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1 / 1)

重生明朝当皇帝 一夕秋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龙椅背后不是凤尾和五爪蟠龙,而是一张宋朝赵黻的《江山万里图》。

而在朱由校面对的明黄色平台上则摆放着一混铁铸造的地球仪。

其他人的面前也有些缩小版的枪械和大炮,都是朱由校给他们的模型,但大多都是后膛炮和滑膛枪,徐光启等人虽看着新奇,但也不明白这里面的原理。

而今天朱由校在开启大明科技技术发展之余则要给他们好好科普这些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的未来“科幻产品”。

“诸位爱卿也都知道,鞑子骑兵勇猛善战,非火器战车不可御之,如今朕将各位着急至此,不谈四书五经,也不诉君臣之谊,大家相坐而谈,只论科学!“

朱由校说出“科学”两字时,在座的官员都惊异了一声,脸上满是疑窦。

尽管他们在此之前已经被朱由校送来的书籍材料打过预防针,但在听到“科学”二字后还是觉得惊世骇俗,再看看自己面前的各种无法在古籍里找到出处记载的模型以及陛下跟前的那写着大航海时代的地球仪,他们不禁暗问,陛下何时变得杂学旁收,不仅仅钻研于木工一道了。

“小如是,把朕的图纸里最大的那张拿来,让他们挂在朕的身后“,朱由校说着,柳如是就忙抽出一张长达两米宽一米的图纸给了一旁的小黄门。

等小黄门挂起后,徐光启等人才看见自己陛下写的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然后下面有“铁器”、“生产力”、“机械”、“蒸汽机”等词汇。

也没等这些官员发问,朱由校就先自己开尊口讲了起来。

他上辈子学的是医学,对于这类人类学与科技发展史不是很了解,但为了能够这些传统士大夫们好好上一课,他可是花花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准备,因而现在讲起来倒也是逻辑清晰,滔滔不绝。

这些官员们大都是进士出身,脑袋也不笨,更何况又都是士大夫里思想较为开放的,没有将朱由校所说的视为异端邪说。

更何况,朱由校还是皇帝,所以他们也都认真听了进去,并也能大致明白朱由校所讲的大致意思。

也正因为这样,在座的官员一个个嘴巴张大的能塞下鸡蛋,朱由校所讲的无疑是在冲击他们数十年来形成的思想。

有官员激动的直接站了起来,将桌子一拍,指着朱由校想骂他胡说八道。

但忽然意识到上面说话的是陛下,在看看两旁的锦衣卫,吓得顿时又坐了回去,见朱由校没让人将他拉下去砍了,心里才不由得松了口气。

当然,也有官员也顾不得尊卑秩序,见朱由校当着他们的面做实验,就干脆凑了过去,站在朱由校身后,看朱由校如何让铁置换铜。

要不是朱由校摆手制止了锦衣卫的动作,只怕那靠过来的几个官员此时早已被当做刺客,然后直接是人头落地。

身居上位者更容易推动时代的发展,所发出的新思想更容易折服下面的人,朱由校此时就是在这样做。

他要为这个儒家体系占据统治地位的古老帝国注入新鲜的思想源泉,也许这样能焕发他新的生命力,而不是暮气沉沉的等待着北方鞑子的屠杀,等待着数百年后的西方列强欺凌。

该为大明王朝带来新的春风了,让这些已经萌芽或者未萌芽的自然哲学彻底启蒙吧。

整个在工部召开的大明科技御前会议几乎就成了朱由校的一言堂,但无论是朱由校还是在座的这些学者型官员,这要比早朝朝会要精彩得多。

即便是传教士汤若望也暗暗叹服,他从没想到这个古老东方帝国的帝王竟然如此博学。

官员们从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技艺居然可以对人类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从这一刻开始,他们渐渐发现自己所做的或许并不是奇技淫巧那么简单。

“陛下,这是毕侍郎按照陛下的图纸最新铸造出的燧发枪,且都已经标准化,从这小小燧石到前面这跟钢棍都有口径和大小要求,而且每个工匠只负责一个部件的制造,然后组装焊接也是有另一类工匠组装,即便是鞑子抓了一个工匠,也不知道该怎么造我大明的新火器。”

轮到徐光启发言时,他则直接拿出一用红布包裹着的锃亮枪械出来。

”噢“,朱由校不由得大为惊喜,忙拿了过来,掂量了一下:”这好操作吗,有没有让士兵试用过,射程有多少,射速怎么样?“

徐光启忙一一解答,并带着朱由校去军器局的校场实地体验。

------------

第四十四章 封赏

朱由校前世看过王兆春先生的《中国火器史》对于燧发枪也有一定了解,这种改进击发装置的前装枪在射速和射程上的确要比传统的火绳枪也就是大明的鸟铳要好得多,但由于其机械结构更复杂,朱由校担心以大明的实力即便能制造得出,也不能进行标配。

但朱由校没有想到的是,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人还将这个朱由校都没太指望的事情给完成了,甚至射程和射速比他预料中的还要好。

“很好,如此一来,我大明步兵若人人皆使用此火器,战阵队列距离可以缩短,火力密集度也会有所提高,他日若真要与鞑子再战,也应提升不少的战力。“

朱由校说着就亲自从那士兵手里夺过燧发枪来,准备亲自操作一番。

砰地一声!

看着眼前的一股白烟升起,朱由校不禁呛了起来,道:“火药还得改进,不能只顾着造枪啊,诸位爱卿。”

徐光启和毕懋康互看一眼,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拜朱由校所赐,他们现在也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无烟火药。

但从小主攻四书五经的他们在自然科学上只能算是半路出家,根本就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几百年后的水平。

无烟火药,金属壳子弹对于现在的徐光启等人来讲,就跟现在我们的讨论什么时候可以超越光速一样遥远。

不过,不能梦想遥不可及就不去追逐,朱由校没想过要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能造出燧发枪还能实现标配对于已经算是对现今的大明朝巨大的贡献了。

虽然刚才那一枪没有打中靶子,倒是把八米外的松树枝桠打断了一根,但朱由校的心情却反而更加高兴,当即就让毕懋康和他直接管辖的军器局工匠都叫来。

祖祖辈辈都呆在工部军器局做活的这些工匠们没想到皇帝陛下会召见他们,一个个兴奋得不行,他们甚至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