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1 / 1)

我为国家修文物 十三闲客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告慰王希孟的在天之灵吧。

这段时间以来,他常常回想起王希孟悲壮的一生,也许只有修复了千里江山图,才能让他稍感宽慰。

可现在听到那么多专家的质疑声,向南就有点忍不住了,刚想说几句,一旁的贾昌道站了起来,笑道:

“我都忘了跟大家介绍,向南今年21岁,金陵大学考古物系大三学生,师从孙福民教授。

本来呢,这次是想请孙教授来的,可他老人家不小心摔伤了腿,就推荐了他的学生向南前来。

我亲眼目睹了向南的修复技术,他一个人用了半天时间,完美修复了一幅清代无名氏的仿黄公望山水。

刚好,这幅画我也从孙教授那里借来了,原本准备给咱们故宫博物院的几个学生欣赏欣赏,现在我就拿过来先给各位专家们过过眼。”

贾昌道说着,就从隔壁的办公室里拿来了那幅画,递给了身边的一位专家。

趁着专家们传阅仿黄公望山水的时候,他说道,“向南可不止修复了这么一幅画,孙教授亲口承认,之前在拍卖会上出现的那幅清代画家龚贤的山居图,也是向南一个人独立修复的。”

书画修复室里安静了下来,没人再说什么了。

还能说什么?

一个20来岁的小年轻,能够独立完成古书画的修复,已经叫人很吃惊了。

想当初,他们这些人在这个年纪里,还握着马蹄刀练习把纸上的草棍、煤渣刮掉,还得保持纸张的完整和光洁呢。

想碰物?先练个两三年再说吧。

“唔,修复得很不错啊。”

齐老双手把那幅仿黄公望山水撑开,仔细地看了看,赞许道,“小贾要是不说,我还以为是老孙做的呢,很不错!”

“是不错。”刘老接过话头,看了看向南,笑道,“尤其是这接笔,接的是天衣无缝,很符合画意,我相信就是这画的原作者来了,也会很惊讶的。”

“刚刚听小贾说,这幅画只用了半天就修复完成了?”齐老好奇地问道。

“半天多一点吧。”贾昌道点了点头,笑道,“上午十点半的样子开始洗画的,我看到揭完画芯就没看了,看不下去,受刺激了!等到晚饭还没开始,就拿到这画了。”

其他专家们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这速度,真是够快的。

要说能修复得这么快的人,也不是没有,但能这么快,又做得这么好,就很难得了。

最重要的是,他年轻啊。

年轻,就是资本!

楚老伸过头来看了几眼,再看向南的时候,那眼神里仿佛都要冒光了。

她笑眯眯地拍了拍向南的脑袋,说道:“向南啊,跟楚奶奶去湘楚吧,我保证把我的外孙女嫁给你!

我跟你说,我那外孙女人漂亮,身材又好,更难得的是,还知书达礼,脾气好的不得了,你不准拒绝,就这么说定了!”

向南听了这话,顿时哭笑不得。

其他人也是哈哈大笑,都说:“粱姐,你干脆别修什么破物了,做红娘得了。”

“那不行!”

楚老一板脸,振振有词地说道,“红娘偶尔做,物天天修!”

大家笑闹一阵,继续开始讨论人选,不过也没人再提向南够不够资格这事儿,连最开始反对的陈老也没再说什么了。

这也就意味着,向南这个名额就算是确定下来了。

之后,大家又其他人选里优中选优,挑了四个人出来。

一个是陈老的徒弟,赵波。

一个是楚老的徒弟,吴茉莉。

一个是郭老的徒弟,付洪涛。

最后一个,则是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修复组组长钱昊良。

再加上向南,刚好是五个人。

人员确定下来后,刘老几个人商议了一下,决定从后天开始,人员到齐以后,正式进入国宝千里江山图实际修复工作。

向南此刻也是心潮澎湃,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自己也终于要开始上阵了!

第二十二章 失传的绝技

回到酒店的房间以后,向南第一时间给老师孙教授拨通了电话。

听了向南的叙述后,孙教授显得很开心,那种愉悦仿佛能通过无线电光波传递过来似的。

孙教授在电话那头叮嘱道:“向南,能够参与到千里江山图的修复工作之中,对你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你要好好把握。”

叮嘱了一番,他又开玩笑似的说道,“老刘还是很不错的,难怪前几天他还跟我打听你的情况,我以为他要来挖我的墙角!

哦,对了,还有那个小贾,下次等他再来金陵,得好好请他喝一顿,哈哈!”

向南听了,心里暗自嘀咕,刘老是不是要挖你墙角我不知道,不过贾教授肯定是很想挖你墙角的,就是挖不动。

这想法也就是一闪而过,向南忽然又想起一件事,连忙问道:“老师,我这次听刘老说,古书画修复还分南派、北派?”

孙教授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向南会问这事儿,他想了想,说道:“这事儿也没什么大不了了,就是地域不同,导致修复手法不一样。

实际上,现在并没有很明确的南派和北派的划分,大部分修复师都会根据书画损伤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修补手法,这当中既有南派的手法,也有北派的手法。”

“好像是这样,这次千里江山图的修复方案里,也是多种修复手法混合使用的。”

向南有些了然,又问道,“我听说在南派和北派的划分之前,还有更细致的划分,像京派、苏派、沪派之类的,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你这小子,跟着那么多修复大师不好好学几招绝活儿,就知道打听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孙教授在电话那头笑骂了一句,又继续说道,“古籍修复流派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到民国时期还存在的就有沪派、苏派、扬派、京派等九派之多。

这些派系之中,都各有绝技。比如说,蜀派有绝技“借尸还魂”,可以把整个旧书纸更换,让原来的墨迹附着在新的纸张上。

京派的绝技“珠联璧合”,把纸放在锅里和天然碱性溶剂混合,加入颜色后熬成粥状,修补虫蛀的书籍没有任何痕迹。

津派的绝技是“千波刀”,名如其艺,可以将纸随意劈成需要数量,而且保证原来的墨色、纸质。劈开后还能保证原来纸张厚度,即便是被劈开一千次依然可以如原来,不损伤纸张元气,犹如复制古书。”

孙教授顿了一顿,又略带遗憾地说道,“但如今这些古籍修复绝技,不是被现代科技取代了,就是自我消亡了,说起来也是一种损失。”

向南好像听出了什么不对,连忙问道:“老师,您说的是古籍修复,跟古画是分开的吗?”

“你还真是个问题宝宝。”

孙教授有些无奈,想了想说道,“之前书籍和古画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