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收拢时迁(一)(1 / 1)

三国之无限乱入 黑脸小白 8433 汉字|20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二百九十四章 收拢时迁(一)

  “时迁?”马腾嘀咕了一声,皱眉道,“这里飞沙和青龙白虎刀,你是在哪儿偷的?”

  “哎!”时迁叹了口气,现在他的醉意就像阳光下的薄雾一样慢慢退却,没了酒精的麻痹,身体感官也开始运作,之前泼到身上的三桶水开始发挥功效,时迁忍不住颤抖起来,“金城。”

  “那这两人是不是一个壮汉和俊俏小子?”马腾接着询问。

  “虽然是在黑夜里,但看轮廓应该差不多。”时迁很是配合,没有选择沉默或是撒谎,而是实言相告。

  “那就错不了了!”马腾应了一声,“是在酒肆中?”

  “是的。”

  “那你倒是有点儿能耐啊,他生性警惕,却愣是没发觉,说明你有一手,不过,你一个贼偷了东西也典当了,换上了银子怎么不早点溜走,反而被一个老翁灌醉了呢?”马腾托着下巴,笑中满是玩味,眼中满是不解。

  “哎!我时迁认命了!事已至此,也不必隐瞒了!”时迁摇摇头,脸上的水滴滴落,“我答应那老头儿喝酒,无非是看上了他的明目珠,他又说要留宿,岂不是正中下怀?我便满口答应,可谁知道这酒这么带劲!”时迁说到最后,自己都忍不住苦笑出声,这次事件绝对是自己盗贼史上的污点。

  “哈哈!”马腾大笑一声,带着得意之情道,“我们西凉的酒那可和别的地儿不同,长期经历风沙,自然要配烈酒,你在别的地儿喝上两三坛不醉,在这儿可能变成一碗倒!不过你还喝了两三碗才醉,也算得上海量了,哈哈!”

  “要不是仗着有些酒量,我倒不喝了,可哪知道……”提及伤心处,时迁欲言又止。

  “哈哈!”马腾大笑一声,似乎对眼前这个满脸懊恼的贼人并无恶意,“来人啊,给他更衣,这大冷天的别给他冻着了!”

  “遵命!”两名士兵领命,拿出一件大棉衣,替他把身上又湿又冷的布衣脱下,然后穿上,又在旁边生了个火,片刻后,时迁才止住颤抖。

  “好生待着!”马腾叮嘱了一声,便转身离去。

  “诺……”狱卒没反应过来,愣了半会儿,才领命。

  “嗯?”时迁同样不解,按道理来说,哪有一方太守会下令好好对待一个贼的?

  “算你走运,不知道太守在想什么。”两名狱卒嘀咕一声,对着时迁翻了个白眼。

  ……

  一夜很快过去,到了中午时分,马超等人回到西凉,直接前往太守府禀报马腾。

  “吾儿回来啦!”马腾大笑而出,领着官员前来接待。

  “哎!父亲,昨天在金城,我的里飞沙、武松的青龙白虎刀都被偷了,说来真是晦气!”马超皱眉道。

  “咦?那是公主吧?”马腾见一个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自己的女孩,浑身上下颇有气质,身边还有两个侍女模样的人,应该错不了,对马超的话置若罔闻,转移话题。

  “是的,父亲我来介绍一下,这位便是云阳公主董绮云。”提到董绮云,马超满面的愁容瞬间烟消云散,眼中也莫名的放出光彩,这些反应,都被马腾看在眼中,顿时有了计较。

  “拜见马太……马公公。”董绮云微微一笑,弯膝行礼。

  “公主尊贵身躯,如何行得此礼!快起!快起!”马腾道。

  “呵呵,”马超笑了笑,“父亲,公主没有架子,性情温婉得很。”

  “哦,好!”看得出来,马腾对这个儿媳妇也很是满意,笑得很诚恳,不过随即发现了什么,“公主就这么骑着马而来?”

  “父亲,本来有马车的,荡云口那儿路窄,马车无法通行,便弃了,”说到这边,马超就想起马被偷的事,顿时脸又阴沉下去,“马被偷了之后,寻到韩遂叔父要了两匹马,连夜赶路而来。”

  “武松呢?”马腾四处瞧瞧,却发现没见到武松的人影。

  “他丢了青龙白虎刀,心中愧疚,无颜见父亲,还在府外徘徊。”马超叹了口气。

  “哈哈哈哈哈!”马腾突然抚须大笑,笑得马超等人一脸懵逼,东西被偷了,值得这么高兴?

  “父亲为何发笑?”马超疑惑道。

  “哈哈,孟起啊!唤武松进来!”马腾笑道。

  “嗯!”马超点点头,转身而出,没一会儿,便将武松带来。

  平日里坦坦荡荡的汉子,现在却变得畏畏缩缩,低着头慢慢上前,像犯了错的孩子似得,都不敢看马腾一眼。

  “呵呵……”马腾笑了笑,“随我来!”话音刚落,便往府后走去,马超将信将疑,亦步亦趋,见武松立在原地犹豫不决,便拉着他一同前往。

  “里飞沙!”刚刚走到府后,马超就突然大叫一声,远远的立在那儿的,全身褐色的毛、马尾像扫帚一样的,不正是里飞沙吗!

  “青龙白虎刀?”这还没完,马超跑过去一看,里飞沙的背上还有悬挂着的青龙白虎刀。

  “嗯?”听到青龙白虎刀,武松的注意力顿时被吸引过来,上前一看,果然不假,两眼放光,一扫阴霾。

  “这……”马超压抑住兴奋,疑惑地看着马腾,武松同样如此,只不过眼中还有歉意,毕竟把主公送的宝物弄丢了,脸上感到有些挂不住。

  “呵呵……”马腾笑了笑,对武松的表情没有什么反应,将昨夜发生的事全部告诉两人。

  “可恶!为什么不杀了这厮!”马超大怒,虽然里飞沙和青龙白虎刀失而复得,但毕竟时迁让自己不爽,而且还是个贼,当即起了杀心。

  武松则暗暗地攥紧拳头,钢牙紧咬,显然对这个偷刀的人恨之入骨。

  “呵呵,为父自有用意。”马腾意味深长的笑了笑。马超见似乎不愿告诉自己,便也不多问,只是憋着嘴,显然很不开心。

  “呵呵,前往长安的路上顺利吗?没出什么事吧?”马腾道。

  “嗯……”马超点点头。

  被董卓刺客袭击的事,马超决定隐而不报,反正自己没出什么事,说了反而对公主不好,不如缄口不言。

  武松性情耿直,本想说出的,但见马超这么说,知道他是刻意隐瞒,而且自认为做错了事,也无颜开口,索性闭嘴,一言不发。

  “那就好。”马腾点点头,从马上拿下青龙白虎刀,递给武松:“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一把刀嘛!男子汉大丈夫,怎生这么怕事?”

  “……”武松看了看马腾,见他笑的很大方,自己倒有点不好意思了,便立马释然,一把接下,别在腰间。

  “孟起啊,你们先下去休息吧,稍后我摆宴款待公主,你们准备一番。”

  “遵命。”马超拱手,片刻后道,“父亲,我想去看看那个关在牢里的盗马贼!”

  “……看可以,你不要动他,留着他为父有用。”马腾看了看马超,见他神情不善,便叮嘱道。

  “知道了。”马超点点头,转身前往监狱,武松同往。

  监狱里浓浓的霉味分外明显,马超几乎没来过这儿,闻到这刺鼻的气味,当即皱鼻,双手不停地在鼻子前面挥来挥去,想把这味道驱散。

  “少将军!”见马超前来,狱卒立马行礼。

  “嗯,带我去看看昨夜那个囚犯!”马超道。

  “遵命。”

  在两人的带领下,走到监狱的尽头,一个精瘦汉子映入眼帘。

  因为被禁锢在囚架上,而且穿着宽厚的棉衣,所以大致的身材看不出来,但是铁定不壮;果然是贼,长的是贼眉鼠眼,颔下一溜小胡子如同柳叶,又不像其他人的山羊胡,配上这五官,看起来难免会觉得猥琐。

  泼了三桶水后,时迁的头发湿漉漉的,完全靠自己的体温烘干,所以黏在头上,很难看。

  “你就是盗马贼?”马超冷声道。

  “正是!你是?”时迁打量着马超,见他气度不凡,剑眉星目,唇如涂脂,一表人才,而且眼中有隐藏的杀气,便小心翼翼地询问。

  “我就是里飞沙的主人,他,便是青龙白虎刀的主人!”马超盯着时迁,指了指武松。

  “嘶……”时迁见到武松,立马呼出一口凉气。

  马超还好,怒火尽力在克制,但是武松这个暴脾气就难说了,听时迁亲口承认,气不打一处来,虎目怒瞪,钢牙咬的“咯嘣”响,要不是马超拉着,绝对会冲上去先给时迁一顿胖揍。

  “你这厮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要不是主公有令不许动你,非要趴了你的皮!”武松怒道。

  “嘻嘻嘻……”时迁笑了笑,与武松四目相对,毫无畏惧,“我这从你身下偷走了刀,你却浑然不知,这还要怪我咯?”

  “你!”不想一个囚犯居然敢这么嚣张,武松大怒,扬起铁拳就要砸下去,又是马超苦苦拦住,才没让时迁遭殃。

  “你这厮不要太得意,我跟你讲,虽说父亲有令不许动你,但要是真的把你怎么着,你说父亲会把我怎么样?”马超微微一笑,但是笑容却让人心里发毛。

  “你……你是太守的儿子?”时迁一脸懵逼,脑筋有点转不过来。

番外篇 三国时代精锐部队排名(一)

  首先打个招呼,请假两天,小白这两天又要去考试了,考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工程学,总计三天,不过两天就够了。

  在下没有存稿,不过倒是有几个月前整理的资料,主要是小白根据史料排的名次,有些出入很正常,大家可以讨论,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现在就放出来让书友兄弟瞧瞧,因为这不是原创,只能算是整理,所以不算入付费章节~

  首先要知道兵种相克的基本原理:步兵克制弓兵,因为有盾牌,且灵活,不容易被箭雨击溃;

  弓兵克制骑兵,当时没有双马镫,在冲锋时骑兵必定有一只手揽着缰绳,而另外一只手拿着武器,所以没有盾牌,再加上骑在马上远不如步兵灵活,所以箭雨袭来,结果……

  骑兵克制步兵,别的不说,就算直接用马庄,然后马蹄践踏,这酸爽……

  好了,下面进入正题。

  一、虎豹骑

  首先就名字来说,称其为"虎豹骑"是因为他的战斗力极强,作战时像虎豹一样勇猛。

  据《后汉书》曹操的军队最高指挥机关叫"霸府",军队分三部分:中央军、地方军、屯田军。地方军是州郡的守军,屯田军是边防军。中央军分内外两军,外军实际上是驻守在外但受曹操直接指挥的,中军称武卫营,是京城及皇宫的禁卫军,是曹操的直属部队,通常10万左右。中军的中军就是虎豹骑,是最核心的精锐,一部分保卫曹操及霸府,一部分常年留守皇宫,虎豹骑是曹操最强的部队。

  “仁弟纯,初以仪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这句话是说曹仁的族弟曹纯率领虎豹骑包围南皮。

  “曹休字文烈,。。。。。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曹休担任虎豹骑的宿卫。

  “曹真字子丹。。。。。太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曹真因为勇猛,统领虎豹骑。

  从上面的文字可以推断,这支部队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后来曹操实力雄厚,才组编的一支精锐部队,因为他们的统领多是比曹仁曹洪他们小一些的后生。

  其中提到了“宿卫”,所谓“宿卫”,大致上就是说皇帝的警卫军,也可以说是禁军,所以这支部队的性质也了然。

  接下来就看统帅,无一例外,都是曹性,清一色的曹性,没有夏侯,也就是说是曹操最嫡亲的直系部队,当然《三国志》记载夏侯惇夏侯渊两兄弟也统领过虎豹骑的,除此之外,再无旁姓。

  “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根据这句话,不难体会虎豹骑恐怖的实力,“百人将”也只是其中的士兵,是虎豹骑的小卒……

  关于虎豹骑一些基本的资料也都列出来,更具体的就没了,因为对虎豹骑的记载本来就不多,甚至连战绩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有一些大概的记录: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南皮之战中,在战场上杀死袁谭;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乌桓时,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坂坡之战中击破刘备;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大破以马超为首的关西军团;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在下卞击破吴兰。

  从"虎豹骑"的战绩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每一场战役,曹操都是在最关键时刻投入"虎豹骑",而且这支部队参与的战斗几乎都是硬仗,且没有败绩。

  例如,南皮之战其实打得是很艰苦的,曹操曾经想放弃,是曹纯坚持急攻,方以"虎豹骑"取胜,可见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

  另外,北征乌桓和追击刘备于长坂时,这支部队是经过了长途奔袭后的攻击,追击刘备是"一昼夜行三百里",可见他的机动力和战斗力之强不是一般部队能比的,就连擅长马战的西凉马超的军队也被其所败。

  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虎豹骑"的重要性,就是在部队的统率曹纯死后,要选新统领时,曹操却说:"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于是不再选统率,而亲自当了虎豹骑的统领,可见曹操对"虎豹骑"部队的指挥权是很在意的,因为这是他的精锐之部队。

  "虎豹骑"部队的数量,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因其是精锐部队,选拔困难,而且三国时期骑兵是很昂贵的兵种,组建这样的精锐骑兵,其花费应该更为可观,因此数量不会很多,不然曹操也不会在使用他时这么谨慎。但估计其数量是要多于典韦的"虎卫军"的,因为他可以单独作为一支部队在战场上作战,人数不会超过五六千,否则也就不会称之为精锐了。

  至于"虎豹骑"部队后来的去向,正史中也没有记载,大概有两种可能,其一是编入了曹操或其子曹丕的守卫部队也就是"近卫军",其二,可能在三分天下大势已定后,战争次数减少,而规模等级扩大,"虎豹骑"发挥威力的机会不多,而其花费又巨大,可能慢慢的就撤销或被别的部队合并了。

  虎豹骑的事迹就这么多,可惜的是,小白最感兴趣的虎豹骑的种类并无记载,它到底是重骑兵还是轻骑兵,或者是游骑兵什么呢?

  不过小白根据上述的资料,大概也可以推断出一些,首先,虎豹骑肯定不会是重骑兵,重骑兵是不可能昼夜行三百里的,其二,也不可能是轻骑兵,轻骑兵的主要任务是奔袭,昼夜三百里不达标,要知道夏侯渊带领普通军队都可以昼夜四百里,第三,虎豹骑是曹操重金打造的,战斗力强悍,战绩彪炳,应该属于精骑兵,因为虎豹骑并不是强调冲击力,而是强调耐久力和精锐性。

  评判一支部队并不能简简单单的看战绩,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就虎豹骑的人员组成、统帅性质、人员数量、军中地位,可以知道这是一只极强的部队,而因为魏国最强,所以小白将虎豹骑排在第一,要是其他国家有更强的,就来打败虎豹骑呀!

  二、白马义从

  原指跟随公孙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来公孙瓒在与匈奴的对战中,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为原形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由于公孙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白马义从”。

  “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

  “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

  根据以上两段描述可以看出白马义从在胡虏眼中有着极强的威慑力,但是人数起初只有三千,而且和虎豹骑一样,也属于禁卫性质,不过不同的是,史书明确记载了白马义从的种类,它属于轻骑兵,主要装备刀枪和弓,所以它的机动力和射程是毋庸质疑的,在这里小白再附加一条:游骑兵,因为比起普通的轻骑兵,他们还装备了弓。

  公孙瓒的骑兵部队在后汉三国时期是首屈一指的,极辉煌时期达“万余”骑。袁绍也曾想和他求和,可见公孙瓒是一度占上风的。

  这只部队的统帅是严纲,好像不怎么出名,不过能担任精锐部队的主将,肯定不会是普通人,至少有点长处,白马义从对付对普通步兵毫无压力,也不畏惧重骑兵,因为很灵活,但是轻骑兵的通性就是畏惧弓弩。

  辉煌后就是坠落……

  这支部队曾经盛极一时,但也很快就坠落,在界桥之战中,白马义从碰到了它的克星,鞠义的八百先登,先登死士属于弓弩步行重甲士兵,远近皆能,且防御坚硬,不过因为先登死士偏于全能,所以要求也高,因此只有八百人。

  对白马义从战局的情况,史料有记载:“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剌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白马义从被歼灭的罪魁祸首是公孙瓒,在那场战斗中,公孙瓒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1、见敌兵少,便认为对方弱,轻视对方战斗力;2、不会活用战术,死板的摆了个阵型就往前冲;3、很弱智的用轻骑去对弩兵正面进攻,就好比用行走的脆皮靶子迎接强弩,这直接导致了白马义从的灭亡。

  虽然白马义从下场很惨,但是他的为名至今仍在,毫不疑问,假如公孙瓒够明智,又或者公孙瓒能坚持的久一点,不那么早被袁绍灭亡,或许白马义从能有更多的辉煌事迹,综合以上,虽然白马义从被先登死士完虐,但还是将白马义从排在第二,毕竟综合实力摆在那儿。

番外篇 三国时代精锐部队排名(二)

  三、白毦兵

  史书对"白毦兵"的记述不多,仅一句,《诸葛亮集》:“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

  到,是指白毦兵的指挥官陈到,陈到,汝南人,在刘备在豫州时成为刘备属下,随刘备转战四方,名位常亚于赵云,都以忠勇著称,先帝帐下,这点没有明说,但白毦兵是刘备的禁卫。

  陈到,小白认为值得一提,因为《三国演义》里老罗根本没有提到他。

  蜀后主初期(223、224年左右),陈到被任命为护军、征西将军,封亭侯。诸葛亮在与兄诸葛谨的信中提到:"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

  《三国志》记载:"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这里的"统时选士,猛将之烈",指的是统率挑选的白毦兵,个个都是猛将之流。征南指赵云,征西指的就是陈到,和赵云一样,都是猛将,但是这位蜀国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因为他本来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赵云的悍将,这可能是因为罗贯中给蜀国写出的猛将之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史实,只好委屈陈到了,另外陈到在历史上"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有了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罗贯中可能在构思的时候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了。

  下面正式谈谈白毦兵,这支小白排在第三的部队,"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是对它的概括,这支部队在史上记载不多,总的来说,就是下面两点:一、多次救刘备于危难之时,是蜀汉的主力部队;二、守卫蜀汉。

  其中传得最广的一个事迹就是说刘备夷陵败后,几百名白毦在陈到的率领下挡住了追来的十万吴军,愣是让他们无法过关,颇有种温泉关三百斯巴达的意味,或许这事迹被夸大了,但是这支部队的强悍也可见一斑,可以说是特种兵级别的部队。

  不过在陈到亡后30余年,白毦军也所剩无几,再无任何记载,而蜀汉亦走向末路。

  这支部队人数不详,综合看来也就小几千人,不过恐怖的实力摆在那儿,作为皇帝的禁卫,实力能差?不过因为没有白马义从出名,就摆在第三吧。

  四、先登死士。

  关于这支部队,记载不多,但是“先登”这两字,就说明了这支部队的地位:率先攻上城楼,“死士”说明了性质:不怕死。

  “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

  这段话是对先登死士为数不多的记载,大概意思大家都能看懂,其中四个字尤为关键,“晓习羌斗”,意思是说麹义对于对付骑兵的技巧非常熟悉。

  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率领下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虽说因为两者存在克制关系,而且公孙瓒存在错误的决断,但是这也不能掩盖先登死士强悍的事实。

  说说麹义这人,似乎并不出名,但是不要看不起被演义忽视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现比所谓的“河北四庭柱”还抢眼,但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杀死……

  好了步入正题,这支部队真正的出名是在界桥之战,以八百人使几千白马义从史上除名,史书记载:“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

  从战绩上来说,这支部队比白马义从强悍,但是却排在第四,小白的理由如下:

  先登死士属于重装弩兵,配备大型盾牌和重弩,专门克制骑兵,消灭白马义从后,从此让这部队名声大震,但除此以外,基本没有别的亮点,而且最主要原因是人数太少,即便强悍,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而且不像白毦兵有传说性质的战绩,所以列在白毦兵之后。

  最后补充说明,曾经被袁绍寄予厚望的“大戟士”面对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时,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最后还是麹义的先登死士来救了袁绍,不过小白查了资料,发现并没有关于大戟士的明确记载,所以……不过本小说中还是会写到的,排名就算了。

  五、陷阵营

  “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这支部队的统领是高顺,又一个被演义忽视的大将,史书记载其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可以说是典型的刚正不阿。

  他麾下的“陷阵营”是吕布军中一只王牌部队。值得一提的是,陈寿大神的《三国志》从简,惜墨如金,即使是蜀汉诸大将,东吴诸都督,诸曹诸夏侯,也都没有单独立传,但对描述不多的高顺,却把他的“陷阵营”也写了进去,而且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另有记载“每战必克”,陈寿舍得花笔墨来写,说明值得重视,而且从描述来看,只要打就会赢,可见其地位之高,战斗力之强。

  “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说明陷阵营是重装部兵,并没有提及马。

  狐疑的吕布唯一信任的大将是高顺,他唯一放心的部队就是“陷阵营”。

  可惜吕布没有帅才,没有充分发挥这支部队的作用,而这支部队,在吕布高顺被曹操处决后,就再无音讯,或许是被灭了,或许是被改编了,毕竟只有700人,因为其“每战必克”,小白排在第五,毕竟人太少了。

  六、西凉铁骑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为前都亭侯。"--《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西凉铁骑,也就是马超率领的精锐重骑兵,周遭铁甲,防御强悍。

  马超的部队,大半都是西凉人,又都以骑兵为主,所以人们常常称他们为"西凉铁骑"。

  西凉铁骑,是蜀国最具有的攻击力的重骑兵部队,士兵周身精钢铁甲,防御能力又极高,是蜀国的三大精锐之一。

  "西凉铁骑"的威名,起初来自对曹魏的对抗,曹操就曾说过这样的话来:"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实在是对马超及其他所统领的部队有惧怕感。

  "西凉铁骑"的最大威风,可能就是开头所说的,当大军兵临界益州城下时,惊得满城震恐,因而就早早地投降了。

  后来蜀国建立之后,也正是这支西凉兵团,一直把守着蜀国的边疆之地,使得外族不敢侵犯。

  关于西凉铁骑有个趣闻,“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其实马超的部队中是有罗马来的军人,而罗马帝国,在当时可以说是除了大汉之外另一个高度发达的帝国,步兵骑兵极为强悍,西凉铁骑大量吸取了罗马军阵的优点。

  西凉铁骑有其他部队没有的一种武器,那就是标枪,另外还有源自希腊的密集军阵,重装盾牌。葭萌之战,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对这种战术十分欣赏。

  中期蜀汉军队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吸取“西凉铁骑”的训练和严格纪律性进行练兵。

  西凉铁骑,虽说是“铁骑”,是重骑兵,但是因为当时马铠并不普及,所以只做到了人重甲,马皮甲,因此依旧存在对付不了“强弩”的弱点,曹操打败西凉兵主要是计谋,但和其战术也有关系,那就是筑城后,用强弩远射西凉兵,由于“西凉铁骑”只装备标枪而无弓箭,射程有限,所以十分被动。

  再有一个缺点就是机动力的不足,因为士兵穿着笨重,所以它并不是无敌的,在和曹操王牌精锐“虎豹骑”的较量中处于下风,这和它的重型装备是分不开的。

  除了大败曹操和吓降刘璋,再没有其他辉煌事迹,虽说战法多样,装备精良,但也舍弃了骑兵的灵活快速的特性,因此排第六。

  七、丹阳兵(解烦、敢死)

  关于兵种的名字有两个说法,一是“丹阳”,因为这个兵来自丹阳,二是“丹杨”,即扬州丹阳。

  “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阳募兵”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敦等诣扬州募兵”

  “谦以丹阳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

  为什么何进,曹操没兵了就跑到“丹阳”去募兵?因为“丹阳山险,民多果劲”,而四千丹阳兵就可以让刘备离开田楷归陶谦。

  丹阳兵影响最大的还是东吴。“时吴景尚在丹阳,策从兄贲又为丹扬都尉”孙策平江东靠的就是那几千“庐江上甲”,即“丹阳兵”,孙氏一族对“丹阳太守”一职也十分慎重,大多都是孙氏亲族担当,就好像虎豹骑统领都由曹氏宗族担任一样。

  东吴的两大王牌部队“解烦”“敢死”,大多士兵都是从丹阳兵中挑选而出。

  后来诸葛恪专政,其中一大资本就是他身为丹阳太守,手中拥有丹阳兵。“权拜恪抚赵将军,领丹阳太守,授棨戟武骑三百。”

  丹扬之地既是东吴的兵源,也是一大毒瘤。“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可见丹扬之民是屡有反叛的。

  后期丹阳兵在晋兵灭吴时也有表现,但是“三冲晋旅,不动”。说明他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打硬仗的能力值得怀疑。

  总体来说很强,但是素质不咋地,反叛,纪律差,的确是毒瘤,因此排第七。

  八、无当飞军。

  “诸葛亮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於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即为无当飞军。王平任无当监。”

  简单说“无当飞军”就是蜀汉于“南中”组织的一支精锐雇佣兵部队,他们的统帅是阴沉、严厉的王平。“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这支精锐部队擅长山地,丛林作战,号为“飞军”,名副其实。

  在蜀汉的一系列行动中,尤其对曹魏的战斗中,这支部队居功至伟。“五月辛巳,乃使张合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三千无当死士对抗拥有精锐骑兵的曹魏主力,重要街亭之战王平的无当飞军就已经参战。

  最后在姜维时期,他们的末任司令官张嶷为保护姜维大军撤退,“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阵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所有“无当飞军”也在这一战中全军覆没,但他们“所杀伤亦过倍”。

  从战绩来看,很强,而且它属于蜀汉三大精锐部队之一,但排在第八,主要是因为这支部队是雇佣兵部队,其二,在与徐质的军队战斗中却全军覆没,要知道徐质是三国后期的将领,当时英雄都已经陨落,没有诸葛亮这样的大神,也没有了虎豹骑这些精锐,但却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