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2 章(1 / 1)

大修真时代 殊同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会,玉浆无味。

【子丹进馔肴正黄】

馔,上文玉浆也。黄庭之真人字曰子丹,玉浆落于黄庭,此时玉浆化为黄芽。

【乃曰琅膏及玉霜】

玉浆落于黄庭之象也。

【太上隐环太素琼】

谓绛官重楼十二环,即喉咙也。中有八素之琼液也。绛宫重楼十二环中有八素,可致津。

【溉益八液肾受精】

能滋八液入肾,化为玉精。

【伏于太阴见我形】

肾为太阴,阳伏其间,为少阳。是受胎之形也。

【扬风三玄出始青,】

扬风,感化也。精气神三元受感而通玄,青言万物生气。三玄得生气,其色青。

【恍惚之间至清灵】

恍惚之间,自然得至清虚之境。言阴阳变化微妙。

【戏于飚台见赤生,】

真阳结就之炁,化为赤子。赤子,真人也。飚台,阆风台。神仙之游集也

【逸城熙真养华荣】

逸,隐藏。城,喻身体精气神。颐,明也。内守精气神,光华自现。

【内盼沉默炼五形】

希睹真圣,还视内观修炼,形体神气长存。

【三气徘徊得神明】

三田气运行不休,自于神灵相通。

【隐龙遁芝云琅英】

皆为灵液名称。云琅英,脾气之津液。

【可以充饥使万灵】

芝英能使不饥,驱使众灵服气。道成役使鬼神。

【上盖玄玄下虎章】

服炼道成天,降神虎玉章也,神仙之服御也。

沐浴章第三十六

【沐浴盛洁弃肥薰】

此入静持经之法也。盛字,古之净字,肥,鱼、肉。薰,五辛也。

【入室东向诵玉篇】

太帝在东故也。

【约得万遍义自鲜】

遍数既足,功多则义自明。

【散发无欲以长存】

潇然无欲而得。散发,无为自得之意,无外**而已

【五味皆至正气还】

神凝液流,正气入藏成五味,而俱至也。合五为一,自然之道。

【夷心寂闷匆烦冤】

不见有心,自然无闷。闷静也寂然清静。老子曰,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过数已毕体神精】

读过万遍,则身入虚妙。

【黄华玉女告子情】

丹田之神示其经意,丹田阴神与其言也。

【真人既至使六丁】

黄庭神至,役使六丁。真人,指神真。

【即授隐芝大洞经】

隐芝,英芝。秘而不宣之内药。

【十读四拜朝太上】

《玉精真诀》曰:《东华玉篇》者,必十读四拜。玉篇,谓此文。

【先谒太帝后北向】

太帝在东,七元居北。

【黄庭内经玉书畅】

如上修习朝拜,则使黄庭道成,玉经理通。

【授者曰师受者盟】

此言持经功著,可以为师授人也。

【云锦凤罗金钮缠】

信誓之物。

【以代割发肌肤全】

古者为盟誓不妄传,当割发歃皿,今代以云锦使全肌肤也。

【携手登山歃液丹】

如传丹经,歃血立誓,学神丹金液者,必先重盟而后传授。

【金书王景乃可宣】

立盟,乃可宣传神仙法也。

【传得可授若三官】

三官者天地水。 传人要向三官禀报。

【勿令七祖受冥患】

授非其人,七祖受殃。

【太上微言致神仙】

此经可尊可贵,乃神仙之道。

【不死之道此其文】

存神观想法

《内景经》还对《存思法》进行详细阐述。早期道教《太平经》中就有存思五脏神万病都可消除的说法,《内景经》继承这一思想并加以进一步发挥。认为“存思百念视节度”,即要求存思身中百神,呼吸上下如一而除杂念。并认为“可用存思登虚空”,这是把存思之法当作学仙之道。可以说,存思是道教上清派典型的修炼方法,也是《内景经》的核心内容。所谓存思之法,《内景经》中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指存思身内诸神,另外指存思身外之物。

道教认为人体多神,而以五脏神为主,故重视存思五脏神的色、形、气、服饰、姓名等。《内景经》对于存思心、肝、脾、肺、肾等五脏神,都分别加以论述,其中对存思心神的论述最多。如经中述道:“心典一体五藏(脏)王,动静念之道德行,清洁善气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栋梁,昼日曜景暮闭藏,通利华精调阴阳。”这是认为心有神灵,且是五脏之王,倘若经常存思心神,那么阴阳和顺,脏腑调匀,均无疾病。存思肝神:“肝气郁勃清且长,罗列六府生三光,……五色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自相望。”

肝属东方木位,主青,故肝气旺盛清而且长时,如东方之木主春,肝为生气之本,闭目冥想生气遍照体内五脏之腑,与脏腑相应,上为五色云,如日月星辰光亮明彻,久久即可自己内视脏腑。“内视”是存思法中一种重要思想,就是指修炼者闭目存思,潜神入定后,内观形体,神气充溢而使体内朗然洞彻的景象。关于存思脾神:“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黄衣紫带龙虎章,长精益命赖君王,三呼我名神自通。”脾居中宫,存思脾神,即可增长精气,延长寿命,心虚洞鉴,神灵自通。关于存思肺神:“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云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同之不己形不滞。”肺为金宫,在五脏之上,状似华盖。

童子、白云都是指肺神。当喘息不定呼吸不畅、身体不快时,就赶紧存思肺神,便能调和六气而无灾害,常用此道,可保形体不枯衰。关于存思肾神:“肾部之宫玄阙园,中有童子冥上玄,……苍锦云衣舞龙幡,……百病千灾急当存,两部水王对门生,使人长生■九天。”肾为水宫。玄阙园,喻指肾之外形。童子、水王都是指肾神。当人正生病时,就应立即存思肾神,这样便能逢凶化吉,免除疾病而能升天成仙。

“三丹田” 《内景经》提出“三丹田”之说。关于三丹田之名,在此经之前的早期道教籍中尚未出现。《太平经》、《大洞真经》提到泥丸、心、脐等与之相关的名称,只有到了《内景经》才明确提出“三丹田”的概念。丹田有上、中、下之分,故合作“三田”。每一丹田中各居着一位神,故有“三神”。又因丹田之室,方圆一寸,故称寸田,下面分别简介三丹田。

一是关于吐纳行气的方法。《外景经》在《内景经》的基础上,继续强调这方面的内容,如“象龟引气至灵根”,“呼吸庐间入丹田”,讲的是人应当效法长寿之龟,引气到丹田,以保持体内元气。又如:“人尽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呼吸庐间以自偿,子保完坚身受庆”,讲的是常人都吃五谷,品五味,而修炼黄庭经者的形状只食太和阴阳气,以充实体内元气,经常这样做,就会使元气充足,神气合一身体健康无损。

二是关于咽津和宝精、固精的问题。道教常称津液为玉液、玉浆、醴泉、灵液等,认为此液由炼气而产生,是五脏之精华,甜美清香。若人们勤加修炼,漱津咽液,那么就以去病防病,强健身体。《外景经》很重视津液的作用,如“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