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1 / 1)

第二十三章

  荣颖似乎爱极了从崔嘉这里打听赵嫣的事。

  渐渐的,赵嫣在他眼中的形象便不像纸片一样单薄。

  那张绝情又漂亮的脸被染上了新的颜色。

  过去的赵长宁竟然还有过那样可笑又可怜的梦想一一

  可笑是因为天真,可怜是因为怎么会有人把这种事当真。

  哪来的什么千古名臣。

  翻遍史书,明君贤相皆笑谈耳。

  背后层层权利倾轧,千万人的血,史官不会记,史书不会写。

  通常两袖清风,不肯摧眉折腰的人物,都被逼去采菊东篱下了。

  世道艰难,谁能在漩涡中守住本心?

  看看赵嫣现在的模样,便是他曾经天真的报应。

  荣颖这般淡淡想着,舔了舔唇,舌尖仿佛还残留着那日赵嫣留下的血腥味。

  荣三公子不知,世人弃如尘灰的,有时候可能是蒙尘的金玉。

  而这世上,再无人给一句公正的评价。

  赵嫣这些日子格外针对荣家,朝廷上荣家上奏的折子必然被内阁痛驳。

  内阁推行的新政依然被勋贵和士大夫咬住不放。朝政乌烟瘴气的一团。

  正如荣颖所想,荣家树大根深,动辄牵连许多势力,又有小皇帝保驾护航,纵然是赵嫣,短时间内很难撼动。

  京郊有条江,叫钱江,水质清可见鱼。

  江面有渔船。

  渔船上有一青年,身披蓑衣,细长眉,丹凤眼,散漫不羁的模样,衣襟半敞着,脚底的靴被踢在了一边,闲坐看着湖水中的鱼饵,只见涟漪四起,微微一笑,“鱼上钩了。”

  他将装鱼的背篓打开,又扔进去了几条。

  船夫也跟着笑,“大人今日收货颇丰啊。”

  青年笑了,眉眼都是弯的,“正是。”

  身边一梳着辫的小厮不屑的撇嘴道,“大人今日是走了狗屎运。”

  布衣青年瞪了这小厮一眼,这小厮倒也不怕他。

  船夫打开了一坛女儿红,朝着青年扔过来,青年随手一接,仰头灌了几口,便将酒坛扔在了一边。

  这青年正是刘燕卿。

  在他身侧,又一条鱼饵入了江心。

  青年回头一看,见赵嫣从船舱中出来,一张美人面,清清冷冷的,披着大氅,白色的狐狸毛衬着一张雪白的脸,在这江心被风微微吹皱了。

  “赵大人,您这鱼何时上钩?”

  赵嫣沉下了眉眼,冷冷睨他。

  刘燕卿低叹。

  却听赵嫣道,“暗杀是否可行?”

  刘燕卿微怔,“暗杀朝廷命官……”

  “不是命官,荣三。”

  刘燕卿想了想,“可行,只是听说那荣三公子最近身边时常带着崔嘉……”

  赵嫣手中的鱼竿骤然被扔在了地上。

  刘燕卿从那双漂亮的眼睛里什么都看不到。

  最后,他听赵嫣道,“那就把两个小畜生都绑来给我。要活的。”

  刘燕卿一双细长的眼睛看着赵嫣,笑了,“荣三公子做什么了?”

  赵嫣的唇紧紧的咬着,再没有说话,只刘燕卿看到,那张脸上,已经没有分毫血色了。

  刘燕卿便正色道,“出什么事了?”

  赵嫣没有说话。

  刘燕卿还想再问,赵嫣却恼怒的将桌上小厮新添的一杯茶水泼在了他脸上。

  “闭嘴。”

  刘燕卿脸上被浇了一脸茶叶,也不生气,状似委屈的样子,“赵大人也就仗着这张脸生的好来欺负我。”

  身边的小厮福宝翻了个白眼。

  赵嫣眼神静静瞧着江心,没多看刘燕卿一眼。

  刘燕卿同赵嫣相识日久。

  刘燕卿出身寒门,才高八斗,眼高于顶,喜打渔,好美色,这天底下大概没几个能让他瞧在眼里的。

  十四岁的时候凭借着一首洛阳赋名扬天下,在秦王门下做门客的时候只花钱不干活,连秦王都使唤不动,后被扫地出门,还被秦王府中的人搜光了身上的银子,辗转做了一个月的乞丐流落京城,被赵家的老管家赵东阳心生同情捡回家中。

  赵嫣知他声名,提到身边做了谋士。

  后来将次辅的位置给了他。

  刘燕卿并非知恩图报之人。

  他只觉得对着赵嫣那张赏心悦目的脸总比对着秦王那张凶神恶煞的脸强很多。

  秦王就是一个一毛不拔的奸诈小人。

  赵嫣不懂刘燕卿。

  正如同刘燕卿不懂赵嫣。

  又一条鱼上钩。

  刘燕卿微微一笑。

  赵嫣顿了顿,没有做声。

  到最后,赵嫣的鱼竿一条鱼都没上来。

  赵嫣有些恼怒,“不钓了。”

  刘燕卿挑眉,“张叔,咱们把赵大人送回岸上。”

  “好嘞。”

  赵嫣落了岸,岸边赵家的马车就在附近。

  “刘燕卿,要活的。”

  赵嫣在岸上强调了遍。

  刘燕卿笑着挥挥手。

  转了身,看着自己刚刚钓上来活蹦乱跳的鱼,顺手往船上一扔,盯着那条死鱼啧啧道,“真是条蠢鱼,都不会往他鱼竿上咬。”

  世人诸无趣。

  连鱼都如此无趣。

  刘燕卿摇了摇头,细长的丹凤眼底带几分厌世,旋即想到赵嫣薄怒的模样,“倒也不是全然无趣。”

  懒懒散散的,让小厮福宝摇着船往江心去了。

  作者有话说:

  荣颖似乎爱极了从崔嘉这里打听赵嫣的事。

  -

  刘燕卿:听说你们都在找我?(折树枝)

  (哈哈哈这厮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