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殿。前文说过,齐云观正殿供奉的是李家追封的玄元高皇帝,也就是道祖老子。两旁是张道陵与葛稚川两位天师陪祭。
而这次修缮地图样中,按佛寺大雄宝殿三世佛的格局,改成了供奉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所谓太清道德天尊,他的人间化身就是老子了,曾是道家供奉的最高神灵,也是李唐追认的祖先,这次重修之后仅位于三清之末。
要是别家道观。下来公文图样以及拨了银两,也就没什么废话了,但是在齐云观中程玄鹄与梅振衣等人还得解释几句。
曲振声拿到图样有三点疑惑,一是不明白为什么官方要管道观供奉谁?二是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道祖老子换成三清还画好图样,这也不符合李皇追封祖先的尊崇之意。三是对三清的来历,他也不是很明了。
不要笑话曲振声,他身为道观之主,居然说不清三清来历。那是在唐代,有仙佛显迹于世,道人谈天尊不凭传说。人间确实没有见过元始与灵宝现身。
曲振声问梅振衣道:“我读历代道书,元始乃盘古之谓,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灵宝乃混沌生太极、化阴阳二气之意。师兄是仙人弟子,能对我解说明白吗?若师兄也不清楚,可否去请教东华上仙?塑此神像每日供奉朝拜,总要弄个明白。”
梅振衣笑了:“不必解释,我可以告诉你元始与灵宝是什么,它们只是一种称谓,并不是两个人。”
历代道书中描述的元始与灵宝,是一种“存在”与“追求”的本源哲学用语。如果在仙人眼中真正有所指代地话。“元始”就是“无边玄妙方广世界”,无边无际一无所有,无所谓混沌清明;“灵宝”就是“灵台开辟造化之功”,脱中混沌直指清明的过程。^^?君?子??堂?^^
将元始与灵宝具体为两个神坛上的造像,与太上老君并列,含义上是道、法、人三位一体。与佛门的佛、法、僧三宝之称有类似的寓意。所以道观中供奉三清无可厚非。但要搞清楚,并非仙界中有元始与灵宝其人。
这就是梅振衣对曲振声与程玄鹄说的话,假如他没有经历那漫长的三年定坐,也不会了解这些,但今天已经清楚了。他心中还有一些念头没有说出口,只是自己在想----
道、法、人三位一体是一种然玄妙的理解方式,形而下之,世俗间还有庸俗的理解方式。来源于门派之争。张三供奉太上老君。李四就供奉灵宝天尊,压张三一头。王二见李四供奉灵宝天尊,他就供奉原始天尊,号称祖师爷更了不起,再压李四一头。到头来谁也扯不清,于是乎三清并列于神坛之上了。
再具体到当朝,武天后竟然以帝王之命插手这种事情,天下以修缮名义改建的道观可不止齐云观一家。太上老君跑到旁陪坐去了,这是一种非常隐晦地排挤与贬斥,谁叫他老人家被李唐追为先祖呢?那就抬出两个并不存在的神灵压太上老君一头。
太上老君坐哪里可能都无所谓,道祖就是道祖,他不会与“无边玄妙方广世界”以及“灵台开辟造化之功”去争风吃醋。但对于武天后来说意义就不一样了,梅振衣估计这是武氏称帝前最后一步试探了,如果连“道祖”都摆平了的话,那就意味着李家皇室已经彻底摆平了,亲自登上皇位也就是眼前的事了。
但这些话梅振衣只在心中想没有说出来,只是解说了元始、灵宝的仙家所指,对曲振声道:“齐云观大殿如此改建也好,就立两尊神像列于老君之前,但要对后世传承弟子解说清楚,至于世俗间的误会,修道人心中有数就行了。”
三天忙完许多事,第四天梅振衣终于进了青漪三山,知焰仙子一袭红裙站在随缘小筑门前等他,就似梅振衣眼中的一缕云霞。
“怎么只有你,师父与提溜转呢?”梅振衣问道。
“师父把提溜转带走了,让我们好单独细谈,随我来。”知焰仙子答道。
知焰在人间徘徊了三年,终于拿回飞云岫时现它已经是拜神鞭,丹霞峰上回赠梅振衣与他结为道侣。但紧接着就闭关三年历苦海劫,一年后梅振衣入境观法一坐也是三年,直到此刻两人才有机会单独相叙。
奇妙的是,两人之间似乎自有一种默契,很多话不必言述。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男女之情地成份,但也不仅仅是男女之情。
当初地随缘小筑仅仅是原菁芜山庄的前厅加两侧厢房,而现在的规模则要大多了,穿过前厅后面也有了院落。其中就有知焰的修行静室。
静室中什么别的陈设都没有,地上只有两个洁白的吉祥软草垫,他们很自然地面对面坐了下来,就像当初梅振衣破妄而出第一眼看见知焰那样。他们半天没说话,只是看着彼此地眼睛,知焰脸上升起了淡淡地红晕,却没有低头。
“直至今日你才有了地仙修为,但我看你的形容一直就是仙子,无论修为如何,无论过去未来。这才明白想当初你来到人世间。人们为什么就称你为知焰仙子。”还是梅振衣先开口说话。
知焰浅笑道:“就算是真仙也喜听人口出善言,尤其是你这般夸我,我很高兴。”
梅振衣:“能与仙子携手结缘,我求之不得,已经不能用高兴来形容。听说苦海劫中会经历诸般前世轮回,不知你闭关这三年都经历了什么?”
知焰以问话的语气答道:“你儿时做过梦吗?梦中还有梦,梦中再有梦,如此往复不止,经历种种轮回所见,若定心一失则不可再回。……破关而出等同梦醒。我就是我,与前世无碍,既已明了则不必再提。”
梅振衣:“好个既已明了不必再提,你就是今生今世的仙子知焰。”
知焰:“你也是今生今世的振衣,在敬亭山中定坐三年,脱胎换骨境界俱足。已到苦海岸边。而你历劫的机缘恐怕就在眼前了。”
梅振衣:“我历劫的机缘?”
知焰突然说了一句题外话:“这三年,洛阳牡丹坊地白牡丹给你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是张果收地,那时我还在闭关,第二封信是玉真公主收的,后来都放在我这里。”
白牡丹给梅振衣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在梅振衣闭关后不久,为了回一个消息。因为梅振衣曾托她打听波若罗摩花神下界地消息。白牡丹还真打听到了。不是她找到的,而是对方主动来找过她。约三年前有一女子自称波若罗摩。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