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有清闲的时候。
除非你自己没什么上进心,只想拿着一份死工资混吃等死,要不然的话,只要你想做,那就天天都有文物给你修。
当然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熬到了江易鸿这个年纪,那是想修也修不动了。
到了这个时候,那是真清闲。
就如江易鸿这样,哪怕他身上还挂着各种各样大得吓人的头衔,除非是有非常重要的会议或者重大的考古发现,否则的话,他想不去就不去。
反正他已经不参与修复了,那些不怎么重要的会议或者考古发现,他去了也就是发号施令,都一大把年纪了,何必占着茅坑不拉屎,一大把年纪比他轻、资历没他足的人,都在等着上位呢。
即便是重要的会议或者重大的考古发现,他去了也只是提提建议,坐坐镇,实际上也不会让他动手修复。
这要是有个闪失,谁负得起这个责任?
所以,江易鸿如今除了带一带向南,真是清闲得过分。
江易鸿对面的那两老爷子,一个是陕省文物局的前局长,也是个古陶瓷修复专家了,名叫吴振峰。
陕省出了个秦始皇陵,里面有无数珍宝,尤其令人震撼的就是兵马俑。
也正是因为此,陕省文物局的地位都高了不少。
另一个老爷子,则是华夏古陶瓷学会的副会长,夏镇宇,他倒不是修复师,而是和朱远舟一样,是京城里的一个大收藏家。
此刻,夏振宇喝了一口茶,笑呵呵地说道:“听说,古书画修复专家向南也来参加古陶瓷修复的比赛了,真是有趣。”
“这年轻人有点意思啊,我正想着,什么时候跟他接触一下。”
夏振宇说着,看向朱远舟,一脸笑意,“老朱,闫思远那个老鬼不是在魔都吗?他难道没有跟向南接触过?”
“老闫是给我打电话说过。”
朱远舟听到夏振宇问起他,瞥了一眼江易鸿,见他装作一副不知情的样子,不由得撇了撇嘴,老阴货,又想阴人不成?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老闫说,这个向南了不得,古陶瓷修复技术都已经达到商业修复的标准了!我正想着,等比赛结束以后,好好跟向南聊聊合作的事宜。”
文物修复师和收藏家的合作,实际上就跟企业雇佣法律顾问差不多,有需要的时候,你得出面,没需要时,你爱上哪儿上哪儿。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方,具体的合作方式和细节,每个人实际上都不一样,外行人肯定是不清楚的。
“商业修复水准?”
夏振宇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手里端着的茶盏都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洒下几滴茶水来,然而他根本不在意,急忙问道,“从来没听说过他会修复古陶瓷啊,这是真的假的?”
吴振峰也是吃了一惊,他忍不住伸手抚了抚自己的大肚腩,沉声道:“我之前关注过向南,一直以来,只听说他是跟随金陵大学的孙福民学习古书画修复……”
言下之意,你说他是古书画修复专家,这个国家文物局都授予证书了,而且向南的师承很清楚,肯定没得怀疑。
但你要说他古陶瓷修复达到了商业修复的水准,呵呵……
朱远舟也是坏,他看出那两人有些怀疑,也不解释,呵呵一笑,说道:“是真是假,那我就不清楚了,你得问这个家伙。”
夏振宇和吴振峰一脸疑惑,顺着他的手指看向江易鸿。
问他?问他干什么?
难道他知道的内幕会更多一些?
江易鸿还反应过来,朱远舟就嘿嘿一笑,将他给“卖”了:
“因为,这个家伙就是向南的老师啊!”
此刻,江易鸿手里端着茶盏,一脸无辜地左顾右盼:
干什么?干什么?都看着我干什么?
都别看了,又不是我故意隐瞒,你们也没问我啊!
第二百零六章 给个机会就成 (二合一章,今日更新完毕)
灞河,最初的名字叫滋水。
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攻灭二十余国、称霸西戎之后,为了彰显他霸主的赫赫威名,便将滋水更名为“霸水”。
一直到后来,有人给“霸”字左边加了三点水,这才有了流传至今的“灞河”。
两千多年的时光流逝,灞河曾亲历过长安街头战博圈子都给搅翻了天!
不对,这事现在已经传出来了,不光在场的人全都知道了,魔都的闫思远也知道了,等这次古陶瓷修复大比结束之后,估计圈子里的人全都知道了。
陕省文物局的老局长吴振峰忍不住又摸了摸自己的大肚腩,好像里面藏着无数古董一样,他似笑非笑地地看着江易鸿,沉声说道:“老江啊,你藏得够深的啊!”
夏振宇也是一脸幽怨,连连点头道:“说得没错,徒弟水平都这么高了,居然一点也没风声泄露出来。”
“那你们可真是冤枉死我了。”
江易鸿将手里的茶盏往桌子上一搁,一副委屈的模样说道,“我是真的一点都没藏,要不然老闫能知道?”
吴振峰嗤笑一声,说道:“你没藏?谁信呐,你可是华夏古陶瓷修复第一人,就是吃个饭被呛到了,那都是大新闻,你收学生这么大个事,别人会不知道?”
“我真没藏。”
江易鸿两手一拍,再一摊,有些无奈地说道,“他跟我学古陶瓷修复才两个月,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我学生。”
“咔擦!”
“啪啦!”
吴振峰和夏振宇两人手一抖,两只茶盏瞬间就掉在了地上,摔得粉碎。
“才学了两个月,就,就能参加古陶瓷修复技艺大比了?”
“什么乱七博圈子里,大家都喊他“快手坤”。
当然,有的时候,快也不一定是好事。
李德坤就是因为做事太快,曾经出过几次错,这也使得他在文博圈子里的名声好坏参半。
他没能成为国家级专家,估计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做事不够细致、耐心。
“怎么能因为一两件错误,就彻底否认一个人的能力呢?”
李德坤也很郁闷,但也没办法辩解,错了就是错了,越说越错,不如不说。
这一次古陶瓷修复技艺大比,他原本是没想来的,小孩子的把戏,他都一把年纪了,来参与这种比赛干嘛?还嫌不够丢人吗?
可后来,他听人说,这次大比的一等奖,有可能会被推举到国家文物局,申请专家称号。
先不管真假,反正李德坤是真动心了,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于是,比赛的时间一到,李德坤就急匆匆地从荆楚赶来了。
这一次的比赛,第一他是拿定了!
……
3号临时修复室里。
一位年约二十三四岁,面相清冷的女子坐在椅子上,一手扣着一只清代的青花莲纹梅瓶,另一只手拿着调制好的配补材料,神情专注地补配着器物上的残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