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1 / 1)

第七十六章

  程沐在大理寺的牢狱之中见到了书注的主人。

  程沐样貌生的俊秀,身上瞧不出儒生的迂腐,倒有儒生身上的书卷气。

  举手投足仿佛都是照着端方君子丈量而生。

  因还年轻未经世事,欠些学富五车的丘壑,多些少年人的意气。

  “下官乃翰林院的修史官程沐。今日寻大人来是心中疑惑未解。”

  赵嫣此时已是阶下之囚,程沐仍照旧例自称一声下官,便可窥其修养。

  他七日七夜看遍赵嫣的书注,眼中尚还残留殷红的血丝。

  牢狱中的人身着囚服,发丝散着,病容冷淡。

  简陋的案台上一盏红蜡影影绰绰,听到他的声音抬起脸,昏灯映衬下容颜如玉,眼中的森沉被潋滟烛光所覆盖,让他看起来不像传闻中欺主之人,倒是更像哪家教养良好的美公子病在绣塌上,宽大的袖下隐着一双雪白的腕子,让人心生喜爱。

  程沐到底年轻,不曾见惯风月美色,耳尖轻轻一颤,红了大半。

  猛地咳嗽了声,眼遂移开了那双雪白的有些勾人的腕子,落至别处打量。

  程沐粗通医术,这般一瞧便瞧出了别的,知眼前人如今已是大崩之兆,不免面露惋惜之意。

  “修史?”

  书注的主人似乎有些疑惑,眉头轻轻扬起,明灭的烛火黯了下来,于是眼中被覆的森沉寒气乍现。

  “下官看完了大人所有的书注。”程沐答。

  见赵嫣没有说话,便又道,“下官想知道岂因祸及而避之的因。”

  “与你有何干系?”

  他二人之间隔着狱中的梁木,程沐靠近了几步。

  “大人不肯说也没关系,我观大人书注七日七夜,如今虽第一次见大人,却更觉得像是久别重逢的故人。大人行文颇有风骨,并不似那等奸佞之人,人的嘴和脸可以骗人,人的笔骗不了人。大人年少有青云志,至今初心未改,究竟缘何走上岐路?”

  程沐的喉咙有些干涸,眼中几分执拗,“史官修史,若不能留给后人真正的史料,修史的意义何在?”

  赵嫣瞧着程沐摇头,“翰林院果真都是迂腐书生。”

  史官修史不过是给帝王背书,有多少真章可流传?

  程沐倒是驳道,“大人曾经也在翰林院呆过。”

  他认真的举证反驳,用的是陈述事实的语气,并不令人生厌。

  赵嫣目光中竟有些迷惘和怀念。

  他在翰林院的日子,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那时他的老师林汾还在翰林院任职,同僚虽然迂腐,也正因为都是些迂腐儒生,倒少有勾心斗角之事。

  若一直在翰林院,赵长宁是否也会一直这样天真?

  眼前的程沐竟让赵嫣生了几分微妙妒意。

  那妒意不知从何而来,倒让赵嫣心中发笑,又徒生悲切,轻轻咳了几声,脸色便又泛青白。

  程沐把手中的手稿递了过去,“这是两个月前大人幽禁于赵家时候,翰林院的笔录。”

  “首辅赵嫣,承平二十八年生人,于外祖处荫庇,建安二十年入内阁,言行无状,生性嚣张,因受先帝宠幸,建安二十五年为内阁首辅,先帝薨,欺压少帝,逼杀贤王,把持朝纲,穷兵黩武,列罪百余条,于永历三年六月为少帝发落。”

  赵嫣一字一句读完史官笔下他的一生,神情淡漠的像是卒读别人的悲喜,话音落下的时候,他平静地瞧着程沐,“这里面,哪一个字是假的?”

  程沐恍然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

  木已成舟,盖棺定论,再追问前因毫无意义。

  陛下要的是果,世人所见是果,于是赵长宁的因便只能长埋于地下扑尽尘埃,不见天日。

  “大人……”程沐嗓音有些艰涩。

  “我乏了。”

  赵嫣闭上了眼睛,额间细长的眉斜飞入鬓,若是贴上绯红的花钿,这一张脸比起男子便更像是清艳绝伦的女子。

  然就算是美貌的女子,又哪里能有这样的好颜色。

  细白的腕子撑住额头,沉重的铁链坠至肘处,乌黑的鬓发间隐约可见几缕白色,垂落了几缕在额前,身上散着因常年服用汤药才有的淡淡的药香。

  像幽寂的云苓。

  早闻内阁首辅男生女相,那时候程沐并不相信,如今见之竟也心旌摇荡,神思不属。

  程沐拿回了手稿,目光落在了手稿扉页“佞幸列传”四字,竟有些扎眼。

  程沐终于对赵嫣道,“已知天命便不尽人事,非史官所为。”

  赵嫣沉沉闭目,尚不知是否听到。

  于大理寺出后,程沐扎进了翰林院。

  翰林院是天子草拟诏书,撰书修史之地,网罗诸多传世史料与皇室密册。程沐行至一列,上书建安史册四字,建安年间所有文官笔录与记载均收录于此。

  他一册一册翻过去,皆是些歌功颂德之本。

  直到目光落在一本起居注的分册上,神色微微一动,伸手拿起了分册。

  起居注用于记录帝王生前言行,日耕不辍,并不外传他处,只做史官修史之用。

  大楚帝王的起居注均由近宦所注,那作这本起居注之人便是先帝的大太监常平。

  常平已在君权与相权的争夺中身死。

  起居注晦涩难读,先帝即位后二十七年的光阴,九千多个日夜分疏成册,程沐通篇卒读下来,又是两夜未眠。

  翻至最后一页时,年轻的史官双眼布满红丝。

  他站直了身子,揉了揉眉心,眼前一黑,险些栽倒于脚下的一卷卷凌乱置放的书册上。

  先帝的起居注缺失两日。

  建安十六年腊月初三。

  建安二十五年腊月初八。

  建安十七年赵嫣入内阁。

  建安二十五年冬赵嫣任内阁首辅。

  装订的缝隙间还残留被撕后参差不齐的碎屑。

  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被撕的起居注残页又在何处?

  程沐有一种直觉,他要找的因,就在那数页缺失的起居注之中。

  常平虽死,然如今御前顶替常平的戴高曾是常平手下的人。

  或许他能从戴高处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