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1 章(1 / 1)

我为国家修文物 十三闲客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涂料,准备开始仿釉处理。

实际上,不止是向南,其他修复师在昨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对曜变天目盏进行仿釉处理了。

比如说罗建聪,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用光致变色颜料。

当然,他也知道使用光致变色颜料的缺陷,有可能会导致仿釉涂料的颜色,和原器物上的颜色不一致。

所以,昨天下班之后,他先是跑到化工市场里买到了光致变色颜料,回到家里之后,吃完晚饭就将自己给关在了修复室里——

他也是个牛人,跟向南类似,把原本的书房改造成了古陶瓷修复室,为此,他老婆三个月没让他进卧室。

进了修复室之后,罗建聪一整个晚上都没休息,一直在调试光致变色颜料的比例,以期达到跟曜变天目盏相类似的变色效果。

这一晚上没有白费,在调试了上百次之后,他总算是得到了一个相对满意的效果来。

“这种方法,应该是可行的,可惜,时间太少了。”

罗建聪一边按照昨天晚上调试出来的颜料比例,来调配所需要的仿釉涂料,一边暗自叹息,

“也不知道向南他们,会用什么办法来做曜变天目盏的仿釉处理?”

……

“肥皂水吹出来的泡泡,本来是无色的,可在太阳光下面,却变成了五彩斑斓的泡泡。”

汤家跃一看到曜变天目盏上的七彩光晕,就想起了前一段时间,他带着孙子出去玩时,孙子玩的那个肥皂泡泡,

“这原理,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光线在照射到气泡上的时候,发生了折射所产生的效果。”

“而曜变天目盏里,实际上也有很多泡泡。”

他拿着手里的残盏,看着上面有大量釉泡破裂,形成了棕眼,但也有许多釉泡未曾破裂,如星星点点,闪烁着七彩光芒,顿时心里一动,

“如果我在仿釉处理的时候,做一些无色透明的气泡出来的话,应该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

想到就做,汤家跃立刻就在其他那些碎片上做起来了试验。

此刻,他也在庆幸,幸好选择了修复残盏,如果修复完整器物,哪来的碎片做试验?

向南、许弋澄等几位修复师们都各自寻找到了解决曜变天目盏可以变色的仿釉处理办法,邹卫国和沈文武两位专家也不例外,也同样根据自己数十年来的修复经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仿釉处理方式。

一时间,小修复室里虽然互相看不到彼此,但紧张的气氛已经渐渐形成了。

第三百一十六章 这是一种仪式(更新完毕)

“你们猜,这次谁会拿到宋代曜变天目盏的修复资格?”

“这还用猜?肯定是我们罗主任,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啊!”

“我觉得是向南,上次他修复的那只宋代银毫建盏,把罗主任都给吓住了!”

“可别小看其他几个专家,一个个都是行业顶尖人物啊。”

“咦,除了向南,还有个小年轻,估计来头也不小。”

“切,说不定就是来走走过场,给自己镀镀金的呢!”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下班时间,几个大修复室里的实习生,没事就凑在一块儿闲聊几句。

他们在博物馆里,是没办法上手修复古陶瓷器物的,也就没有了修复任务,因此,相对而言,这些实习生要比修复师们轻松了太多太多。

当然了,一个人要是想忙碌起来,总是会有做不完的事情,就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去拼搏了。

就比如说,当别人聚在一块闲聊的时候,覃小天依然坐在四号大修复室里,埋头钻研著作色调色技巧。

这两天时间,向南因为要修复曜变天目盏,没有时间去指点他,覃小天就腆着脸去问尤金鸣和石强。

问过之后,又自己坐在那儿仔细练习。

之所以要把自己搞得这么辛苦,是因为他明白,不管向南会不会收他做学生,他都得努力练习修复技术,否则的话,他就是江易鸿的学生也没有用。

不懂得努力的修复师,就好像只会撒网不懂鱼群习性的渔夫,早晚会被淘汰掉。

覃小天这边正低头调制着颜料,在那边闲聊的实习生忽然有人低喊起来:

“有人要出来了,有人要出来了!”

他转头一看,只见一个小修复室的门已经大开,许弋澄神色轻松地从里面走了出来。

随后没过多久,罗建聪、汤家跃、邹卫国、沈文武等人也纷纷走了出来,他们没有停留或者交谈,一从修复室里出来,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因为,他们怕时间不够,中午都没出去吃饭。

哪怕博物馆方面派人送来了从食堂里打包来的饭菜,他们也没顾得上吃,到现在依然放在小修复室外面的桌子上。

此刻,他们已经完成了对曜变天目盏的修复,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下来,肚子自然就开始抗议了。

许弋澄等人离开之后,那些实习生也都纷纷议论了起来,

“咦,向南还没出来呢!”

“是啊,是不是他仿釉做不出来了?”

“应该不会吧,他这么妖孽,还有他做不到的事情?”

“嘿嘿,难说啊!”

“也可能是他加班习惯了,想要做到极致呢!”

“……”

这些人在议论着,覃小天心里也开始忐忑起来,他对向南是莫名的崇拜,而且还有很大的可能成为他的学生,自然在心里面是向着向南的。

“向老师才不会做出来曜变天目盏的仿釉呢。”

他在心里面不断地暗示自己,要相信向老师,“他肯定是想把做旧做到极致,一定是这样的。”

……

在小修复室里,向南确实是才刚刚开始进行最后一步的做旧处理。

并不是他修复得太慢,而是在仿釉处理上,他给自己设置了一个超大的难题。

如果许弋澄没有家里祖传的“百色方”调制出来的“秘色”,如果罗建聪、汤家跃等人修复的是完整器物,而不是残盏,他们都不可能在修复速度上超过向南。

但,这个世界上,偏偏没有如果。

在仿釉处理时,向南做得非常仔细、小心,不仅仿制了那些釉泡破裂后形成的棕眼,以及那些没有破裂的气泡,还一点一点地仿制了那些密密麻麻的七彩兔毫。

尤其是在那些残缺的圆形斑点上,他更是一层仿釉涂料一层清漆,做得相当细致。

在这个步骤里面,清漆的厚薄程度相当关键。

如果太薄了,就很容易产生漏洞,导致上下两层颜色不同的仿釉涂料相互渗透融合,这样就会造成仿制出来的釉彩不会因为光源的移动而变幻颜色。

如果太厚了,就会造成变幻的颜色不清澈,不耀眼,变成模模糊糊的一片。

因此,向南必须保证这每一层、每一个部位的清漆厚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