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9 章(1 / 1)

三国之召唤猛将 青铜剑客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快快让路!”

本多忠胜狗急跳墙,企图夺路而走,但狄青又岂是易于之辈,一条熟铜棍挥舞的虎虎生风,滴水不漏,让本多忠胜如同撞在墙上,寸步难行。

“对付倭贼,不必讲究道义,各位同僚并肩诛之!”

就在本多忠胜被狄青阻挡了片刻之际,俞大猷与邓羌从后面策马追了上来,齐齐呐喊一声,加入战团,与狄青群殴本多忠胜。

一个邓羌的武力基本上就与本多忠胜在伯仲之间,再加上狄青、俞大猷,登时让本多忠胜抵挡不住,虽然奋力的挥舞长枪,却是顾此失彼,手忙脚乱。

一招不慎,被狄青一棍击中背部,登时五脏翻滚,口吐鲜血,两丈多的蜻蛉切脱手飞出。

“看刀!”

俞大猷咆哮一声,双刀奔着本多忠胜胯下的马腿砍了出去,却被狄青一棍荡开:“这员倭将已经是瓮中之鳖,他胯下的坐骑是匹好马,留给兄弟我好了!”

邓羌却趁机抢了落地的蜻蛉切,用马槊挑起接在手中,挥舞了几下感觉异常趁手,“啧啧……狄将军要坐骑,这长枪就是我的了!”

“欺人太甚……我本多忠胜就算要死,也要拉上一个垫背的!”

自己还没死,兵器与马匹便被人瓜分了,这让本多忠胜几乎抓狂,咆哮一声,从腰间拔了佩刀朝挡住去路的狄青冲了上去。

“你已经穷途末路,何必再做困兽之斗?”狄青挥舞熟铜棍把本多忠胜的去路死死拦住,不给他任何逃生的希望。

被打的口吐鲜血的本多忠胜方寸已乱,胡乱厮杀了几下,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被俞大猷从背后策马赶上,手起刀落斩下一颗头颅:“两位同僚各自抢了武器与马匹,俞某只好收下这颗头颅了!”

随着本多忠胜的战死,守卫鹿儿岛海岸的倭军全线崩溃,伊达政宗率部突围,向神户方向撤退。战斗结束,汉军折损一万三千余人,毙敌两万五,俘虏八千,阵斩倭国头号大将本多忠胜。可谓大获全胜。

汉军乘胜追击,在陆逊、戚继光、赵括三员大将的率领下兵分三路,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席卷了九州岛的十余座县城,把织田军逼退到了本州岛境内,一路势如破竹。

织田信长一面组织了五万人马向南驰援,一面把国都向北迁徙到北海道,并命令伊达政宗与上杉谦信死守前方重镇神户,同时派出使者前往王俭城向大唐皇帝李世民求援。

神户乃是倭国本州岛的前沿重镇,城高墙厚,城内有两万多居民,南面还有绵延八十里的长城,将本州岛与九州岛南北隔开。

三路汉军在神户城下会师,决定强攻城池,争取打开进军本州道的大门。

春天风大,吹得旌旗猎猎,衣袂招展。

狄青与前田庆次率领着三百精锐士卒,俱都乘坐孔明灯,寻找有利地形,借着西南风飞临神户上空,先用诸葛连弩一阵爆射,使得倭军阵脚大乱。然后从天而降,落在了神户城头,在两员大将的率领下浴血厮杀。

趁着本方空降城头之际,其他汉军将士不肯示弱,在戚继光、俞大猷、邓羌、施琅、周泰等猛将的督率下,扛着云梯,奋力的登上了神户城墙。一天的时间,攻克重镇神户。

守将上杉谦信逃走不及,被赵括率领一支精兵堵在了逃跑途中,一举捕获。本来打算斩首祭旗,却被马谡阻止:“小弟来时陛下曾经有吩咐,如果能够抓住上杉谦信就把他押到金陵,另有用处!”

“一个倭寇有什么用处?”

赵括一脸不解,但既然天子有命,也只能照办,派遣了五十人乘坐一艘小船,押解着上杉谦信,准备远渡大海,送到金陵。

(最后感谢一下盟主消逝的逗逼同学的飘红打赏,感谢支持,第二更大约在晚上10点左右。)(未完待续。)

九百四十八好钢用在刀刃上

拿下神户之后,汉军已经占领了倭国五分之一的土地,攻掠县城十七座,为大汉新增百姓五十余万。

捷报传到金陵,刘辩召集刘伯温、陈平、孙膑、荀彧、鲁肃等高级幕僚连夜商讨战略。认为不宜把战线推进的太快,而是应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应该先给倭国百姓灌输大汉是正统的思想,免得推进太快,导致背后失火。

刘辩作为穿越者,自然不会遗忘二战时期中日之间的历史,日本军队就是因为推进的太快,从而陷入了中国人民战争的泥潭,最终成为了二战的输家,所以刘辩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大汉帝国的身上。

同捷报一块传到刘辩手中的还有赵括的书信,说是卑弥呼即将临盆,而她手下昔日的文官都被织田信长几乎屠杀殆尽,所以汉军占领的县城急缺内政型官吏。希望朝廷能够选拔人才火速赶往倭国,安抚百姓,治理地方,为主力大军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根据地。

“该派谁去日本呢?”刘辩看完书信后抚须思忖,暗中琢磨人选。

掐指算算,这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次外族侵入日本本土。不得不说这个民族的确有值得尊敬的地方,巴掌大小的岛国,竟然从来没有被外族侵入过,单单就这一点来说,不服不行。

在日本的历史上,唯一被侵略过本土的记载来自于大元帝国。

当时是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挟横扫天下之威,派遣了四万人马从朝鲜半岛的合浦港出发,乘坐大小战船九百艘,以乌云压城之势渡海登陆日本对马岛,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日本幕府的主战派压过主降派,集结了十万人马,与元军在百海原地区爆发了大战。最终元军受挫,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不得不退回海上。却又遭遇了台风,最终只剩下一万三千人惨败而归。史称“永文战役”。

消息传到京城,忽必烈恼羞成怒。大元帝国横跨欧亚,面积何止小小日本的百倍?焉能容他猖獗!

于是再次调集了四万人马从朝鲜合浦原路出发。另外有十万人马从江南扬子江入海,乘坐三千五百艘战船扬帆向东,与从朝鲜出发的友军遥向呼应。

但日本幕府在第一次挫败元军之后已经预料到忽必烈定然会发动更加猛烈的复仇,因此一直在未雨绸缪,在沿海修建了许多石堤。让元军竟然找不到一处可以登陆的地点。

无奈之下,元军只能一直在浅海流域漂泊,期间多次遭到日本忍者、浪人的偷袭。战事持续了一个多月,元军非但没有踏上日本的土地,反而再次遇上台风,遭受了惨重的损失。等这支军队归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