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2 章(1 / 1)

我演化了诸天 第一长江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一本回忆录,也不知道作者是谁,通篇记载了他总共与五十二位高手的交手记录,其中胜五十一场,败一场。

  并且这败一场也不能够说是真败了,仅是输了对方半招,并且输给的还是宋太祖赵匡胤,当时的天下第一高手。

  难怪回忆录的名字叫纵横杂记,这个作者确实有这个本事,傲视群雄。

  当然,这样强者写的回忆录,自然不仅仅是为了吹吹牛逼,其中夹杂着大量对敌手武功的介绍、人格分析,以及如何应对这类型武功。

  除此之外,还有他与各强者的对话语录,这里面包含的内容就更多了,其中就有大量关于对武道的理解,以及对先天境以上的推测。

  这部分的内容,对杨易的益处特别大。

  他虽然偷学了数以百计人的武功,是真正的博览百家,但这仅仅也是限于武功本身而已,对于个人于武道的理解,他这是没法偷学的。

  按纵横杂记上所说,实际上在唐安史之乱以前,江湖上是有先天境以上强者的。

  只不过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不仅天下动乱,连整个江湖也牵扯了进去。

  也是在那一场混乱中,先天境以上的强者全部死绝了。

  后来的五代十国,天下更是纷乱,这导致先天境以上的线索也全部断绝了,后人连境界名都不知道。

  不过根据作者和一些强者的推测,先天境以上应该有两个方向的道路。

  一是如道家修炼内丹一般,把先天真气凝聚成金丹。

  一是以先天真气练窍,开启身体潜能。

  并且相比于第一条道路,第二条道路应该更现实一点,因为道家金丹自从被创立以来,就从未有人修炼成功过。

  所以,练窍更加靠谱。

  但练窍之法已经失传,后人想要再修炼,唯有重新摸索修炼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一个不好就会走火入魔而死。

  按纵横杂记上记载,作者和太祖赵匡胤有一段对话,隐隐透露了赵匡胤准备摸索练窍之法,追求更高的武学境界。

  杨易不由联想到,以赵匡胤的武学修为,活到九十岁应该没有问题。

  但实际上,他年仅五十岁就驾崩了。

  这让杨易不由怀疑,这是不是赵匡胤在摸索练窍之法的时候出了岔子,最后被他弟弟赵光义捡了个便宜?

  否则以赵光义的修为,如何杀得了赵匡胤!

  合上纵横杂记,杨易又联想到了炼体体系。

  在他的推测中,抱丹境之后应该就是炼窍,这练气体系的先天境以后,竟然也是练窍。

  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殊途同归?

  原著中,扫地僧轻松就能够让慕容博和萧远山是生是死,武功定然是已经超越了先天境的,而且很可能就是炼窍境。

  少林寺传承数百年,流传下古时的练窍之法,那也是很有可能的。

  “看来,我得去少林寺一趟了。”

  杨易眼中精光闪过,要想击败扫地僧,首先就得得到练窍之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当今之世,也唯有扫地僧懂得练窍了,就连无崖子很可能都不懂,否则又岂会被丁春秋给暗算到。

  放下纵横杂记,杨易继续看书,并且专门找残本看。

  因为残本一般都是隋唐时期的武功秘籍,或许不一定比现在的武功精妙,但却能够极大的开阔他的视野。

  熔炼百家,创出一门独属于自己的神功绝学,眼界一定得广得深。

  踏!踏!

  杨易刚放下一本秘籍,就听到门外两个守卫者恭敬喊道:“微臣参见官家。”

  “平身吧,打开大门。”

  这是一个年轻的声音,带着浓重的威严。

  杨易意外,宋哲宗怎么来了?

  在历史上,宋哲宗赵煦算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在亲政后重用章惇、曾布等革新派,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得国力快速恢复。

  不仅如此,他还对外积极用兵,在元符元年的平夏城之役,一举击败了西夏三十万大军,逼得西夏不得不低头求和。

  只是可惜,这位君主在位时间太短了,年仅二十五岁就驾崩了,加上有没有子嗣,于是不得不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佶,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宋徽宗。

  可以说,如果赵煦不早崩的话,以他的英明和手段,根本不可能出现未来的靖康之耻。

  说不得还能够乘机收服幽云十六州,把女真人堵在长城之外。

  “官家请稍等,里面还有人在看书,微臣先把他请出来。”

  “不用了,他看他的,朕看朕的。”

  “是,官家。”

  两个守卫无奈,只好开门。

  吱嘎!

  大门被推开,率先走进来以为英气勃勃的青年,在他身侧紧跟着以为穿着大红袍的宦官,面白无须,五六岁的样子。

  杨易眼神微微一凝,看到了两人的人物面板:

  皇帝:赵煦。

  年龄:18岁。

  技能:朝政精通、权谋精通。

  修为:后天第八重。

  功法:镇世皇典。

  武技:腾蛇棒法、镇世皇拳、乘龙步法、破天指。

  大总管:周游。

  年龄:58岁。

  修为:先天第九重。

  功法:先天童子功。

  武技:天罡真气、破虚拳、幻灭指、九阴神掌、魅影身法。

  秘法:凝血术、爆气术。

第一百七十六章 宋哲宗赵煦

  杨易眼中精光闪过,这个老太监竟然是先天第九重的强者。

  不过想想也是,跟在皇帝身边的太监,如果没有这修为怎么保护皇帝,否则岂不是随便来个江湖高手都能够威胁到皇帝。

  杨易小疾步走上前去,躬身拜道:“微臣参见官家。”

  “是否学习?”

  “是!”

  轰!轰!

  一股股记忆不断涌上心头,冲击着他的脑海,让杨易恍若化为了赵煦和周游,在快速经历着他们曾经练武的经历。

  没有多久,他就融合了全部的记忆。

  赵煦饶有兴趣地看着杨易,说道:“你就是玉面杀神杨易?怎么看你样子,一点也不像是杀人如麻的人。”

  杨易心中微微一紧,这皇帝竟然知道他的江湖外号。

  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官家,杀人只是手段,并非目的。我心由我,那怕杀戮再多,也不会影响到我的本心。”

  “说得好,我心由我,可惜朕做不到。”

  赵煦赞道。

  只是他的声音中,却带着强烈的不甘和怨恨。

  杨易没有说话,就当是没听到。

  本来去年的时候,高太后就应该还政给赵煦的,但是她却依旧垂帘听政,众大臣也丝毫不理会赵煦,有什么大事都找高太后商量,根本没有把赵煦放在眼里。

  如此遭遇,让一心想亲政的赵煦如何不怨恨。

  藏经阁中,陷入了一种压抑的气氛中。

  赵煦忽然说道:“朕听闻,你数日前献上了长寿丹丹方,此丹可以让人延年益寿,此事可是真的?”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