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
在知识兑换中,他看到有大量的功法,还有各种文哲类书籍,如四书五经、道藏佛经等等,可谓是包罗万象。
至于物品兑换,则是以丹药为主,其他还有各种药材级矿石等等。
为了验证系统的真假,杨鸿很快就找到了一颗可以治疗他肺部伤势的丹药,名为太白丹。
肺属金,故丹药名太白,需要正义值三千。
“系统,我要兑换一颗太白丹。”
“好的宿主,兑换完毕。”
杨鸿感觉手中似乎多了什么东西,他连忙睁开了眼睛,低头看着手中洁白如玉的丹药,心中翻江倒海。
这系统,竟然真的可以兑换丹药!
房车内正好没人,杨鸿拿起丹药在鼻子前闻了闻,有股好闻的药香味。
他稍微迟疑了一下,就仰头吞了下去。
太白丹入口即化,滑过咽喉落入腹中,很快就化为了一股暖流缓缓升起,朝肺部汇聚。
杨鸿感觉原本隐隐作痛的肺部,竟然非常舒服了。
这丹药,有效。
杨鸿心中微微激动,他再次闭上了眼睛,查看着兑换板块。
“小易练武太晚了,筋骨已经成型,这些丹药中刚好有淬体丹,可以淬炼筋骨,让成年人的筋骨软化,获得再度成长的潜力。”
验证了丹药的性能,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兑换淬体丹给杨易使用。
一颗淬体丹一万积分,他直接兑换了十颗。
杨鸿相信,有这十颗淬体丹,那怕杨易的筋骨再怎么牢固,也足以恢复到少年时期的水平,从而扫除入门障碍。
至于入门之后,杨易将来究竟能够达到什么水平,那就看他的造化了。
当然了,暗中的丹药支持,还是要继续的。
把一瓶淬体丹收了起来,杨鸿放下了一桩心思,他看向了知识兑换板块,想要兑换一门可以修炼到抱丹境的功法。
他们家祖传的功法,最多只能够修炼到化劲。
可因为功法普通,他已经卡在了暗劲巅峰十数年了,一直都没法突破。
“咦,这《武典》是什么功法,竟然需要十五万点正义值。”
杨鸿惊疑,这《武典》的正义值高高在上,比之只要一万左右的太极拳、形意拳之类的,足足翻了十五倍。
他心念一动,点进去看了看《武典》的介绍。
很快,他就深深吸了口凉气。
“嘶嘶!竟然是全新的武道修炼体系,练肉、练筋、练皮、练骨、练脏、练髓、换血一共七个境界,比之现在的武道境界更加细致,且还有闻所未闻的观想之法、服气之法等等。
不仅如此,这里面还有四套拳法,同样是不可多得的神功。
除了形意拳,其他太极拳、八极拳、八卦掌都从来没有听说过。”
杨鸿心神震动,怪不得要十五万正义值了,这完全是物有所值啊。
没有任何犹豫,他直接选择了兑换。
“系统,我要兑换《武典》。”
“好的,宿主,兑换完毕,”
轰!
无数信息在他脑海中凭空涌现,涨得他微微头疼。
许久,杨鸿才完全融合了这些信息,他睁开了眼睛,精光爆射。
得到警神系统,这是他天大的机遇。
“无论如何,这警神系统绝不能够让他人知晓。”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甚至连这《武典》,我也只能够先自己修炼了,等成为了陆地神仙之后,才能够教授给小战和小易。”
杨鸿做了近三十年的警察,对人性太了解了。
一旦《武典》被外人知晓,那他们全家都将有杀身之祸。
唯有自己先暗中修炼,等拥有了足够强的实力和掌握了足够大的权利后,他才能够真正守住这个机遇。
对于自己的两个儿子杨战和杨易,杨鸿自然放心。
但两人终究是年轻人,他担心教给他们后,会因为一些意外而泄露了出去。
第九十九章 钟鼎文
博物馆。
杨易没有离开,而是跟张建伟打了个招呼,来到了青铜鼎的展厅。
这是一尊典型的青铜大鼎,圆口双耳三足,高约三米左右,圆口直径约一米。
青铜鼎极为精美,那怕是过去了三万多年,上面的图文也依旧清晰可见,左侧为日月星辰的图案,组成了一幅幅星宿图;右侧这是山川河岳图,还有奇珍异兽像。
“咦,这是金文!”
杨易围绕着展柜,细细观察着青铜鼎。
他微微蹲下观察底部时,竟然发现有数百个字的金文,密密麻麻地遍布底部。
金文又称为钟鼎文,是一种雕刻在青铜器上面的文字。
其实严格来说,金文也属于大篆。
但是相比于二楼石碑上的文字,这些金文无疑更加地古老。
杨易偷学密宗活佛的技能中,其中就有一个是文字精通。
这个文字精通中就包括了甲骨文、金文,还有更加稀少的籀文和石鼓文。
杨易心中微微激动,这么多的金文,应该透露了不少关于史前文明的信息吧。
只是可惜由于视线问题,他只能够辨别出这些文字是金文。
至于更具体的,那就看不清楚了。
“小易,你看好了没有,博物馆马上要封馆,我们该走了。”
张建伟走了进来,就看到杨易半跪在地上观察着青铜鼎底部,他好奇地问道:“小易,你看什么呢?”
杨易站了起来,说道:“张哥,我发现这青铜鼎底部有着好多文字,所以就想看看,或许能够解读出一些史前文明的信息。”
张建伟笑了笑说道:“哦,你说的是那些文字啊,那你恐怕要失望了。
考古专家们都说了,这种文字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字,我们所知晓的大篆,应该是从这种文字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不过想要解读,难度非常得大。
你看啊,大篆流行于两千多年前,而演变到现在我们所熟悉的简体字,中间经过了小篆、隶书、繁体字。
两千年的时间,文字就能够演变四五次,完全变化了模样,那就更别说两三万年了。
可以说,除了某些相似的形状外,这些文字跟大篆几乎是两种文字。”
杨易心中意外,难道这个世界没有人认识金文么?
相比于更为古老的甲骨文,金文无疑更加成熟,也更加好辨认一些。
这个世界的考古学家,没有理由不认识啊。
杨易装着恍然地点头,说道:“张哥,我对这些文字挺感兴趣的,不知道你有没有相关照片,可以发我一张么?”
一般来说,文物出土后都会拍摄大量的照片,以便进行研究。
这也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总不能每次研究的时候,都要对着实物吧。
张建伟一口答应道:“这个简单,参与这次考古发掘的人当中,有一个就是我发小,我到时候向他要一张相关照片发给你就是。”
杨易感谢道:“那谢谢你了,张哥。”
张建伟笑骂道:“你小子,跟我还客气什么,我们走吧。”
…………
走出博物馆,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