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4 章(1 / 1)

异域人生 西北苍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短的五个月的时间里,一条初具规模的、可以允许一辆卡车通行的公路就横贯在中州、泽州的腹地了,从泽州的码头上一直通到了明扬城下。

而那二百辆卡车,则早已经加上了碧泉岛自己炼制的汽油,虽说李明的炼油厂生产的燃油大部分都达不到汽油的标准,而且油品中的杂质更是非常多,但是李明这次带来了不少检验设施,其中就包括油品检定的检验设备和药品,因此经过他的精挑细选,一批油品被挑选出来倒进了汽车的油箱,好在国产卡车也不是特别娇贵,汽油的燃值虽然达不到标准,不过还是能够驱动汽车前行的。

大军出发前的准备折腾了半天,将近中午时才浩浩荡荡的从明扬城下的大营中开出,负责留守的曹豹、卓君豪等军官以及黄三、马林威等行政官员纷纷在道路两边同李明一一握手道别,目送着李明的大部队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中。

由于有了平坦的公路,李明部队的行军速度并不慢,二十天的时间,他们就翻过连山,越过三环城地区,通过沼泽密布的泽州,来到了位于泽州中部的岚江码头。

此时的岚江码头早已经被改造成为一个有十个船坞的大型码头,为了迎接李明大部队的回归,此时码头上已经排满了大大小小的战船,水路运输部长王涛早就在码头上翘首以待,看到李明部队当先开路的游骑兵,他立即命令所有人员做好靠岸准备。

运送李明部队的船队在岚江上顺风飞驰了四天四夜,终于进入了宽阔的半山湖,看着眼前豁然开朗的湖面,李明的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丝亲切感,半山湖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随着这段时间他越来越忙,离开这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每次回到这里,都让他产生一种非常亲切和安全的感觉。

碧泉岛码头上此时是彩旗飘扬、鞭炮齐响,密集的锣鼓声和众人的欢呼声响彻云霄,这次李明回岛是最风光的了,全岛的居民几乎倾巢而出,在码头上、道路边组成了一片人的海洋,宽阔的碧泉岛中央大道两边,密密麻麻的挤满了人群,大家脸上都露出欢畅的笑容,高声的呼喊着李明的名字,这种场面,几乎让李明怀疑是不是到了当年的文化大革命时代了。

热闹非凡的欢迎仪式进行了多半天,李明心中虽然心急如焚,但还是不得不装模作样的坐在事先搭建的高台上接受众官员的觐见以及民众代表的献礼,闹得李明几次都想冲着圣手王发火,这种华而不实、耗费时间的表面文章实在是推广不得,否则会让各级官员争相效仿的,到那时候,恐怕再要禁止就很困难了。

好在李明的军官一个个都训练有素,在李明接受众人膜拜的时候,他们就指挥舰队改道另外一个码头,有序的将李明的二百辆卡车和十多万部队卸下船只,碧泉岛上鼎沸的声音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

临近傍晚,碧泉岛码头的欢迎仪式才算结束,满心不快的李明辞别了众官员和依然在欢呼的百姓,在亲卫队员的护卫下匆匆的回到了拥月山庄。

拥月山庄中,张瑶和蔓儿早已经在泉边的凉亭中备好的酒菜,但却直到傍晚才等到李明回来,本来两人都是满肚子的不快,但是在看到李明的一刹那,这种不快却都转化成了滋味不明的泪水,不约而同的,两个人一齐扑入了他的怀抱。

体会着温香满怀的感觉,李明暂时忘却了刚才的不快,张瑶自不多说,对于蔓儿能够放下矜持主动投入他的怀抱,李明还是非常感动的。

一夜无话,李明过完了缠绵的一晚之后,第二天中午匆匆的下山了,这一次,他将张瑶、蔓儿和众官员召集在一起,商讨下一步的计划。李明已经决定,回到之后就马上带领亲卫队员和庄崖前去增援林家庄,因此,张瑶和蔓儿必须继续代理领导工作,在临行之前,他必须将一些紧要的事情交代清楚。

两百辆卡车的物资总算是运送回来了,这些物资凝聚了现代社会的简短的科技,有些东西就连李明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好在这次回来他搜集了所有相关的资料,加上他车载电脑里面储存的知识,足以能够让大部分的东西在碧泉岛安家落户,当初自己离开时,为了避免碧泉岛的工业污染,已经责令手下将污染严重的炼油厂和钢铁厂、玻璃厂搬到了铁山和水晶矿之间的那块空地上,如今碧泉岛原来的旧址正好可以安装新的工业设施,首先他就要把新式的炼油设施和采购的大型汽轮机和发电机安装就位,这方面的工作就只有交给工业部的那些人干了,这两年以来,岛上培养了不少高级的技术型人才,使得李明的负担大为减轻。

至于李嵩和李清的战局,李明从出征开始就一直都在严密的关注,虽然李嵩征集了八十万大军,而李清仅仅有十多万新兵,但是凭借着手下谋士和将领的策划,李清硬是凭借着十五万新兵将李嵩的大军堵截在了他的封地里面,同时,李清从为数不多的部队中抽出了两万人在李嵩的后方频频骚扰他的补给线,让李嵩犹如陷入泥潭一样进退两难。反观李嵩,虽然有八十万雄兵,但是他却没有一个得力的手下为他领兵作战,御林军虽然强大,御林军将领虽然善战,但是这些人谁都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李嵩登基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还是在李明的指挥下完成的,同时,由于征集的部队鱼龙混杂,管理上有非常混乱,造成大军的效率非常低,往往一个地方的驻军正同敌军作战,可相距不到十里的其他驻军却没有办法增援,一是命令未至,二是侦查不利,李嵩多年来并没有培养出什么好的将领和谋士,这一点和李清正好是相反的,在他的野心以及刘章的协助下,封地里早就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将领,因此这次李嵩的出征,虽说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但如今却陷入了胶着状态,八十万大军每天的消耗将李嵩折磨得痛苦不堪。

根据每天情报部门的汇报,李明断定李嵩和李清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结束战争的,因此,他要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