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战的,当时若不是在朝鲜战场力抗美国等数十个国家联军,彻底安定了东北,或许也没有后来数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期。金国此时输掉了南征宋国的关键战役,形势急转直下,更何况金国还没有后世新中国那般复员广阔,无论人力、无力都没有后世那般深厚,国中更是归附的各部族林立,辽国遗老遗少极多。
历史上的金国正是因为打赢了与宋国的立国之战后,长期保持对宋国的威压,并且降服了夏国,之后才迎来了国内数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在第三代皇帝金熙宗登基后,与完颜宗弼推动汉制改革,并且重用汉人,这才使金国真正强盛起来。
而此时的金国除了强大的军力之外,其余可谓是一无是处,一旦能保障国内稳定的强大军力消失,那等待金国的一定是国灭。
就在金太宗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宋军走海路由宋将岳飞率领的宋军右路北伐军攻陷了燕京,继而攻破了燕山等诸处关口,北上伐金的通道已经打开。
而后岳飞并未坐守燕京,而是留下牛皋镇守燕京,等候中路军兵马赶来会师,自己领三万军马分兵东渡辽东半岛,奔袭金国辽阳府。
此趟北伐,三娘给各路宋军都定下了极其严格的军规,那便是不可滥杀北地百姓。后世历史上宋军童贯所部第一次攻打燕京的时候,就犯过这个错误。历史上郭药师曾今献计袭取燕京,一开始比较顺利,宋军顺利占领了燕京,但在这关键时刻,宋将非但未安抚城中百姓,反而下达了一条错误命令:尽杀城中契丹、奚人。并且宋兵纪律紊乱,到处酗酒抢劫,引起了强烈反抗,而萧后也命令萧干火速回援。这样,宋军苦战三昼夜,外无援兵,仅郭药师、杨可世及数百士兵侥幸得脱,高世宣等大部将士战死城内。历史上这次奇袭燕京,郭药师的计谋不可谓不高,但是由于宋兵的纪律紊乱,错误的民族政策,将领之间重重矛盾及主将刘延庆的懦弱无能,致使功败垂成,收复燕京成为泡影。随即刘延庆烧营自溃,辽军进击,宋兵大败。至此,宋的两次攻燕之役都告失败。
是以这次北伐,三娘下达了严格的军令,不得滥杀,反而要安抚契丹、奚人、北地汉人等各部族,孤立女真人,以此加速金国的覆灭。
第枯三章众正盈朝固权柄诗剑耕读治国家
北伐三路大军进展顺利,东京开封这里,三娘坐镇中枢,借着北伐金国的大战略,开始对地方进行调整。也得赖大宋国策,以文御武,各地方军政长官多是文官。文官与武官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深受儒学影响,讲究的是正朔天命,更加具有妥协性,不似武官做事很多时候都是冲冠一怒,而不计后果。
三娘在东京,自北伐开始后,便诏令地方积极挑动兵力以为整编后背军马,又调集各军州钱粮,以供应征战,并严格监察地方官吏,但有贪赃枉法的,皆是以雷霆手段迅疾撤职拿问,自山东路内挑选人才,委授官职。
三娘在山东路内,年年都进行藩镇科举,不似徽钦二朝那般,取消了科举,将太学生作为委授官职的人选,是以早在山东路就积累下了大量的文官人才。
徽宗皇帝最愚蠢的几件事之一便是停了科举,官吏皆是从太学之内的太学生中挑选。而在太学之内,没了科举应试,又如何挑选人才呢?那自然是有太学祭酒提举,要么就是投靠一个派系,由派系之内的朝臣推选,而这样一来,学子们出仕就不再是公平的考试,而变成了要靠走关系或是巴结权贵方能出头。
是以各地方官吏之中,便就有了好似梁中书、蔡九、高廉等等这些权贵亲族。而这些人其实并无治国本事,祸害地方百姓、横征暴敛倒是一把好手。而宋廷之内,蔡京等人把持朝政数十年,地方官吏中也有许多都是蔡京一党的门生。
三娘从高俅、闻焕章那里得了蔡京一党人脉之后,便命娄敏中、黄文炳等人从中甄别,对于未曾坑害百姓又愿意追随三娘的官吏,予以宽赦,而其余做过恶事又无本事的人,自然是要清扫出去,然后换上自己从山东路带来的人。
此时大宋国内,也就只有三娘开镇的山东路还每年举办科举考试,大家各凭本事说话,之前就已经吸引了不少未能入太学的学子前来应试,这些学子或是家贫、或是心高气傲不屑巴结权贵,是以许多学子都来山东路应藩镇科举试,最后便可留在山东路为官。
好似当年太学生陈东这般,正直的读书人都往山东路来应试,是以三娘这边可谓是众正盈朝,每年坚持开办科举应试,这也是三娘借着宋廷昏君无能,收拢天下正直读书人为己用的一个手段。是以三娘手下山东路内,除了猛将极多之外,有才学的文官更多。
当年三娘祭孔之后,曲阜孔氏已经开始全面支持三娘,就更得天下读书人支持。三娘在山东路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儒学观点,那便是后世王阳明提出的心学学派。这个学派讲究格物致知,讲究知行合一,讲究学以致用。
三娘的这个儒学派别极大有别于北宋逐渐兴盛起来的朱程理学,虽然此时朱熹还未出生,但这个儒家学派中分量极重的理学已经在北宋二程的引领下展开。朝中就有极重理学的杨时为官,理学已经开始兴起。
理学讲究的是敬天道去人欲,讲究的是天道人伦,讲究的是礼教大防。而三娘倡导的心学则与理学刚好相反,它更加尊重人性和客官实际,从知行合一中导人入天道正理,更加讲究儒学应该是格物致知,学以致用。
自从三娘在山东路孔氏支持下,开始倡导这个学派以来,有许多儒生都成了这个学派的支持者,在三娘看来儒学并非一无是处,相反的心学学派更加适合现在的王朝,儒生更加应该重视格物致知和学以致用。同时,三娘在她的心学学派中又加上了复古的意味,强调儒生当恢复君子六艺,要学习汉朝儒生那般,诗与剑同行,君子除了知书达理之外,还应该武御兼修,就好似汉朝的儒生一般,一边仗剑平天下,一边耕读治国家。三娘心目中完美的儒生道德和行为,便是汉朝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