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真的是抄袭他人,可是一想若是真有这样的人,还能到现在都未被发现。
“他这就是存心要打我们文人的脸。”房玄龄看了看秦泽在人群中百无聊赖的样子,也是无奈地说道。
一边的唐俭这时候,却是摇头道:“泾阳侯当初在突厥之时,就曾经化名柳泽,并以一句‘楚水淮楚歌,秦玉化秦泽’向老夫表露了自己的身份,直到如今这楚玉秦泽这四字,某也是久久难忘。所以他并非有意如此,而是才思让他本该如此。”
都是朝中的大臣,听唐俭这么说,也都是明白这是再给秦泽开脱。
只是唐俭向来不与任何人结好,今日却数次为秦泽说话,也是让众人好奇不已。
唐俭却只是笑笑,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秦泽是如何凭一人之力扰乱突厥朝纲的,满长安除了唐俭以及李二没有人知道。当初秦泽说出要装出自己刺杀他的时候,唐俭就已经被震撼了。
整整五天,秦泽的身体就那么冰冷了五天。如果不是最后他奇迹存活,现在哪里还有秦泽这个人。
而秦泽回到长安,也并没有和任何一人说起这件事。甚至就连坊间一直流传他曾经投靠颉利的传言,秦泽都没有理会过。
他谈笑风生,就如同当时真的云淡风轻!
也自从那以后,唐俭的心里就再也无法怀疑秦泽。
毕竟一个肯拿命来换取大唐盛世的人,值得他唐俭的尊敬。
一柱香的时间很快,而这段时间里台下的那些围观的百姓们,也都是一个个屏住了呼吸。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小心,会打断这些文曲星的才思。
一张张桌案被搬了上来,上面铺陈着白纸。只要是想出诗词的才子,都可以上前书写。
第一个上去的自然是长孙冲,不论怎么说论起真才实学,他的确算得上是长安第一才子。而紧随其后的就是崔陵,这家伙上去之前,还特意冲秦泽露出了挑衅的目光。
只不过秦泽依旧是淡定从容,甚至还笑着对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而接下来也是有人不断走出,像是那位号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宋之问,也是衣袂飘飘的上前提笔。
倒是秦泽不急,就站在这里从容地看着他们一个个从自己面前经过。
李诗韵也是立在秦泽身边,看着秦泽这样子,也是不由地摇头苦笑。心里也是知道,若是秦泽愿意,这诗会之上还有谁能够抢他的风头?
一直到香炉之中香快要燃尽最后一寸,秦泽才晃晃悠悠地上前。而李诗韵也是跟在秦泽身边,施施然的样子,但是看得一边的崔陵面色一阵阴翳。
从自己身边抢走了王雨曦不说,如今又来抢李诗韵,难不成这秦泽当真是自己的克星?
崔陵心里这般想着,却随即又立马定下心神。经过这些天的潜心苦修,如今的他再也不会轻易被秦泽激怒。所以也是淡然地看着秦泽与那李诗韵,成双成对地上前提笔。
在场的人都不是瞎子,尤其是房玄龄这些人,此时一看这般模样,也都是将目光转向了李百药。
而反观李百药却是依旧面无表情,只是见众人望过来,才悠悠道:“小女向来性子刚烈,既然认定的事,某自然不会拒绝。”
这话一出基本上已经是认定了秦泽这个女婿,这样一来房玄龄等人也是不禁错愕。
性子刚烈的李百药,竟然也会说出这样的话!
第三百五十九章 恨铁不成钢
秦泽脑子里的诗文有很多,但能够用在这里的却不多。倒不是因为诗题太难,而是因为秦泽实在吃不准这些大儒的心性。
长孙现在就是有意想要给秦泽找一个老师,她认为圣贤之书,能够洗刷秦泽的嗜血的心性。毕竟秦泽当初在灵州城可是焚烧了数万敌军,她不想秦泽最后落得和白起一样的下场。
所以用儒家思想来压制秦泽内心的杀意,就是最好的办法。
只可惜秦泽当真是无法投入其中,他之所以能够火烧敌军,不是因为他嗜杀成性,而是因为他没有选择。
但不论怎么说,这一次秦泽的表现必须要拿捏得当。
既要让天下才子心服口服,还要让两位大儒放弃教导秦泽的想法。最好有种烂泥扶不上墙,朽木不可雕也的印象。
所以秦泽就选择了辛弃疾的,这首诗不论意境还是用词造诣都是上乘之作。
而秦泽之所以选择这个,就是因为这首诗的立意,却是与那先前的元夕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粗看是关乎儿女私情,细看却是暗藏玄机。
一柱香的时间还是太短,再加上今年的诗题明显太难。所以到最后一百来人中,真正上去的也就只有三十来人。至于其他的要么是和程怀亮他们一样是来凑热闹,要么就是学识不足。
秦泽用正楷工工整整地将给誊写下来,只不过依旧是没有题诗名。
因为秦泽是最后一个的原因,所以待他写完所有人也都已经回到了原来的位置。那些作出诗的自然是得意洋洋,至于那些一时未想起的则是一脸垂头丧气。
崔陵和那位江南才子立在一边,也是冷眼看着秦泽,而他们周围那些才子们,也都是一一冷眼相向。
秦泽笑着冲他们竖起了一根中指,然后就转过脑袋,不再理会他们。
竖中指是什么意思,崔陵他们自然不知道。但也是看出了秦泽眼里的不屑,当下也是不由地目光一凌。
两位大儒可没有管这些,而是笑着上前,开始从桌案上翻阅他们写的诗。
“紫陌连清禁,彤楼接绛河。九门灯彩动,楼亭月华多。宝炬通宵晃,鸾笙协气和。臣民涵圣泽,齐唱太平歌。”
张学士先拿起的这自然是长孙冲所作,开篇第一句就是寥寥数字,勾画了长安灯市的热闹景象。随后一笔宕开,笔锋一转就是写到了凌月楼以及凌月亭,以九门灯与楼梯月蕴含灯、月二字,也是符合诗题。
而最关键的则是最后两句,则是将如今的繁荣都是归功于陛下的圣泽,立意浑然天成当真是应景之作。
张学士念罢此诗,也是一连叫了三声好,尤其是念至最后一句时,也是豪迈之至。
“好一句“臣民涵圣泽,齐唱太平歌”,长孙公子如此之诗,当真是道出了我等大唐百姓的心思。诗词文骨立意意境皆是上乘之选,不错不错。”
台下那些百姓们自然也是听懂一些,尤其是那些长孙府的家仆们,这一会儿也是齐齐叫好。就连凌月楼上的长孙,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