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9 章(1 / 1)

灵山 徐公子胜治 2000 汉字|17 英文 字 2个月前

九天玄女宫的传承,若拜入九天玄女宫,也没有门中的辈份排行,甚至只是一位记名弟子,九门之法诀需重头修证。不论她修证的有多快,哪怕是一念之间,也算从起始入门。

天月是不是明月?谁也说不清,但明月仙童真的是不再了。

真阳宫主按九天玄女遗命,前往无边玄妙方广世界地万寿山开辟仙界,接引众成仙弟子飞升驻足。而真阳自己也有法旨,若当时山中的众弟子全部飞升或已入回,人间将不再有九天玄女宫。

抚尘掌门又告诉知焰,届时人间的九天玄女宫将更名为忘情天宫,上山的那条路更名为忘情天梯,为人间遗迹,或仍有传承法嗣。

梅振衣喃喃自语:“天月?月应是明月之“月”,至于天,却不知是忘情天宫之“天”,还是九天玄女之“天”?”

知焰低语道:“也未必是明月之月,九天玄女宫有九门修行,月门之中弟子法号都带一个

梅振衣长叹一声:“欲置身事外的镇元大仙也没能看清楚,明月仙童却似看地明白,就如早已知道。……青帝前身所托之事已办,该解决眼前的事了,把应愿叫来,命她将那些请帖都送出去。”

知焰微一蹙眉:“那些请帖,是你此前所留,请帖上地人,十有六、七已在大乱中入轮回,不换新的吗?”

梅振衣淡然道:“就用我所留旧帖!若已无人能收帖,比如南冥、连云、世间妙法门等,就把那些请帖都放在五湖山庄门前陈列,让来地人都好好看看!”

五十八年前的洗剑池法会上,梅振衣不仅调解了青城与孤云川两派世代之争,还邀集修行各派前辈观礼,各宗门弟子下场切磋印证,成了修行界一大盛事,也传为一段佳话。当时众高人商定在五十九年后,于正一三山再举行一场规模更盛大地类似法会。

为什么选这样一个时间,因为九连山地气甲子遁环,青漪湖每六十年一涨潮,犹如灵根滋养生,届时灵气充盈为修炼最佳机缘,也是召开盛会的最好时机。

梅振衣在飞升历天刑之前,就已经留下了请帖,他自己若不能来,就让门下弟子召开,他所能请的门派几乎都留帖了,其中包括昆仑仙境各派。而事到如今,请帖上的人十有六、七已不在,甚至连宗门传承也无存,一场大乱物是人非。

最新全本: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

350回、影壁留名皆触目,云板三声再惊心

唐贞元七年(公元夏天,青漪湖又迎来了六十涨潮,数百年前芜州太守谢远扬曾有古训,青漪江沿岸滩涂不可筑圩屯田建造庄园,否则将遭其祸江南多水患,也不仅仅是六十年一度,数百年来芜州百姓一直遵守古训,这一番涨潮大水倒也没什么大碍。.qΒ5./qb5\\

青漪江平添浩汤,对岸不见牛马,蜿蜒奔流北入长江。形形色色的江湖客、出家人齐聚芜州,皆逆流而上往青漪湖而去。这些人在江边遇见,或拱手作揖结伴而行,或怒目而视一言不,或冷眼相对就当互相没看见。

有人坐船,江潮涌动时当地船家不敢逆流而行,于是买下船撑长槁稳稳的逆流而上。还有人沿江步行,涨潮时江畔无路,他们却穿行山野如履平地。更有人凌波微步、脚踏波涛飘然而去,隐去身形不为普通人察觉。至于云端上飞天而来,就更不为凡人所知了。

无论是何方高人,都在青漪湖中某处汇聚,身形就似消失在湖光迷雾之中。

正一三山洞天门户大开,正一门掌门大弟子蓝采和身着盛装,门下近百位小道士在两旁排开以礼相迎,于五湖山庄门前待客。在山庄正厅中,龙腾与秋水这两位前辈护法率领弟子接待往来不断的客宾,指引安置到法柱峰中听松居等处暂且歇息。

梅振衣早年所留请帖,邀请的人非常多,一律有大成真人以上修为。世间修行各派接到请帖的都来了,有人还携门下弟子来开眼界。至于昆仑仙境各派,因为有瑶池结界的阻隔,不可能携太多弟子,人数远不如世间修行各派,但到场是修为高的前辈高人。

众高人以及门下弟子到达正一三山,总计近五千人之众,也就是这么大一片洞天福地才能安排地下在全是修行人,不必刻意招呼。

正一门总共了八百请帖,来了五千人,还有无法再来的。五湖山庄的格局与世间的道观差不多,进门迎面有一道一丈高、数丈长的影壁,影壁上本有字迹:“三山五湖,天上人间。”

现在这字迹却被挡住了,影壁上拉着一排排的细绳,挂着一张张打开的请帖。红底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庄重而喜庆,但此刻看上去却触目惊心!

现代地婚礼,一进喜堂往往都要在红色的喜帖上留名,类似的一幕在古代也不陌生。但此刻的五湖山庄,一进门看见的不是自己的签名,而是他人留在帖上的名号。这些人于修行界都曾留下响亮的名号,但如今都已经不在了,连门派传承也无。

这分明就是个灵堂。

有人在影壁前扼腕叹息。有人含泪施礼。大多数人见此情景原先地戾气都淡了不少。有望壁止息、罢去纷争之念。也有人见到故交好友地名字。咬牙切齿眼中怨恨之色更盛。却又不便在这种场合公然作找谁寻仇。

众修士种种反应不一而足。因个人地心性机缘以及际遇而异。这一幕。是正一门当代掌门应愿按师命特意安排地。

当龙腾与秋水在五湖山庄迎接各方宾客时应愿掌门在齐云观迎来了两位贵客。都已是九旬之人。龙虎山第二十代掌门张湛、九华高僧金乔觉。恭送于结缘草庐中休息。

听松居等待客之所尽管不小。但也容纳不了近五千人。好在这里是洞天福地。来地也都是修行高人。正一三山怀抱地幽谷中时临时加盖了大片地竹棚。还设了膳堂。供各位修士驻足与用餐。有不少人就在谷中三三两两相聚。幕天席地盘膝而坐。气氛看似清闲。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形容不出地凝重。

闲话少述。第二天是夏至日。一年中阳极而阴生之时。正午时分。各派修士都在方正峰上大平台周围聚集。

有名望地高人前辈以及各派掌门在两侧回廊下有座位,身后有弟子侍立多的人都站到了回廊高台之下。而正中祖师殿前的汉白玉高台就似会场的主席台,上面放着两排座位,前排有三张椅子。

正中坐的是正一门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