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6 章(1 / 1)

我为国家修文物 十三闲客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心思去管工作人员在想什么,此刻,他正将1号箱子打开,小心翼翼地将破损的古陶瓷从里面取了出来,轻轻地放在了桌面上。

从器物的形态上来看,这是一件三足洗古陶瓷器物。

所谓洗,原先只是古代文人、雅士书画之余,用来清洗毛笔用的器皿。

由于其用途广泛,被制作成各种形式不一的款式,有些当作一般的洗笔之用,有些造型古朴、别致,釉色亮丽的器物,则被宫廷作为装饰的陈设品而闻名。

这件洗,腹部有三只短小的足部支撑,因此,一般称之为“三足洗”。

只可惜,这件三足洗也不知是出土不久,还是放置的时间太长久了,上面依旧满是土锈,而且还裂成了七块大小不一的碎片,其中的一只短足,也已经断掉了。

向南拿着三足洗的各个碎片,细细地观察了一遍,心中也有了大概的想法。

他这边刚刚在脑海中构思好了修复方案,那边,评审专家梁民锴便笑呵呵地问道:“小伙子,可以开始了吗?”

“可以了。”

向南朝三位专家微笑点头,随后脸色一整,开口说道,

“该陶瓷器物为宋代汝窑三足洗,口径约18厘米,底径约18厘米,高约5厘米,整体器形较大,平底,三足较高,底面有五个支钉痕。”

“腹口处饰两周暗弦纹,腹下近底处有两周暗弦纹。器表釉色因土蚀不均,从局部釉面观察应为天青釉。”

“器物裂成七瓣,且大小不一,一足已断裂,并未遗失。”

顿了顿,向南继续表述修复方案,“该陶瓷器物的修复步骤分别为清洗、拼对粘接、补配上色……”

“行了,行了!”

向南还没有开始展开叙述,另一位专家方启华便打断了他的话,他问道,“这些我们都懂,你就别说了,你就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出这是宋代汝窑三足洗的?”

向南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了,难怪之前那个中年人黑着脸说刁难人呢,果然是刁难人啊!

这是古陶瓷修复理论知识考核,怎么还要叙述怎么判断汝窑三足洗的?

这又不是古陶瓷鉴定考核!

不过,想归想,他却是没有迟疑,立刻就脱口而出:“判断这只三足洗是宋代汝窑瓷器,是因为它同时满足了汝窑瓷器里面的‘香灰胎’、‘天青釉’、‘芝麻钉’和‘冰裂纹’四个特征。”

汝、官、哥、定、钧窑,这“五大名窑”中,汝窑居首。

作为皇家御用珍品,汝窑烧造的陶瓷器物,在南宋的《清波杂志》中,就已有“近尤难得”的记载。

在如今的收藏界中,更是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

这是因为,汝窑瓷器的釉色是独一无二的,其它的窑口根本就烧不出来,一般称之为“淡天青色”。

尽管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每一件汝窑瓷器的釉色都不完全一样,但基本都是趋向于淡天青色,这也是宋代汝窑瓷器,之所以会受到人们器重的最关键的地方。

天青釉色的汝瓷器物,主要烧造于北宋宋徽宗时期,徽宗皇帝赵佶对艺术十分精通,他本身就擅长书画,汝窑瓷器的淡天青色正符合他的审美趣味。

香灰胎,这个就很好理解了,说的是宋代汝窑瓷器的胎色,就像香灰的颜色一样。

这一点,从三足洗碎片的断口处,就可以看得出来。

至于芝麻钉,就是这只三足洗底部的那五个钉痕了。

实际上,除了瓶、盏托等少数一些陶瓷器物,会采用垫饼垫烧,从而导致圈足底下无釉色之外,汝窑瓷器中的绝大部分器物,都是采用“裹足支烧”。

所谓“裹足支烧”,即是器物底部满釉,这样就不可能用垫饼来垫了,否则,烧成后器物跟垫饼粘在一起就拿不下来了,所以就采用小支钉支在底下的方式,来入窑烧造。

这也是宋代汝窑瓷器的一大特色,其他的窑口根本无法仿造出来,就连仿得最好的乾隆官窑,在仿造汝釉瓷器物时,也需要采用支钉加垫饼的方式来烧造。

至于冰裂纹,也是汝窑瓷器的一大特点,汝窑瓷器的釉面之上,普遍都有开片,片纹不一。

如果这只三足洗,只是出现了天青色或者冰裂纹,又或者是香灰胎、芝麻钉四者中的一种,那还无法完全肯定这是宋代汝窑的三足洗。

但现在这四个特征全都出现了,那向南当然可以一口咬定,这就是宋代汝窑的三足洗!

而且,还是贵得离谱的那种!

第二百零一章 乾隆皇帝的偶像(二合一章,今日更新完毕)

汝窑瓷器,其釉色有天青、天蓝、粉青几种。

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之称誉。

2010年,在香江春季艺术珍品拍卖会上,一件口沿处有轻微土蚀的天青釉宋代汝窑三足洗,拍出了1840万的天价。

2014年,在濠江春季拍卖会上,另外一件北宋天青釉汝窑三足洗,也拍出了1495万元的高价。

由此可见,宋代汝瓷在收藏家们心目中,其价值非同凡响。

只是,让向南没有想到的是,宋代汝瓷居然会出现在这次古陶瓷修复技艺大比之中,作为承办方的长安博物馆真是气魄惊人。

千万不要以为,这件宋代汝瓷三足洗碎裂成了七瓣,就一文不值了。

实际上,只要它经过修复手法高明的文物修复师之手,重现往日风采之后,其价值立刻就会翻上无数倍。

别的不说,在2005年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经过修复的宋代汝窑天青釉刻花鹅颈瓶,就拍出了6380万元的高价!

当然,长安博物馆再有气魄,也不可能将这件宋代汝瓷三足洗,交给参赛者们来修复。

向南觉得,他们将这三足洗放在第一关的理论知识考核里,让大家长长眼界,就已经很不错了,真要交给他们来修复,估计没几个人有这个胆子。

当然,那些认不出这是宋代汝瓷三足洗的修复师,不提也罢。

向南简单地向三位评审专家解释了一下,自己是如何判断这只三足洗是宋代汝瓷的,几位专家听得是频频点头。

“看来你对汝窑瓷器了解得还是挺多的嘛。”

梁民锴等向南说完了,便笑着说了一句,紧接着,他又指着向南面前的三足洗碎片,问道,“你看这碎片,上面很不少土沁的地方,像这种情况,应该如何修复?”

嗯?这位老专家很有意思啊,居然会问出这种问题来!

这要是换一个不怎么懂文物修复的,估计就被绕进去了。

什么是土沁?

土沁就是,由于长时间被埋入泥土之中,古陶瓷釉面与泥土相接触的部分,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最终形成土沁。

如今玩古陶瓷的那些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