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没什么感觉,相对而言,向南还是更喜欢茶叶多一点。
“向先生,我有几个收藏界的朋友,他们听说你现在身在博临,都想过来拜访一下你。”
尼森先生看了看向南,笑着说道,“不知道向先生你有没有时间?”
收藏界的人来拜访我?大概率还是找我修复残损古董的吧?
向南对这些事心知肚明,要是时间足够,他自然不会拒绝,可现在的问题就是没时间了,访问团明天就要回国了,他总不可能还留在这里帮这些收藏家修复古董吧?
想了想,向南一脸歉意地说道:“尼森先生,真是抱歉,我恐怕没有时间和你的那些朋友们碰面了,我们明天就要回华夏了。”
“这么快就要回去了吗?”
尼森先生听了这话,显得很遗憾,他摊了摊手,说道,“那真是太遗憾了,看来只能期待向先生下次再来博临了。”
“尼森先生,你和你的朋友们也可以来华夏魔都做客嘛。”
向南笑了一下,说道,“到了魔都,我一定会好好招待大家的。”
尼森先生笑着点头道:“好,那就这么说定了,有空的话,我就到魔都去找向先生。”
两个人又聊了几句,向南也歇得差不多了,便转过身来准备继续修复王羲之的《平安帖》,尼森先生也很有眼色,看到向南要开始做事了,他便赶紧退到角落里,找了一张椅子安静地坐了下来,默默地看着。
画芯修补完毕之后,向南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托画芯。
这一步倒是不复杂,向南很快就完成了,紧接着就是全色。
王羲之的《平安帖》画芯虽然残破,所幸的是,并没有残缺,尤其是书法墨迹相当完整,这就为向南避免了一件“大麻烦”。
要知道,“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接笔的,接笔接好了,最多也只是不留破绽,可要是接笔接坏了,那就相当于“狗尾续貂”,硬生生地把一幅国宝级的书法字帖给毁了。
而这幅《平安帖》书法墨迹完整,那就不需要接笔,只要将修补过的地方全色完毕就可以了。
至于全色,那就比接笔要容易得多了,尤其是向南这种经常可以做到全色“四面光”的人,那简直是不要太轻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临近中午的时候,向南总算是将这幅王羲之《平安帖》给修复完成了。
尼森先生一直坐在边上看着向南修复,直到向南停下来以后,始终提着的一颗心才算是彻底放下来了。
事实上,这幅王羲之《平安帖》残破得并不是特别严重,哪怕是国内随便一个古书画资深修复师,都有能力将它修复,但问题就在于,有能力修复是一回事,能不能抗住巨大的压力将它修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幅王羲之的《平安帖》宋代摹本,市场价值高达3亿多元,修复坏了,那可是要赔偿物主损失的,有几个资深修复师能担保自己在修复过程中一定不会出错?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尼森先生才会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修复师来对这幅字帖进行修复保养,不光修复师们会担心,会有压力,实际上尼森先生也很担心的。
钱对于他们布罗姆家族来说,只是个数字而已,可珍稀的文物却是毁掉一件就少一件的,他也担心修复师会出错,把这幅王羲之的《平安帖》给修复坏了。
哪怕是这个修复师是向南,他也一样担心,毕竟,向南的名声都只是听闻而来的,他又没亲眼见过向南修复文物。
因此,当他看到向南的修复工作完成之后,立刻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飞快地靠了过去,一边走,一边还显得有些急切地问道:“向先生,《平安帖》修复好了?”
“嗯,基本修复完了。”
向南转头看了尼森先生一眼,又很快把目光转回到了《平安帖》上,说道,“待会儿再将画芯进行一下装裱,就全部修复完成了。不过,你要是想现在就看看修复效果,也没什么影响。”
“是吗?我就随便看两眼。”
尼森先生说着,人已经来到了向南的身边,他伸长了脖子,往大红长案上的那幅《平安帖》仔细看了看,顿时就忍不住心里一喜,脱口而出:“向先生的修复技术果然精湛!”
这幅王羲之的《平安帖》原本是破洞连连,折裂起翘不断,绢帛都变得有些发脆了,可如今再去看时,原本那些破洞裂痕都不见了,发皱起翘的地方也都恢复了,就好像从来没有残损过一样!
果然啊,当初趁着访问团来博物馆参观的时候,通过访问团的团长赵炳天邀请向南来修复这幅王羲之的《平安帖》是请对人了。
换一个人来,他敢不敢上手修复这幅字帖还是个问题呢,更别提修复得如此完美了!
第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现在它属于你了 (更新完毕)
“虽然代价是高了一些,不过,这钱也算花得值了。”
尼森先生看着面前这幅依旧还是有些潮湿的《平安帖》,心里面暗自想道。
实际上,尼森先生收藏的王羲之《平安帖》宋代摹本需要修复保养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博临市里也有几位华裔文物修复师,甚至在f国、y国那边拥有着偌大名声的几位倭国文物修复师都纷纷表示愿意出手为尼森先生“排忧解难”,不过,尼森先生始终没能下定决心。
在他的心里,各国有各国的历史文化,倭国文物修复师再厉害,修复倭国的文物也许还行,可要说修复华夏文物,总感觉还是隔了一层。
至于那几位华裔文物修复师,也许能修复这幅《平安帖》,可尼森先生不相信他们的能力,这可是王羲之的《平安帖》,不是什么小学生涂鸦作品,没有试错的可能,一错了就得损失好几个亿呢,哪怕布罗斯家族再有钱,也不是这么浪费的。
更何况,这还不止是钱的问题。
“尼森先生,这幅《平安帖》还有最后一道装裱工艺,不过现在是做不了,得先让画芯晾干了再说。”
向南可不知道尼森先生心里在想些什么,他见对方盯着这幅字帖看了半天,也忍不住有些好笑,便开口说道,“我现在需要将画芯挂起来晾一晾,等它干了,就可以装裱了。”
“哦哦,向先生请便。”
尼森先生一下子清醒了过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影响向南做事了,他讪讪地笑了笑,赶紧往边上退了几步。
看着向南将修复好的画芯小心地搭在窗前的架子上,尼森先生又说道,“向先生,现在已经到了午餐时间了,与其在这等着画芯晾干,不如咱们先一起去吃个饭?”
向南将画芯晾好之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