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難。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意念總是往外的,通過感覺器官往外散。現在要學會往回收。你要是不用勁,光用意念往回收,收一會兒就跑掉。用上力氣則不容易跑神,而且只要形體做對了,氣就往回走。過去內家功練收視返聽,為什麼好多和尚、道士練一輩子也收不回去呢?他們不懂得各種肌肉的運動習慣都是往外放的。接收本來是往裡邊接收,可你一睜開眼睛,還得往外放。現在我們要通過練功把原來的肌肉運動習慣改成往裡邊縮,通過肌肉使勁往回縮,逼著氣往裡走,把氣收進丹田。這種肌肉往一塊收縮集中的練法既符合太極拳的”命意源頭在腰隙”,又符合形意拳要把周身之氣縮回丹田裡邊來。這樣練一段日子之後,神就不容易散了。把外放的神返回到身體當中,神返回身體當中,氣自然就回來了,所謂”神返身中氣自回”。直腿坐放鬆法要求意念往命門集中,這本身也符合練內功的”神返身中氣自回”的要求。所以直腿坐從練武功到練氣功,都非常好。當然,僅有好方法還不夠。練功夫得有個過程,不能急於求成,必須長期堅持苦練基本功。如耿誠信練明勁、暗勁、化勁練了十五六年,僅明勁就練了五六年。
其實光練明勁就能使功夫持續上長,並能練出大本事。像練形意拳的尚雲祥在李存義的弟子中算是佼佼者,而他一輩子總是練明勁。作為一個拳家,練拳已達到較高層次,這時他作用到外面的勁不再是一般的力量,而是意、氣、形結合到一起的整勁。整勁的形成要快。好像皮膚觸火星,也好像平時受涼打冷戰,全身猛一激靈,力氣爆炸發作,非常快。整勁打在對方身上,作用到一點上,那就是點力。而要形成這種力量,平時必須從明勁(剛勁)練起,因為到最後用的時候得剛,必須激靈一下,不能軟軟糊糊、慢慢騰騰的。好多人都挨過燙,被燙瞬間,腦子還沒反應過來,身體已經起反應了。從這裡面就能領悟那個激靈一下是什麼勁頭。練明勁能真正鍛煉肌肉的力量,而且這個力量要和腰部丹田連起來。所以千萬不要把明勁看作初級功而輕視它。
炼精化气秘法(二)
(二)自覺習練覺知運動,變自然本能為自覺智慧
1。從”意、力並用”到”用意不用力”
以前人家練十年形意拳能出高功夫,現在人們練一輩子也出不來功夫,原因之一是練拳時落到俗自然勁裡邊了。我們講練拳時要松靜自然。不使勁那個種松靜自然也是俗松靜自然。用力是剛自然勁,柔軟不用力氣是俗自然勁,所以你用力不對,不用力也不對。那怎麼辦呢?脫開俗自然勁。什麼是俗自然勁?太極拳講,不要用拙力,要把拙力化了。那怎麼不用拙力呢?練拳得練勁,氣和勁不等同。氣怎麼化成勁?說意念(元氣、元神)和氣相結合。怎麼結合?練捧氣貫頂法以意引氣,練形神莊以形引氣,練五元莊以音聲引氣,這些都是用純意念和氣相結合。光練氣,不把氣變成勁,雖能收到”氣血流通,白病不生”的功效,但終歸有缺欠。按過去的說法,這只是練了文武的體,沒有練用。
太極拳和形意拳都說,練功夫都是練的人本來的功能。人人都有神、氣,也都有知覺運動。但是你能不能自覺、主動地鍛煉知覺運動?我們平時老注意外邊,都屬外向性的運動,對裡邊這個運動過程不了解,不認識。練太極拳特別強調練知覺運動,或叫覺知運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覺在知的前面,知比覺更進一步。運比較小一點,動比較明顯。覺知是意元體接收資訊,運動是意元體發放資訊而形成的不同活動。練功時要很明確地知道這兩個資訊過程。把它練得很明確,很敏感。我認為太極拳裡邊講得最好的就是練覺知運動這幾句話。本來人人都有覺知運動,你要主動掌握它,把它練得更敏感。中和之氣本來人也有,以後慢慢變得不中和了。練形意拳再自覺地把氣收回來變成中和之氣。
將來把氣收回來之後,做動作時不再用力氣,用意念體察著裡邊動。以後我們練太極球的時侯,這兒一轉,你注意胳膊裡邊在轉,體會肩、肘、手裡面的變化。一旦感覺到裡面,意念和形體結合起來了,那就不是俗自然勁了。一般人使勁打人,力氣很大,但不知道裡邊勁是怎麼動彈的,那叫自然勁。太極拳講”用意不用力”。不使勁就出功夫?你看舞蹈演員跳民族舞,那是純純粹粹、地地道道的不用力氣,但他跳一輩子也不能一伸手把人打出一丈遠。所以”用意不用力”這句話有語病。演員先須進入角色,都會用意,他們也沒練出功夫來。用意用什麼意?怎麼用意?意念得非常充分。比如前邊有個人,這個人有三百斤,我用三百斤的意念打他。你要想用三百斤的意念,得摸摸三百斤,這三百斤的意念才用得上。你不知道三百斤是多少,你怎麼用三百斤的意念呀?一開始你要用你自己能夠達到的最大力量這個意念。我能搬一百斤,我就搬一下一百斤的東西,感受一下一百斤的力量,明確這個意念什麼樣,然後我在打拳的時候用一百斤的意念,但是不用力。好多人練了一輩子拳,功夫也沒上來,就是因為意念不夠明確。
練直腿坐放鬆法往回縮的時候,也要會用意念。先得會用肌肉使勁收縮。這麼做一方面為了往回收氣,另一方面為下一步用意不用力打基礎。將來我們養成了肌肉收縮的習慣,到了下一步,光用意念往回一縮,氣”呼-”就回來了。意引氣,氣引形,意念一動氣就動,氣一動形體就動。我們身體裡邊收縮的時候也是這樣,意念往裡收縮,氣就動,氣一動,形體就動。大家都見過端水盆扭了腰這樣的事例吧?他以為這是個空盆,就根據以前的實踐經驗調過來一斤的氣,一接觸盆,變成一斤的力。不料盆中有水,一斤力把它拿不起來。趕快調氣,把丹田氣往這兒一揪,傳送路上的氣也都變成力了。他沒練功夫,氣一下來不了那麼快,丹田氣跟不上,中間就斷了,癟了,那兒就疼。你以前端過水盆,習慣了怎麼用勁。這個勁也是由氣變的,但你對這個過程不知不覺,不知道它,這個勁就是俗自然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