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不迭的重组队伍阵型组织防御,可是没多久蜀山人又退了,等到将受伤的弟子抬回去以后又得重新布置进攻的人马,还没忙活好元露又带第二波人杀来了,又让劫源门手忙脚乱的伤了几个,还没等反击,元露又带着人马高唱凯歌回去了,这么一来,劫源门动的这次强攻风灵哨的计划硬生生的被往后推了两个多时辰,所谓兵法有云:“朝气勇、午气沉而暮气懒”就是这个道理,劫源门的人经过这么两次一折腾就完全没有了当初气势汹汹准备一举拿下风灵哨的势头了,这是吴阐他们始料未及的变故,他们的计划是基于蜀山人只有匹夫之勇的基础上制定的,一直在想着如何通过进攻来压制蜀山,根本没有预料到蜀山中居然也有兵法高人。
楚寻语计划的第二步则让蜀山人犹豫了很久,那就是“实”字上,既然前面扰乱了敌人的心智,做了两次虚假的佯攻打乱了他们的部署,那么第三次就要主动出击,主动和对手展开决战,那时候的敌人根本无从判断这一次是佯攻还是实战,他们在战术上会处于茫然被动的状态,蜀山就会获得先制人的最好机会,为这场战斗抢到了最大优势。
但是这一步让元锋他们犹豫了很久,从战术上来说没什么问题,但是从战略上来说这一招过于冒险了,这一次独山上总共才八百人不到,一下就拿出足足三百弟子前去战斗,不管胜负如何,都会让蜀山自己大伤元气,后面如果劫源门还有大量的战斗怎么办?这不是拔苗助长的计划吗?
但是楚寻语说服了元锋老道,原因有三:先,这场风灵哨的争夺战是肯定要打响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如果一味的墨守成规那么将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本来就有限的实力会躲在这百丈方圆不到的范围以内逐渐消磨殆尽,严重打击了蜀山人好不容易积累的士气,对以后的展很不利;其二,主动出击就意味着人们的决心和思想的大变化,蜀山弟子一旦觉得自己展开进攻了,那么想的就不一样了,他们想的是怎么打败对手,而不是原先的如何保住性命抵御对手,哪怕就算失败了,造成的这种“原来我们是势均力敌的,也可以主公进攻的”思想对于整个蜀山弟子的影响是积极而且长远的,相反是有利于以后展的;最后,从战略上考虑,可以让“虚实”二字直接影响到劫源门的战略,因为你主动出击了,所以敌人反而狐疑了,他们并不知道独山上到底有多少弟子,又有多少伤员或者阵亡以及储备了多少药物和粮草辎重,对于蜀山高昂主动的进攻,那么这场战争的主动权就不会像开始的时候一直牢牢把握在敌人手里了,有时候反而会向蜀山这边倾斜,在这种背景下,劫源门肯定会修改他们的战略计划,只要能牢牢的拖延住对手,那么就算不能夺下五峰突围出去,也能尽量争取时间让蜀山本门内部现问题,从而从外面前来救援。
故事说到这里大家看出来什么变化没有?楚寻语的用兵之道是不是改变了很多?像谁?对,就是像孙濛罄,这种不顾伤亡主动出击的策略根本有悖于楚寻语的一贯风格,不是他的作风,他一个医道起家的弟子,就算是在两朝战争中也没有改变过他“活人命为第一使命”的原则,如果是以前的他肯定是不会制定出如此激进的策略的,反而是采取常规的消耗防御战,将人命损失减小到最低,然后在伺机而动或者等待蜀山本门来救援。可是现在不同了,他自从和孙濛罄有了感情以后,反而在潜移默化中可是使用她的惯用方针了……
第七百零三章 蜀道鏖兵(二十三)
书接上回,楚寻语向元锋献计,提出了一个十分冒险的主动出击策略,老实说吧,楚寻语在兵法上别说和孙濛罄这个封“帅”的高度比了,就连半个将军他都算不上,楚寻语自幼根本不是读兵书出来的,甚至在刚加入朱元璋阵营的时候连营盘怎么扎都不知道,江湖客用的钢刀和军中用的兵械有什么区别都分不清楚,所以战后他在兵部只任左侍郎,是个军中的文官,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资格老、当过随军郎中人缘好以及他具有的那么半点书生气,说到底他那时候是来自药王府的子弟,勉强算的上半个文人,朱元璋根本没打算安排他在军队中任职,跟别说拜将封侯了,这压根没他什么事情,他骨子里对于指挥如何打仗根本不清楚,后来能指挥一些小股部队完全是来自于多年的战争给他留下的那些“记忆”,是跟别的优秀将领学的,本质上他是不具备高水准的军事才华的,包括他后来在死亡谷中协助孙濛罄指挥队伍也是如此。
但是那些年,他一直在军队中待着,虽然和孙濛罄处的很不愉快,多次抵触她损伤人命过大的那些战略方针,可是不知不觉中脑力里早就有了她用兵的战略思想,不过意识深处一直在抵触就是了,可现在不同了,他和孙濛罄产生了感情,已经不那么抵触了,在面对这种军事问题上开始学会了从战略和战术上思考了,也许楚寻语自己都没现,现在他在用兵的时候已经有些孙濛罄的影子在身上了,从战略的角度去衡量得失,从战术上来考虑如何争夺胜利,至于说从医者的角度去省视生命,恐怕在楚寻语的心中反而已经没有那么重了。
这些孙濛罄的“真传”让楚寻语料敌于先,判断的十分准确,劫源门枉自称自己是聪明人,这一次居然一点不落的全部被楚寻语料中了,真是给足了楚寻语的面子。他们此时此刻面对元扬带人第三次从正面冲过来的时候反而松懈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判断出蜀山人还是在用疑兵做“打了就跑”的策略,所以不仅没有早前的慌乱,而且还派了几十个弟子前去象征性的抵御一下,伯光、吴阐和后来赶来的罗秀还在后面聚在一起布置手下弟子上午巳时动的进攻部署呢,完全没有想到蜀山人真的来了。
在蜀道上战斗和平原上不一样,这就好比螺丝壳里做道场,既不能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