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为美女疗伤
契苾高娃说道:“我姐姐本来是要来的,部族里有事,她又回去了。”
“发生了什么事情?”李旦担心地问道。
契苾乌云和李愔感情深厚,她要来长安的心情一定很迫切,可是她竟然回去了,看来,事情一定是很棘手。
契苾高娃摇摇头说道:“姐姐没有跟我说。”
李旦想起李愔临行前的交代,契苾乌云遇到事情一定要及时通知他。于是,李旦立刻叫来了他的亲随,让他快马将这个情况告诉李愔。
李愔等人一路前行,慢悠悠的,一天只走40-50里左右。
阿史那晴为了增加和李愔独处的时间,一路上游山玩水的,遇到较大的城镇或者名胜古迹,都要游玩一番。她能说会道,机灵百变,是个很不错的玩伴。
李愔每天在研究所工作,过得很紧张,现在可以抛开那些枯燥的资料,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清新,还有美女陪伴,感觉很不错。
这天,他们来到了嗍州地界,在经过一条山路的时候,阿史那晴看到路边的山坡上,开着红艳艳的山丹花,就喊道:“停车。”
她对李愔说道:“殿下,你看山上的那些山丹花,开得好美啊,你陪我去采花吧。”
李愔笑道:“好啊。”就下车陪着她去采花。
两个人爬上了山坡。阿史那晴就像一只快乐的蝴蝶,在山坡上飞奔着。不一会儿就采到几朵山丹花,这时,她看到不远处还有一朵更鲜艳的山丹花,于是,把手里的山丹花交给李愔,朝着那朵山丹花飞奔过去。
李愔笑道:“你慢点,当心脚下。”话音未落,就听到“哎呦”一声,阿史那晴已经歪倒在地上。
李愔急忙赶过去。
阿史那晴坐在地上,双手抚摸着自己的右脚,她脸色煞白,额头上已经渗出了许多冷汗。
李愔来到她的跟前,蹲下来,握住她的右脚,就脱她的靴子。
草原女儿虽然不像中原女儿那样腼腆,可是在男人面前脱鞋,还是有些难为情,她用手握住李愔的手,阻止他,说道:“殿下。”
李愔严肃地说道:“别婆婆妈妈的,这脚伤要是不及时处理,会落下残疾的。”说着,脱去了她的靴子,接着脱掉了她的袜子。
阿史那晴的脚白皙小巧,形状很美。她的脚踝红肿得厉害,看来已经产生了微微的骨裂。李愔轻抚着她的玉足,询问她的感受。
阿史那晴的玉足被李愔握在手中,脸红得就像一块红布,她娇羞地扭过了脸去,回答他的问话。
李愔喊道:“杨康,快把药箱拿来。”
杨康急忙跑着取来了药箱,他来到跟前,看到了阿史那晴白皙的玉足,急忙把脸扭向一边。
李愔接过药箱,说道:“杨康,你去叫工匠们做两块一尺长的木板来,做好后,在上面用布缠好,赶紧送过来。”
杨康急忙跑着去传令了。
这次跟随他们出来的工匠中,有不少的木匠,夹板很快就做好了。
李愔给阿史那晴涂好了药膏,接着给她绑好了夹板。然后抄起她的腿弯,就将她抱起,向山下走去。
阿史那晴在上千人的注视下,被男人抱在怀里,十分羞怯。她把头藏在李愔的怀里不敢露出来。
李愔为了减轻她的疼痛和羞怯,笑道:“你太胖了,像个小猪,该减肥了。”
阿史那晴忍不住呸道:“你才是小猪呢。不,你是大猪。”
李愔把阿史那晴抱到马车上,取出药箱里的止疼药,采纱端水给她服下。李愔取出了针药,对采纱说道:“你来给她打针。”说着,就下了马车。
阿史那晴是个人精,这些天来,她早就看出了李愔和采纱关系亲密,于是,她对采纱也十分亲热,完全没有把她当做下人来看待。采纱也很喜欢这位随和的公主。
阿史那晴看到采纱手里的针管,有些害怕,问道:“你这是要干什么?”
采纱说道:“给你打针,药水直接进入你的身体,好得快。”
看到阿史那晴害怕的样子,采纱笑道:“你别怕,我给皇后娘娘、还有我家王爷都打过针呢,不疼的。”
阿史那晴打完了针后,觉得还行,不那么疼,她想起了一件事,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问道:“你给你家王爷打针,那不是看到……”她羞红了脸,说不下去了。
采纱笑道:“奴婢自小就服侍王爷,早就……”
两个女孩就笑起来了。
三天后,车队正在行进,一匹快马奔了过来。
尉迟宝琪将他拦住。来人说:“我是李公子派来的,有急事要求见梁王殿下。”
杜荷认识李旦的这位亲随,喊道:“宝琪,让他过来吧。”
李愔看完了李旦的来信,心情有些紧张,他感到契苾乌云一定是遇到了麻烦,于是决定立即赶往铁勒部王庭。
他对阿史那晴说道:“殿下,我有急事要处理一下,你和工部的人先回去,我办完事,就马上去找你。”
阿史那晴很不情愿,可是她是个聪明的女子,就没有阻拦,说道:“你小心点。”
李愔说道:“采纱,照顾好殿下。”说完,就下了马车。
李愔跟工部的官员交代了一下,带着程处默、尉迟宝琪、杨康和100名骑兵,飞驰而去。
再说契苾高娃,在鸿胪寺少卿唐菲的引领下,求见了李世民,在达成了有关协议以后,照列由李世民为她举办了宴会。
契苾高娃的美貌同样引起了王子们的惊叹,不过,这次他们很小心,首先打听了她的底细,发现这位美女也早已经被三害之一的李旦拿下了。
几位王子心中无比愤恨,心道:“怎么好事都让三害给占了?!”
铁勒部王庭。
和李愔猜测的一样,契苾乌云真是遇到了麻烦。
原来,大唐朝廷和铁勒部以前达成的协议里,铁勒部不再保持自己的常备军,铁勒部驻地的防务交由大唐阴山都护府接管。
铁勒部的驻地现在属于苏定方的阴山东路行军道管辖。
长久以来,大唐官兵和草原民族都是处于敌对状态,双方结下了很深的仇恨,不是朝廷一纸命令就可以平息的。双方都对对方十分防范,矛盾冲突自然不可避免。
不久前,双方就真的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第一把六十二章 截杀
铁勒部王庭。
契苾乌云刚刚回到王庭,大长老契苾章鋆、丞相真德南、长老胡尔勒、契苾哲罗等人,就向她汇报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在斡难河中段,铁勒部的一个部族驻地,唐军的一个守御所千总赵猛,奉命到该部族驻地修建守御所营房,准备在此地长期驻扎。
由于长久以来的民族之间的积怨,他们和当地牧民的关系不很融洽。
有一天,几名士兵因为一点小事,和当地牧民发生了冲突,唐军士兵打伤了一个牧民,结果被大群的牧民抓住,殴打。
守御所千总赵猛接到消息,带兵前来救援,又反过来抓了不少的牧民。这下,就捅了马蜂窝,成千上万的牧民包围了守御所,让他们交出被抓的牧民。
阴山东路行军道总管苏定方接到报告后,一面紧急动员备战,一面亲自赶到铁勒部王庭,求见大长老契苾章鋆,紧急磋商。
契苾章鋆一面派人追回契苾乌云,一面接待苏定方。
契苾章鋆和苏定方经过简单商议,决定各自约束自己的人马,对双方参与斗殴的人员,自行处理。这样,就暂时平息了事态。
然而,事情绝不止这么简单。
苏定方认为,既然朝廷已经规定了铁勒部不再保持自己的常备军,那么,牧民手里的兵器就应该上缴。他也就这么向契苾章鋆提出了这个意见。
苏定方这样考虑,也有他的道理。毕竟牧民手中掌握着大量的武器,始终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契苾章鋆把苏定方的这个意见,同部族长老们一说,立即就遭到了强烈的反对。此时,铁勒部的牧民们,对大唐还不信任,苏定方这种缴械的做法,令他们十分担心。
苏定方一方面做好了武力解决的准备,一方面将情况上报给了都护府的大都督李绩。由于路途遥远,此时,还没有接到李绩的答复。
契苾乌云是铁勒部的可汗,她首先要维护铁勒部的利益,她决定立即武装牧民,如果苏定方强行缴械,就武力对抗。
这件事十分严重,如果铁勒部的事情处理不好,整个草原民族都会失去对大唐的信任,这样,突利部和薛延陀被打散的部族都将和大唐敌对,草原上将永无宁日了。
苏定方听到铁勒部进行战争动员,担心受到攻击,马上组织军队备战,双方的大规模冲突一触即发。
此时,李愔正在马不停蹄地在草原上狂奔。
于此同时,阴山都护府大都督李绩,接到了苏定方的报告,吓了一跳,他一面派人飞马禀报朝廷,一面亲自赶往铁勒部王庭,此时,他也在草原上狂奔。
在打垮了薛延陀部可汗夷男以后,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原薛延陀部王庭总管孛贴,他不是薛延陀贵族,职位并不算很高,可是此人极有心计,是个不容忽视的人物。
在夷男被擒获的那天,孛贴看到夷男大势已去,于是在半路上就带着自己的亲信偷偷溜走了。
他在担任薛延陀部王庭总管的时候,贪污了很多钱财。他取了这些钱财,投奔了西突厥可汗咥利失。
咥利失眼看着大唐正在逐步控制草原,知道下一步,目标就会针对西突厥了。他不甘心出现这样的局面,正准备破坏唐朝统一草原的进程,孛贴的到来让他如获至宝。
咥利失任命孛贴为持节副使,专门处理与草原有关的事务。
薛延陀兵败之后,部族四分五裂,大部分部族首领就臣服于大唐,接受了唐朝给予的官职,加入了阴山都护府。还有一些跑到大漠边缘,甚至越过沙漠达到西域。
孛贴潜入草原活动,成功地为西突厥收拢了部分薛延陀部族,加入了西突厥,总数达到了1.2万余人,受到了西突厥可汗咥利失的赞赏。
孛贴为了巩固自己在新主子心目中的地位,就像一个阴魂一样,在草原上游荡。他四处煽风点火,寻找机会,破坏大唐与草原部族的关系。铁勒部出现的这个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了。
阴山都护府,是孛贴重点监视的目标之一,李绩前往铁勒部的行动,没有逃过他的眼睛,他马上部署对李绩的截杀。
李绩担心铁勒部误会,不能带领大军前往。随身就只带了200名骑兵,赶往铁勒部王庭。
孛贴手下有一百多名西突厥武士,他联络了一个准备投奔西突厥的部族首领,从他那里借兵500名,前往截杀李绩。同时,他派人前往铁勒部去散布消息,说李绩正在率领大军前往铁勒部,要血洗铁勒部。
这天中午,烈日当头,草原上十分炎热。
李绩等人一直奔驰,在经过了一条小河之后,他看到前方是大片的蒿草,足有一人高,顿时心生警觉,放慢了马速,掏出李世民送给他的望远镜,进行观察。
李绩是大唐军中出来大将军李靖以外,能够和侯君集并列的第二人,要单论智谋,他还在侯君集之上。他少年时就曾经杀死欺负他父母的官员,被判流放,途中逃走,上了瓦岗寨。
后来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经验十分丰富。他对危险有种天然的预感,正是这种预感,多次救了他自己和同伴的性命。
这几天,他隐隐约约地感到有人跟踪,此时看到前面的蒿草地,觉得危险在迫近。
他用望远镜观察了一阵,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但是他仍然十分小心地派出一小队士兵,前去搜索。
李靖带来的这200名士兵,是他的卫队,全部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兵了。看到大帅如此小心,他们立刻开始戒备起来。
李绩用望远镜,目光一直跟随着前去搜索的士兵,仔细观察他们的情况。
突然,他看到一名士兵中箭倒下了,接着其余的士兵们喊叫起来了:“大帅,有埋伏!”
随着喊声,四面都出现了敌人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