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船虽然好,但却不太适合做战船。不过大唐现在也不怎么迫切需要战船,所以有大把的时间在飞剪船上面吸取更多的经验,然后创造更大更好,更快的船出来。
飞剪船一般都是全装横帆以达到高速,但是其牺牲逆风性能,这样在转弯和逆风时性能很差。另外飞剪船只所以叫飞剪的名称是因为其航行时船头比船尾略高,以达到破浪的目的,船体的重心不在中部,战船不可能这样做。
这种船都是浅吃水,甲板距离海面低,减少受风面,利于速度。如果要装李好他们现在研制出来的那种火炮,也只能在上层甲板装火炮。这样只能装很少的火炮,装火炮越多重量越大,船吃水越深,速度必然受到影响。
还有就是高海况时因为低矮的上层甲板,火炮没办法射击。所以船上的火炮左右各装了3门,每门火炮还特别加装了手动可以升降和左右移动的装置。
这种炮类似于迫击炮,后坐里少,不会损坏船身,射程不算太远。但是精度和准确度提高了不少,还加了专门用于海战的瞄准系统,这样让菜鸟更加容易上手一点。
相对于这个还处于冷兵器的时代,拥有了几门的远程火炮,这已经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了。而且现在还拥有了李好制作的望远镜,让这艘船拥有了远程发现敌人,远程打击的能力。
除此之外,弩炮和弩箭这艘船上也匹配了,这些东西在这个时候都能跻身于先进武器的一类,大大提高了这些飞剪船的威力。
正在李好沉思的时候,几声炮响惊醒了他。船已经升了满帆达到了最快的速度,那些水手正在对船速和性能做一些测试,并且开始了火炮的测试。
一轮六发,中了一发,击中率很低。所以一切都需要时间,需要加强训练,射击技术的进步那是需要弹药和经验喂出来。现在他们只是刚刚接触火炮而已,所以给他们足够时间训练的话进步是可以预见的到的。
“老师…..”韩龙显然对这成绩也不满意,有点尴尬的看着李好。火炮这东西李好让自己的人研制出来花了不少时间,无论是火药的改进,还是炮管都需要时间。
这东西李好还没正式列装,也没上报朝廷,他需要这些东西达到了足够的威力后才会跟朝廷汇报。要不然后果估计还会跟那些炸弹一样,因为威力不足,并不怎么受到李二的重视。
“这成绩不错了,这东西在岸上的精准度跟在海上不一样。你们还需要时间多多训练一番,多多总结下经验,以候把准确度提高就好。”
李好对这个成绩没有感觉失望,如果给他来操作,说不定一炮也打不中。所以拍了拍韩龙的肩膀安慰起来,这个学生在海上的天赋太高了,李好以后还有大用。
“贤弟,这黑糊糊长长的管子就是你说的火炮?但是威力并没你说的那么厉害啊,除了响声大,前面的木头船轰了一炮都没烂,只是摇晃了几下。”
李恪这个时候也顾不上晕鸡了,被那种猛烈的炮声震的他浑身是劲,死死的看着前面的靶子。只是那火炮除了响声大,威力真的不怎么样啊。
“这些东西都只是测试阶段,有此威力已经不错了。想想这个时候弓箭的射程,再看看火跑的射程,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了。”
李好听了后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回道,显然在李恪的眼中,火炮威力够不够,至少也得把靶子炸个稀巴烂才行吧,那炸弹就有这样的威力,这火炮还是差的太远。
------------
第二百五十三章 南方报
“再给些时日,放眼天下,没有谁能在海上可以击败装备了这些武器的武装船。”但是这家伙没有想过这是海战,飞剪船的快速,还有望远镜的远视,加上火炮一两里的射程,这东西足以改变一个时代了,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
这个时代整个地球也找不出如此威力的海船了,而且火炮的威力和杀伤力还在改进中。等真正完成列装后,这整个星球的大海都是大唐的了,谁不服气,大炮轰他娘的!
飞剪船的测试让李好非常满意,同时意味着这艘500吨的船可以服役了。而那些造好的飞剪船只要按照这艘船这般装备,基本上都可以成为拥有战斗力的远洋船,明年的远洋,李好现在信心满满能够大挣一笔。
新船的测试工作其实早就在进行,今天不过是因为李好和李恪过来后,又给他们演示了一番。李恪不太懂海战的事情,他不明白李好为什么会那么激动,不就是几十艘装了火炮的大船么?
李恪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李好现在改变了历史进程,过上一千多年后,那些蓝眼睛白皮肤的家伙就会开着这种武装船杀到东方来,然后把东方奴役了近半个世纪,还掠夺了无数的财富回去。
现在,未来的一切都变的难说起来。这种带着火炮的武装船出现后,一切都会变的不一样起来。只要这边的技术不丢失,未来谁奴役谁,这个还是两说。
“这是一个改变时代的测试!这东西必须记载起来!”李好没有跟李恪去解释太多的东西,这武装飞剪船的好处到了以后所有的人就会知道好处了。
“从明年开始,岭南道以后就要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了,希望李兄坐镇的潭州区域的发展不要被我们赶超过去。”上岸后,李好得意的说道。
有了这些武装船,以后海洋的掠夺和贸易就是大唐人的天下了。而主导这边的岭南道无疑就是受益最大的地方,想要大力发展起来并不难,这由不得李好得意。
李恪现在控制的地区是大唐发展最快的地方,不过这些东西并没上台面。功劳全给下面的官员分去了,这样他们升职也快。李恪自己用不上这些东西,反而这种功劳还会给他带来坏处。
“岭南道发展起来后,贤弟可别忘了我那边的长江流域的防洪水利还需要大量的人手,那边的耕地也需要更多的耕牛,这些东西就全靠贤弟了。”
对于李好所说的东西,李恪并不怎么上心。不过李好曾经说过的南方要发展,往海外索取各种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所以这家伙立刻就想到了自己现在缺乏的东西。
刘仁轨和潭州府等几个地府组织的防洪水利工程搞了几年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