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这么不要面皮的和一个强盗似得,什么好东西都想抢来。
“师兄不可,这些事情师弟一人足矣,骂名我一人背就可,你就高高在上,带领我们佛教大兴即可!”
准提想到当年师兄化形后,本来可以把自己炼制成灵宝,但发现自己有了灵智,便小心的呵护自己,一直等到自己化形,遇到祸事每每挡在自己前面,如今有了实力,一定要帮助师兄壮大佛教,不要脸的事情自己来就行了,何必在拉上师兄,在说他也不是那块料,省的徒增笑话。
在说一个门派,怎么着都应该有一个正面人物,这边的事情,三清也知道了,没想到玄清竟然为了私利,就这麽放过西方二人,都是冷哼一声算了,毕竟就算他们去了也就这样,顶多是落一下对方的面皮。
这里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影响人族的进展,现在夏朝已经传位给夏桀,意味着封神越来越近了,夏桀开始荒淫无道,导致民声哀怨,各方诸侯暗地里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推翻夏桀。
三百年时间匆匆而过,大家齐聚八景宫,玄清和老子没有门人上榜,元始把目光盯上通天的截教,没办法,现在佛教不归玄门,大劫和人家没有关系了。
“截教门人多少披鳞带甲、湿生卵化之辈,多是一些不修功德,桀骜不驯之辈,理应上榜!”元始天尊为了阐教,上来就对通天开火了。
“哼!我门下弟子,每曰里尽皆参习鸿钧大道,听道金鳌岛,哪里会沾染什么杀机因果。元始天尊门下,多有跋扈欺人之辈,倚仗师门气运嚣张不已,自己沾惹了杀劫,别想拿我弟子做那代替之人!”通天知道元始天尊怎么想的。
两人谁都不相让,都想对方的弟子上榜。最后不了了之,决定在三百年后签订封神榜,老子也说下次是最后一次了,大家回去好好想想,事不过三!
商汤开始加大农牧商业生产,每年的进贡都是自己出钱,商汤的仁慈之名传遍四方,各地百姓纷纷来投奔他。就这样商汤领地的实力越来越大,有一年他想试试不进贡,看看夏桀有什么反应,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听从他的命令。
商汤立即派人带着金银珠宝,而且还比以往都多,顺便贿赂了桀身边的宠臣,最后桀看到进贡的东西,不但没有怪罪于商汤,还大大的派人嘉奖他。
汤知道时机还不成熟,只好按兵不动,加大国力兵力,直到桀彻底失去民心,众叛亲离后,汤起兵伐桀。商汤正式兴兵伐夏。在战前他隆重举行了誓师活动,说夏桀破坏生产,残酷盘剥压迫民众的罪行。申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为了拯民于水火之中。商汤还宣布了严格的战场纪律。这番誓师,极大地振奋了士气。
最后商汤联合各路诸侯,最终灭了四百多年的夏朝,然后商汤在各路诸侯的拥戴下,建立了商朝,人民重新恢复安居乐业、百事待兴的局面。
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到了最后一次封神榜签押的时间,阐截二教互不相让,最后大家决定不签了,上不上榜全凭自己的机缘。
“从今日开始金鳌岛听讲,你们都听说点封神劫了吧,下去紧闭洞府,静诵黄庭,便可安然渡劫!如若私自下山,生死不论!”通天一回来便吩咐众弟子,他不相信自己的弟子不下山还能上榜,叫他阐教自己玩去吧。
“你们十二人身逢杀劫,劫数来的时候,你们就下山应劫,当劫数过了,你们方可才能再次清修,逍遥在天地间。”
阐截二教的吩咐形式不同,注定了结局也是不一样的。劫数来的时候,不是你想躲就能躲,就算暗自坐在家里,也挡不住祸从天降。
转眼间商朝传到了帝乙,他在位的时候有三个儿子,但他最喜欢帝辛,因为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
在帝乙驾崩后,便将帝位传给了帝辛,然后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其实帝辛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帝辛越来越刚愎自用,根本就很少能听进他人的言语,除了害怕他的老师闻仲,整个朝堂都是他一言而定,虽然如此,大臣都也没有任何反对,毕竟帝辛并没有出现任何错误。
帝辛也就是日后的纣王,以后称其为纣王。
------------
135纣王进香
纣王自登基以来,南征北战,大小战役无数,四方臣服年年朝贺,大大膨胀的纣王的自信心。纣王七年时,北海来报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诸侯反,本纣王准备御驾亲征,被他的老师闻仲阻止,太师闻仲亲自带大军剿灭叛贼。
太师一离朝,就在无人能制约纣王。次日早朝,金銮殿上坐君王,白玉阶前列文武,“有事禀奏,无事退朝!”
纣王几年如一日,如今好不容易有休息的日子,自然想偷懒几天。
“臣有事启奏,明日乃是女娲娘娘圣诞,还请陛下亲往降香,以求庇佑我大商。”原来是宰相商容出列。
纣王说道:“她何德何能,让孤王万乘而往降香?”
商容回禀:“女娲娘娘乃是上古圣人,人族皆是她所造,上古之时共工怒撞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乃采五色石,炼之以补青天,故有功于百姓。朝歌祀此福神,则四时康泰,国祚绵长,风调雨顺,灾害潜消。此福国庇民之正神,陛下当往行香。”
“准卿奏章。”纣王想到,正好出去外面放松一下,连借口都不用准备。故此才这么爽快的答应。
虽然纣王问女娲有何功德,叫商容吃了一惊,但想可能是纣王操劳国事,故忘了这些传说,也就没在意,其他大臣更加没在意,只以为是纣王为了告诫众人,别忘了女娲娘娘的功德。唉,这纣王不去还好,恐怕去了反而更加坏事!
此时玄清正在考虑去不去观礼,毕竟他也想看看,为什么纣王会对一泥雕如此痴迷。这也是一千古之谜。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纣王并不是一个昏庸无道之人,恰恰相反,他还是比较睿智的一王者。
玄清先一步来到女娲庙,将周围一一查看一遍,并没有发现任何不对之处,决定留下来看看再说。不多时,便听见大门开了一道缝隙,然后一道身影一闪而逝。既然来了,当然不能放过这只老鼠,要知道女娲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