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0 章(1 / 1)

我为国家修文物 十三闲客 2000 汉字|4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还有些小雀跃。

“嗯,全色的技巧你都懂了,无非是多试色几次,你慢慢来,不用急。”

向南点了点头,想了想,又说道,“全色之后的接笔,也由你自己来做。”

“老师,接笔……”

这一下,康正勇确实有些方,他都不了解这幅古画的作者高翔的画风,怎么接笔?

“我说了,我不急,你慢慢来。”

向南瞥了康正勇一眼,慢吞吞地说道,“不了解作者,那就去查资料,不懂画风,那就多看他的作品,多了解一下这些作品诞生的背景。”

“还是不懂的话,那就临摹他的作品,等你什么时候能做到以假乱真,那就可以开始接笔了。”

康正勇:“……”

临摹到可以以假乱真?

我这是一辈子都要跟一幅画较劲到底了吗?

向南倒是没有管他具体怎么做。

身为老师,给学生提出方向性的意见就可以了,至于具体怎么实施,那就看学生自己怎么选择了。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擅长的东西也不一样,适用的方法也不会一样。

只有自己才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将康正勇扔在一边,向南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台前,准备开始修复古陶瓷。

上次从闫思远那里,一次性拿来了十五件古董文物,其中有十二件都是古陶瓷器物,只有三件是残损的古书画。

到现在,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大部分残损的古陶瓷器物都修复完了,剩下的,已经不多了。

实际上,闫思远的这一批残损古董文物,总共也才一百来件,向南前前后后修复的,加上这十五件在内,都已经修复了四分之一的量了。

更何况,这一百来件残损古董文物,其实还有一部分并不是古陶瓷和古书画。

这么一算的话,闫思远那里,实际上也没多少残损的古陶瓷和古书画了。

想到这里,向南也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闫思远这个收藏家的家里,也快没有“余粮”了啊。

……

第二天,康正勇还是坐在窗户边上,拿着调色盘,在小心翼翼地调制着颜料。

那幅高翔的《山水》立轴图,依旧贴在纸墙上,至今还没有全色。

康正勇也是憋了一股劲,想要努力做出至少“三面光”的效果来。

这对于他来说,也算得上是一道关卡了。

过了,也许他的修复水平从此就上了一个新台阶;没过,那他依旧还是在原地踏步。

眼看着文物修复工作室的装修,在一天一天地完善着,也许过不了多久,就要开业了。

如果到了那时候,他还是初级修复师的水平,那他在工作室里,也就只能做做烧水、扫地的活了,对老师向南想有多大的帮助,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康正勇心里也很急。

康正勇坐在那边调制颜料,向南也安静地坐在工作台前,手里把玩着一件有些残损古陶瓷器物。

这件古陶瓷器物,论市场价值,算不上太贵重,是一只清代雍正朝斗彩团凤纹高足杯。

在前些年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只口径为8.9cm的清代雍正年间的斗彩团凤纹高足杯,其最终的成交价为28.75万元。

这种价格的陶瓷器物,在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艺术品市场里,确实算不得太贵重。

但向南脸上的表情依旧显得很郑重,对于文物,在他看来并无贵贱之分,都值得他珍而重之。

他要做的,并不是为文物标价,而是将文物修复,让那一段历史延续。

当然,如今还要再加上一点——

他得修复得慢一点,要不然,他得“断供”了啊!

第二百六十九章 这次恐怕要糟(更新完毕)

斗彩又称逗彩,它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

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的烧制相比较单一的釉下彩或者单一的釉上彩而言,是比较复杂的。

它需要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再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

明代成化斗彩,以其秀雅精细而闻名于世,后世各朝官窑竞相追仿,以清代雍正年间的官窑仿品最为精妙,“于形似之外,更求神肖”。

雍正皇帝对仿成窑的重视,使得雍正斗彩器独步于清代,其上订购了一台,这样一来,陶补、瓷补所需的陶片和瓷片,都可以自己烧制了。

方便得很。

坯胎的烧制需要一段时间,向南也没坐在那儿干等着,顺手拿起另一件前些天没修复完的古陶瓷,继续低头忙活了起来。

向南在忙,另一边的康正勇也在忙。

在调色、试色,试色、调色中反反复复了无数次之后,康正勇总算是调制出了和《山水》立轴图底色相接近,但又略略有些浅的颜色,正式开始了全色工作。

这只是第一步,实际上,每一个残损之处的底色,由于年深日久等各方面原因,实际上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康正勇还要一遍一遍加深颜色或减淡颜色,之前调制出来的,只能算是基准色而已。

两个人在同一间修复室里,各自安静地忙碌着,一直忙到太阳西斜,康正勇忽然长舒了一口气。

向南听到响动,转过头来看了他一眼,笑着问道:

“怎么?全色完成了?”

“花了两天时间,总算完成了。”

康正勇点了点头,有些忐忑地说道,

“老师,您帮我看看?”

两天时间完成全色,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这还是因为这幅古画残损之处并不多,如果再残缺得厉害一些,花上一两个星期的时间来全色,也不过分。

“好,我来看看。”

向南放下手中的工作,拿起一旁的毛巾擦了擦手,这才站了起来,来到了这幅古画的面前,仔细地察看了起来。

看到向南左看看,右看看,还站在椅子上从画面的上方往下看,康正勇一脸紧张。

这一次全色,他可以说是投入了十二分的热情,调色试色也是最多的一次,自我感觉十分良好。

只是,老师向南自身的水平太高,自己跟他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之上。

他所感觉的良好,在老师的眼里,会不会破绽百出?

要是达不到老师所说的“至少三面光”的要求,那岂不是辜负了老师的厚望?

会不会让老师感觉自己太没用了?

看着老师向南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严肃,康正勇的一颗心也提到了嗓子眼里。

这次,恐怕真的要糟啊!

第二百七十章 还是太年轻啊(第一更)

当向南用审视的目光,去检查他给古画《山水》立轴图所做的“全色”时,康正勇居然差点失了态。

实际上,给古画全色时,修复师究竟是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