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1 / 1)

最后的匈人 伊凡爱吃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主啊,救救你的子民啊,难道审判日来临了吗?他们都是地狱中的恶魔吗?”

  “我宁愿面对一千支罗马标枪的攒射,也不愿面对匈人的飞箭!”

  ...

  蛮族恐惧的说道,胆小者已经跪在地上,祈求上帝,少数人想要用标枪射击匈人,但是他们无奈的发现匈人的箭可以射中他们,但是他们的标枪却是射不到匈人。

  匈人围着这群呆坐在原地的蛮族,乌尔丁喜欢野蛮的近战,但是他这次没有选择近战,而是如同戏耍猴子一般戏耍这群野蛮、愚昧、愚蠢的蛮族。

  “哈哈哈!杀死他们比踩死一只蚂蚁还简单!”

  “长生天庇佑!要是我们敌人一直是这群绵羊,我们可以征服整个世界!”

  “世界,在长生天的脚下,我们要以世界为长生天做一个毡房!要砍伐烧光所有的森林,作为我们的草场!”

  “我要操光这些世界所有民族的女人!哈哈!”

  ...

  这些匈人围绕着蛮族,一边射箭一边肆无忌惮的大声谈论道。由狂信徒带头,教士们领导,隐隐约约之间部落首领的权势被架空了,所以这些掌握最大资料的首领也试图接受新的统治模式,成为一名教士。

  叶峰心中不屑的想到,所谓全民皆兵的蛮族,也不过如此,在骑士的面前,唯有骑士能够打败骑士,步兵,只不过是渣宰罢了,在没有热武器的时代,拥有先进马鞍、马上装备的匈人,俨然是这个时代军备竞赛的领先者。

  马鞍让匈人成为先进的战争机器,高速机动能让他们发挥出闪电般的速度,闪电战,当之无愧属于他们,匈人紧贴在马鞍上,如同闪电般飞速驰骋,马背上,他们实力不可小觑,他们进退自如,他们来回骑射。

  匈人的马鞍比罗马人先进的多,匈人的马鞍和罗马人的马鞍不同,匈人的马鞍前后部分都较高,这种马鞍的优势显而易见,它可以在前方给你支撑,同时在背后给你强有力的支撑,骑手可以在上面扭转上身,朝任何方向射箭,去肆意的屠戮他们的敌人。

  如同切瓜一般容易,匈人几乎是固定在马鞍上的,这是匈人马鞍和罗马人马楠最主要的不同,往往是一点点小小的不同,就能改变整个世界。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改变世界。给我一个马鞍,我就能征服世界!

  骑手们一旦在马鞍上坐稳,那么他将和马融为一体,而这个时候,他的战斗力将呈几何倍数的递增,在中世纪,没有一次农民起义步战的农民能击败骑马的骑士贵族。骑士的强悍,不仅体现在它原本就有的实力上。

  还有的对于人心理的一种震慑,当高速机动的骑兵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冲击步兵时,没有人的心中不害怕、不恐惧的。骑士之威这个时候将发挥到极致。

  特别的马鞍,能让匈人从任何角度放箭,正是因为如此,匈人几乎无所不能,并远远的超过了对手。匈人如何能击败几十倍于他们乃至更多的蛮族,并让他们臣服,靠的就是骑兵。

  叶峰认为,匈人之所以在阿提拉死后,竟然再也无法击败曾经轻而易举打败的敌人,匈人不再骑马,那么他们和蛮族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个时候被击败,就没什么好奇怪了。而且匈人刚刚进入西欧时顺风顺水,后来却是后继无力。叶峰自以为,是他们失去马上的优势。

  蛮族已经损失殆尽,他们此时士气低落,匈人几乎射光了箭壶中的箭,不大的一片地方全都插满了箭镞,土地上,盾牌上,人的身体上。

  “我们投降,我求你,我求你!”

  一名蛮族头领哭成了一个泪人,他再也忍受不了这种折磨,他的脸上尽是泥垢和鲜血,一副死人的模样,他的盔甲已经残缺不全。

  叶峰从来不留活口,但是现在,他改变了主意,夏隆会战需要人替这些游牧匈人出战,不然叶峰只能提前和阿提拉决裂。

  叶峰举起了手,示意匈人的箭雨暂停,匈人中的教士和狂信徒纷纷举起了拳头,示意其他的匈人停下手来。箭雨停止了,剩余的几百名罗马蛮族雇佣兵全都放松的呼出了一口气。

  战争,终于结束了,叶峰没有没收他们的武器,也不准备将他们当做奴隶,而是当成仆从军。

  “很好,你们将和我们一起发财!”

  叶峰如是微笑的对这些罗马蛮族雇佣兵说道。

  

37.打猎

  沃尔姆城中发生的一切,和奥格斯堡发生的一切,没有任何的不同,奸淫掳掠,个个不少,尖叫声,惨嚎声,一个不少,野蛮与文明的碰撞,民族大融合,就是这样发生的。叶峰忍不住讽刺的笑道。

  这就是所谓后世鼓吹的民族融合、文明伟大碰撞,不过是血腥的不能再血腥的暴行罢了,一群强奸犯、抢劫犯、杀人犯对另一群罪犯施以暴行罢了,一部人类的战争史就是一群强奸犯、杀人犯、抢劫犯的历史。

  而所谓的罗马光荣,只不过是一块遮羞布罢了。

  相比于这种所谓的文明,叶峰更喜欢这种赤裸裸的野蛮,野蛮更文明唯一的不同就是文明有一块厚厚的遮羞布。

  叶峰没有兴趣,没有心情去看这些暴行,他与游牧匈人策马回到毡房,休息去了,叶峰回到毡房,以一种世人难以理解的语言开始编纂《腾格里经》。

  经书被记载在莎草纸之上,制作莎草纸的工艺很简单,首先把收割的纸莎草根茎削掉外皮,然后切成很小的薄片,接着把纸莎草片放入水中浸泡几天,以去除根茎中的糖分,最后将浸泡的纸莎草片像编草席一样编在一起,用木头敲打,石头挤压,将水分排干,然后打磨一下,莎草纸就完成了。

  正是这种极为简单的莎草纸让叶峰的宗教行为有了传播的媒介,他可以将教义记载在经书之上,让十二门徒可以通过经书学习,背诵,然后口口相传,因为这个时代,纸是极为昂贵和缺乏的资源,而且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写一个副本。

  所以叶峰在编纂经书的时候,尽可能的将经书编纂的简单容易。

  叶峰的毡房,由围墙、房杆、顶圈、房毡、门组合而成,上面是穹形下面是圆柱形,毡房的交错处用牛皮绳扎紧。

  一顶毡房,通常有四个区域,厨房、卧室、长生天的礼拜处,灵位。叶峰的独立毡房高约三米多,有烧水的铁炉,可以用来冬天烤火,现在则是烧开水,然后放凉了作为凉白开。

  地毯则是白天吃饭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叶峰现在正坐在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