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1 / 1)

第一百六十九章

  楚钦的衣袍猎猎响动,腰间的银刀亮如弯月。

  “我可以将赵嫣留下来,但有几个条件,陛下若是做不到,我今日拼着一死也要杀出重围, 赵嫣若是死了,我便将他葬在西北的土地上,西北的土地有数万马革裹尸的英灵,他在地下也不会孤单。”

  楚钰扬声道,“什么条件?”

  楚钦的声音像枯枝被雪覆压折断,“赵长宁留在京城刘府养病,不入宫中。”

  楚钰蹙眉,到底应下,“可。”

  楚钦又道,“陛下以楚家列祖列宗起誓,绝不违背赵嫣所愿。”

  楚家的男人从不轻易立誓。

  楚钰盯着楚钦,缓缓举起手指,字字有力道,“我以楚家列祖列宗之名起誓,若违他所愿,皇嗣必起征伐,江山后继无人。”

  “还有最后一条,三年之后,我来接他。”

  说这话的时候,楚钦眼落在怀中的赵嫣身上,冷硬的目光柔软下来。

  多日的赶路让他下巴冒出青色的胡茬,衣袍皆有破损,锋芒依旧凌厉。

  身着银甲的楚钰脸色阴沉,“小皇叔真是好算计。”

  楚钦叹息,“陛下若不应下,也没有什么好谈。左右我已经是反贼,这楚家的天下被祸害成什么样,与我有何干系?”

  锃亮的刀闪过寒芒,银甲与黑甲的影子在地上已经交叠,只等一声令下掀起血战,而血战之后将造成何等后果在场的人心知肚明。

  沉默的对峙持续很久。

  马背上的年轻天子终于道,“朕答应你,若到时候他还愿意跟你走,朕亲自将人送至西北。”

  楚钦将赵嫣放在马车上,马车上有绣着青花的软枕与浸润药材的熏炉,赵嫣在香气中沉睡,神情如堕噩梦之中。

  楚钦心脏颤动,看了福宝一眼,“你跟着他好好看顾,若出什么事,切记传信与我。”

  福宝行礼道,“谢过殿下这些日子的照顾。我家大人会看好公子,殿下不必太过忧虑。”

  赵茗看着马车内的赵嫣道,“就这样把人送回京城?”

  楚钦苦笑,“你要看着他死吗?”

  赵茗咬牙,到底无话可说。

  只要赵嫣活着,他能不能见到有什么关系?

  人生在世除了阴阳两隔还有什么好怕?

  赵茗眼睛不眨一下,心知错一错眼珠便是三年寒来暑往。

  “我能不能留在京城?”

  楚钦摇头,“西北军有一兵一卒留在京城就是给冀北之盟埋下隐患。他既然不希望再起刀锋,能太平多久便是多久吧。”

  狼烟因赵嫣而起,亦因他而终。

  赵茗眼中通红,仿佛要坠出血泪。

  一拳头砸在马车车辕上,皮肉被坚硬的木石寸寸撕裂。

  “怎么会变成这样?明明就剩下最后一步一一”

  楚钦掀下轿帘的手迟迟不肯收回。

  马车中被妥善置放的赵嫣蜷作一团,纤薄如纸。

  楚钦遂想到了方才死死拽着他衣袖的手指,仿佛被勒住咽喉。

  赵嫣病重,然而不知哪里来这般大的力道,即便是楚钦一根根手指掰开也废了不少的力气。

  这帘子一放下,再见便是三年之后。

  楚钦闭目,只觉锥心刺骨。

  到底狠心扔下帘帷。

  赵茗猛地伸手又掀起,高大的青年声音哽咽,“让我再看他一眼。”

  帘帷再度落下的时候,赵茗红着眼眶冲着楚钰喊道,“狗皇帝,是你们皇室欠着他!要是出了什么事,我必定取你项上人头!”

  楚钰恍若未闻,他只是盯着那辆马车。

  马车中的赵长宁离他越来越近。

  给他心中播下毒种的十一回来了。

  楚钦立在风中如一座仰止高山。

  身后是黑甲昂扬的军旗。

  “若这三年赵长宁有分毫差池,便是西北铁骑踏破京师的时候。”

  每一个字重愈千金。

  马背上的天子冷笑道,“楚钦,你以为你是谁?”

  他的生母楚钦妄图染指。

  他的江山楚钦妄图染指。

  连十一也……

  楚钰眼神复杂地盯着楚钦。

  “小皇叔 ,早知你我今日走到这般地步,当初在火海中又何必拼死救我?”

  楚钦笑了。

  当初如何能知今后事?

  他小心翼翼隐瞒的,无论是与骊妃的过往,亦或是赵嫣未死的真相皆暴露于人前。

  涌动的风声中传来楚钦谙哑的声音,“我从未后悔救过你。”

  楚钰马背上的身影一顿,竟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走到这一步,错的人究竟是谁?

  天家无情罢了。

  皇室之人的宿命,注定要因争夺而渐行渐远,分道扬镳。

  而这已经是相比你死我活最好的结局。

  硝烟滚滚,尘土飞扬。

  八千银甲离开的时候带走了一辆马车。

  野旷日暮,雪水上有泠泠波光跃动。

  楚钦立在界碑前,身边只剩下他的黑甲。

  楚钦干裂的手指轻轻碰了碰界碑,投在枯黄草地上的剪影似乎在沉默地背负巨大的痛苦。

  他低声道,“赵长宁,你在和谁说恩断义绝?”

  喉间有浓烈的血腥蔓入唇齿,楚钦生生吞咽了下去。

  而那股腥气久久不散。

  远处的驼铃叮铃作响。

  雄鹰在广袤无垠的天地间盘旋。

  牧羊人归家时候哼着塞外悠扬的小调。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骆驼和羊群都在。

  西北变回原来的西北。

  唯独不见赵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