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1 / 1)

历史世界唯一魔法师 第九天命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报仇,必须要先想办法在哨兵营内活下去。

  活下去海阔天空,活不下去,身死道消恩怨成空。

  若是换了身份,朱拂晓自觉怕也唯有这一条路可走。

  “我要退役了。”陈皮看着空荡荡的袖子:“丢了一条胳膊,总比命都没了强。”

  “退役?可有要去的地方?”三娘子看着陈皮,眼神里露出一抹赞赏。

  陈皮的才能,这些日子她看在眼中,知晓这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能在前哨营活五年,不论如何都绝不简单。

  “一个残废,能有什么出路?只能回家种地,讨口饭吃。”陈皮苦笑了一句。

  听闻此言,朱拂晓看向李秀宁,三娘子此时一笑:“说来我家中倒是有些职位适合陈兄,不知陈兄是否肯屈就。”

  “什么活计?”陈皮闻言一愣,目光灼灼的看着李秀宁。他早就知道,朱拂晓与李秀宁来历不凡,今日来此也不过是碰碰运气,看看这两个月的同袍之情,能否混一口饭吃。

  “我家中驯养了一批武士,想要请个先生,专门学习战场厮杀之术。我想没有比陈兄更合适的了!”李秀宁看向陈皮:“不知陈兄可否屈就,看得起我李家?”

  “李家?那个李家?”陈皮一愣,然后回过神来,下意识道:“不会是太原李家吧。”

  太原李家,乃是关陇门阀之一,是朝堂的顶尖权贵。

  要是能在李家谋一条生路,简直是前程无忧。

  “不错!就是太原李家。”李秀宁道。

  “太原李家乃高门大阀,若能为李家效力,乃是在下三生有幸。承蒙公子看得起,若在下这一身肉还有点用处,就尽数卖与李家了,又能如何?”陈皮闻言单膝跪倒在地,眼神里满是激动。

  “陈兄请起,待我修书一封,你拿着书信,只管前往太原就是。”三娘子提起笔墨,开始书写信件。

  待到一封书信书写完毕,然后只见陈皮千恩万谢离去,留下朱拂晓与三娘子坐在大帐内,看着眼前红烧肉,谁都没有了吃的心思。

  “你倒是好眼光,陈皮在前哨营厮杀五年,若论杀人术,战场保命手段,只怕朝廷那些大将也少有人及。”朱拂晓道了句。

  听闻朱拂晓的话,三娘子一笑:“李家也需培育些后辈子弟投入战场,这陈皮有大用。”

  李家不缺兵书、大将,缺的是战场活命的本事,真正的战场经验。

第100章 大战爆发

  对于李三娘子的话,朱拂晓笑而不语,只是拿过毛巾静静的擦拭着面孔。

  几个月的生活,朱拂晓身躯壮硕,整个人少了几分书生气,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有铁血厮杀,还有对于人命的慈悲,还有几分冷酷无情。

  “这就是一个人吃人的世界。”朱拂晓拿起战袍,然后走出了大营。

  伴随着年关将近,天气越来越冷,边境爆发的冲突也越加频繁。

  “听人说前些日子突厥人跑去内地打秋风了,掠了十几个村子。”三娘子跟在朱拂晓身边。

  “突厥不是已经投靠我大隋,与我大隋一道去攻打高丽吗?怎么还敢如此放肆?”朱拂晓心头不解。

  “就是因为投靠了我大隋,所以才如此放肆。”李秀宁意味深长的道:“朝廷中的诸公可不会因为一群贱民,而与突厥翻脸的。只要突厥没有攻城拔寨,朝中诸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去选择容忍。”

  朱拂晓没有说话,只是穿戴好残破盔甲,然后擦拭着腰间染血的腰带。

  白五拿着一只羊腿,笑眯眯的自远处走来:“兄弟,来一只羊腿?”

  “我早晨不喜欢吃油腻。”朱拂晓头也不抬的道。

  几个月的同袍之谊,朱拂晓与白五之间早就没有了往日里生分,双方之间熟悉的不能再熟。

  “那可惜了。”白五摇了摇头,然后拍拍朱拂晓肩膀:“我说小子,你现在军功累积足够了,要不了多久兵部调令就会下来,到时候你小子就可以脱离这火坑了。你小子出去后,可千万莫要忘记兄弟我,找个机会将哥哥我拽出去。”

  说到这里,白五一双眼睛左右打量,然后看着朱拂晓:“尚书公杨素欺人太甚,要不是兵部大佬在上面护着,只怕咱们与薛将军只能去落草为寇了。多亏张须驼老将的牌子在上面扛着,否则咱们兄弟的命早就被埋葬在这绞肉场了。”

  大战爆发,几十万人的征战,就算你武道修为再高,也唯有殒命的下场。

  这就是天子之剑。

  “兄长求我,还不如去求李建业,他可是关陇世家的嫡传子弟。”朱拂晓嘀咕了句。

  李建业是三娘子的化名。

  “李家虽然是关陇门阀中的一员,但也未必敢得罪尚书公杨素。尤其如今杨素位极人臣,可不是那么好惹的。”白五摇了摇头。

  “上马!”大将军薛已自大帐内走出,一声唿哨过后,众人纷纷登临战马,然后笑着奔向远方。

  众人出了大营,日常巡逻,巡视着辽水河岸。

  去大营五十里,忽然只听远方传来一道嘈杂声,妇人的哭喊、马蹄嘶鸣、狼哭鬼嚎般的吼叫,穿过旷野遥遥传来。

  “莫不是高丽入了村子?我记得那边是刘家村。”薛已听着远方动静,然后一催胯下战马,卷起道道烟尘,消失在了场中,身形已经远去。

  战马远去,消失在了天边。

  距离村庄还有三里,薛已忽然勒住马匹,然后面色难看的站在那里。

  远方,五千突厥士兵在策马奔驰,不断狂笑,吹着口哨,在村庄内不断奔驰。

  “是突厥人。”朱拂晓马匹停在了薛已的身边。

  他没有脑残到说出去阻止的话。一支五十人的队伍,怎么能阻止得了五千人?

  “还是回去上报,请大将军出面问责。”朱拂晓看向薛已。

  “没用。这一幕咱们兄弟看了十年,朝廷命令突厥前来助阵,突厥受到征召而来。对于边关村落的劫掠,乃是朝中诸公默许的,只要突厥没有大肆杀戮,朝堂上的那群泥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朱拂晓闻言默然,万万想不到竟然会有这种事情。

  但实际一想,却也觉得正常。为何?

  你见过富人汇去维护穷人的利益吗?

  只要各大世家的根基不会受到损害,普通百姓的死活、过的好坏,管那些世家什么事情?

  人家又不是救世主?

  朱拂攥着马鞭,抬起头看向远方,眼神里露出一抹怅然:“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

  “不然呢?一旦惹出冲突,突厥借题发挥,兵部问责下来,可不是你我能承担的。再者说,那可是五千人大军,可不是咱们光凭一腔热血就能战胜的。”薛已面无表情,声音里充满了平静,他在边关摸爬滚打十多年,这一幕早就司空见惯。

  或许当年初见这一幕的时候,他也曾经热血沸腾,也曾经想过为民除害,解救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