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但是从没想过两个酒楼一天可以挣这么多钱,这时候的一千贯的购买力太强了。
“呵呵!”对于这种不会做生意的人,李好就送给他两个字。其他都不说了,一切尽在这两字之间。
“贤弟,你这呵呵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感觉到味道不对一样。”李恪不是傻子,李好这呵呵的地方太不对了。
“吴王,这做生意的事情你不懂,你只管收钱就可以,其他的只管看我的。”
李好没解释自己的呵呵是什么意思,比起最原始的低买高卖,后世的人早就不玩这个了。那时的人们玩的是创新,玩的是创意。
李好只要稍稍改进下,往这时代一放,想要挣钱难么?每天都是财源滚滚来。后世做不了大富豪,来到这个时候享受一把大富豪的感觉也不错。
印刷行那边的第一批书籍很快就上市,酒楼分店开业后的生意火爆,也让李好有心思扭足了干劲投入到书籍的印刷和销售中去。
虽然这个是副业,但是李好也不准备放过。而且这块掌握好的话,对自己的酒楼之类的东西一样有着帮助,只不过要看怎么用。
而因为同李恪的合作,李好能用的人手又多了不少。李恪的人虽然李好不怎么信的过,估计这里面或许还有别的皇子的人,或者李二派的人,但是让他们做外围的事情并没问题。
只要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除非把自己抓去,要不然谁也不能轻易的得到技术。李好从没小看过这个时代的人智慧,所以他也不会随意的暴露自己的底牌。
新书在长安城很受欢迎,看大唐印刷行门面每天排队的人就知道。新印的书除了便宜还印刷精美,尤其是那些跟科举有关的书,更是抢手。
这个时候的长安可是聚集了全国的士子,他们平时想要看些经义之类的书还的找人借,然后自己手抄回去研究。
这里只要花费几文钱,就能买上一本,很多还是珍藏本。这对他们考试的帮助太大了,自然舍得花这钱。
比起这几文钱,万一他们看的东西够用考上进士了呢,这投资就挣大了。古人不都是傻子,这点道理他们还是能想的到。
除了这些,《三国演义》也在悄无声息的火热起来,风靡于长安所有人之中。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让无数有点才华的人士都忍不住跟着背两句出来怀古。
达官贵族群中,街上的百姓走卒中,见面不问一句你看了吗,好象出去挺没面子的。读书的人就算不看书,但是不吟一句一壶浊酒喜相逢,都不好意思出门,可见此书的魅力。
一个叫兰陵笑笑生的大能也开始在各方面传送,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写出《三国演义》的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
而且还有很多史家大儒也在找,他们准备狠骂这家伙一顿。特么的好好的三国历史,竟然给这家伙写成了白话评书版,特么的还火的不得了。
偏偏里面的内容把真实的历史改的一塌糊涂,让这些史家和大儒如何能接受这些东西?简直是乱弹琴!
然而不管这些史家和大儒喜不喜欢,这本书还是火了起来,受到无数人的追捧。连皇宫的宫女太监中,据说都会有人在闲的时候讨论一番这本书。
其实李好更希望《千字文》和《三字经》,以及自己弄的两小本农业技术和医疗的书受到的关注大点好。因为前两本书是小孩的普及教育书,是普及全民学习的重要工具。
而后两本书李好把一些后世验证过的农业技术拿了出来,以及包括药膳在内的一些常见病治疗上面的经验。但是现在看来,李好的努力白费了,这几本书销量很差。
这是一个除了科举读书,其他方面都不怎么不重视的年代。单靠自己的影响一点作用都没,这要得从根本上面影响那些人的思想才行。
------------
第八十二章 广告无处不在
“贤弟,这书籍后面印上我们天然居的名字和地址有什么用?还贴了剑南春的语句。”李恪拿着手里的《三国演义》,有点不解的看向李好。
“这个啊,比如你看书看到肚子饿的时候,然后在封面看到这东西,你是不是就想跑天然居来吃上一顿?”看到李恪不耻下问的样子,李好翻了个白眼说道。
广告的效果呢,这大唐的吴王显然不太明白里面的效果。自己的印刷行卖出了多少书,那些书都有这些广告。
这长安城只要有三分一的人看了这名字,然后再有三分一的人跑过来吃一顿,每个月就能挣不少钱了。这么好的免费广告,不用是傻子。
如果不是这长安城现在没有什么大字报,墙面广告。李好甚至还动了在关键的地方扯几块红布,上面写着自家酒楼的消息的念头。
或者在那些人口比较多的地方贴上各种小广告,让广告这东西在大唐的长安无处在。可惜李好没那胆子,他不敢这样玩。
虽然没有什么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允许张贴这些东西,但是自己只要开了这个口,如果李二看着不爽,那肯定就会治自己的罪。
但是印在自己印刷行印刷的书上,李好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那些印刷的地方并不影响正文,而且书是自己出版,大唐又没出版法,想怎么印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印刷行这边的工作需要李好指点的不多,活字印刷的模版一搞定。剩下的就是校队印刷装订的事情,不需要李好插手太多。
耕地那边,开年后,刘仁轨和崔知悌两人就会不时的往李好的庄子那边走走看看。筒车和曲辕犁的出现,不仅加快了耕种速度,也让那片地不用再担心缺水的问题。
虽然见到这神奇的筒车和曲辕犁带来的改变,但是这些并不足以让一县的一二把手不时守在这边,而且还从本来人手不多的县衙抽调了十来人长期驻守这边。
这中间的关系太大,李好说那些种子能亩产十几石,几十石,这东西太重要了。但是没验证过,两人也不敢把这事情跟李二汇报。
要知道刘仁轨这人可是能吏,而不是靠什么溜须投机献祥瑞来给自己邀功的人。所以李好说的再厉害,没有亲眼见到,两人都没有上报的想法。
不过为了这些种子和这个庄户的安全,两人也不敢大意。隔三差五的就会过来李好的庄地看看,虽然那些种子到这个时候并没种上。
种子没有种上,不过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