复师忽然壮着胆子发问道:

“吴老,为什么向南用这种方法可以仿制曜变斑纹呢?”

“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