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微微的歪了一下脑袋,用自己的小拇指掏了掏自己的耳朵,略带嫌弃的突然就凑到大监造的耳朵边上大吼了起来。
“你说什么!?你没吃饭吗?在这种地方你难道不应该要这么叫唤吗?”
“你是不是老的掉牙了,怕在朕的面前漏风?没事,你干的是技术活,不像是那些年轻的小子需要卖力气。”
“朕不嫌弃你!你别怕!”
嘿,你这孙子要不是皇帝,老子能立马打的你叫妈妈你信不信!
这监造老小子的胡子……都快被刘彻给气的翘起来了。
但是这世界上除了他妈,他奶奶,他死去的爹,还真就没有几个人能在他面前扎刺。
所以,庞监造也只能深吸了一口气,老而不死中气十足的就吼了出来。
“微臣在这里先要恭贺陛下,又得一奇人巧匠,他为我大汉王朝制造出了不输于匈奴长剑的神兵利刃!”
“此乃我汉朝军士之大幸,更是我朝廷百姓的大幸啊!”
“哦?是什么样的神兵利刃,快拿来朕瞧瞧!”
一听是这事儿,刘彻也顾不得继续找茬了,他眼睛立马就瞪得溜圆,盯盯得的瞅着大监造接下来的动作。
这位身经百战的大监造也真是不含糊,就在这么不着调的皇帝面前也是不疾不徐的……就从身后将那一组钢锭给抽了出来,如同献宝一般的递到了皇帝陛下的面前。
而此时的刘彻,却没有半分欣喜,反倒像是见了鬼一般的指着这根钢条讶异地问道:“这既是你说的神兵利器?你是不是也觉得朕年纪小,好欺负,打算诓骗朕玩儿呢?”
“这朝廷上上下下,都是那群老不休天天的提溜着耳朵的提醒,我知道,我这年纪行事没有经验,比较那些埋土半截的人来说处处都少思量。”
“可是,连你一个官署工坊的匠人,也打算糊弄着朕玩?”
“你是真当着朕的这个皇帝是纸糊的吗?”
这刘彻也挺有趣,他在面上已经不把自己当成个帝王了,反倒是在底下要求的还挺多。
到底伪装的不够彻底,骨子中的那傲气是怎么压都压不住的。
这不,工坊监造到现在一句话都没曾说呢,他自己反倒是跳起来了。
第0812章 大宝贝
看到小皇帝跳脚了,这胡子都灰白的庞老头就乐了。
事实胜于雄辩,他也不想多说,在对面小皇帝还在那愤怒的挥舞着手中的钢棍的时候,庞监造反倒是仓啷啷……就从旁边摆了一架子的成品刀剑里边随意的抽出了一把直剑,对着那根钢棍毫不犹豫的就劈了下去。
“当!”
火星四溅。
待到这碰撞结束了之后,就连那咋咋呼呼的皇帝陛下也不嚷嚷了,随着周围一圈的侍卫一起……凑头朝着那根钢棍的方向瞧去。
这一瞧,可了不得了。
那根钢棍是分毫未损,而那把刀却是在细微处有了微微凹陷的趋势了。
“嘶……”
一阵阵的倒抽冷气齐刷刷的响起,就跟集体牙疼一般的蛋疼。
而站在圈内中心处的皇帝陛下的反应尤其夸张,他在见到了这种情景之后,竟是立刻就收回了手中的钢棍,像是得到了什么稀罕物件一般的死命的抱在怀中,仔仔细细的摸索了起来。
“嘿嘿,这还真是一个好宝贝啊。”
“这是谁锻造出来的,又叫什么名字?这还没打造成兵器呢就这般的坚固,那若是用这坯子做一把大剑……”
“到时候那该有多么的威风啊。”
“若是两军对阵中,手持差不多模样的兵器,在双方这么一对撞的时候,再出其不意的这么一砍,嘿嘿,立马阴死那群草原蛮子!”
“赏!该重重的嘉奖!能造出这种东西的人才,才是对这个朝廷和国家真正有用的人呢!”
皇帝陛下十分的开怀,直到这个时候,一旁的庞监造才慢慢腾腾的将这些钢锭的来历给说清楚了。
“陛下,此钢锭的命名还未曾询问出来,因为锻造出此等材料的人,并不是朝廷官署兵器作坊中的匠人。”
“他来自于民间,乃是挂靠在平县郡官办作坊点下的一个小铁匠铺子。”
“在那铺子里,锻造出这种钢锭的匠人,不但掌握了臣手中所拿着的这种材质的钢料的炼制技术,他可能还发明了另外一种比这种料更为坚固的料锭冶炼法。”
“并且,他是分批分次,多回的朝朝廷上缴。”
“所以,臣以为,这位匠人应该同时掌握了多种不同于现在的铁锭的锻造方式。”
“而这位匠人之所以如此的行事,怕是也存了想要直达天听的想法。”
“怕是自己的功绩被莫须有的人给贪占了,才选的下下策。”
“我想,这名匠人一定是有着不得已的难处,所以,微臣认为,陛下若是有空,理应为其颁发一道嘉奖令才是。”
“这样不但体现了陛下的求才若渴,更昭显了朝廷对于这种材料的炼制方式的重视啊。”
“依照微臣的想法,陛下应该将这种冶炼术收归到朝廷所有,更应将此名工匠特招进官办的工坊,以避免这种神兵利器的锻造材质无意间外流。”
“这技术若是传到民间,倒是不妨事,等闲的铺子中不会有大量的器料来源,但是若是被匈奴人知晓了……”
下面的话大监造也不用多说,这群草原蛮子们愚昧无知,凶狠残忍,但是他们只一点做的就比现如今的大汉要好得多。
那就是不杀工匠,高薪善待。
若是有真本事的匠人被他们给查探到,这群匈奴人就会想法抓回去了,好吃好喝的伺候着,高官厚禄的供奉着呢。
就因为这个,那个刚刚完成了大一统的匈奴人,在与汉朝的军队对砍的时候,就从来没有怯过场。
毕竟,论起来兵器的精良程度,汉与匈奴,那只能说是半斤八两吧。
可是,反过来再看,汉朝的经济民生文化发展是怎样的,那吃风喝土,小半年没草就饥荒的匈奴人的发展,又是怎样的?
这样一对比,反倒是这边的朝廷,在对于匠人的重视程度上是很有欠缺的。
这若是一个迂腐的或是不查民生的帝王,现在肯定是把大监造的谏言给当成了耳旁风,没准在心底里还会嗤之以鼻的。
但是刘彻这个小子,却是难得的有想法的明主。
他反倒是十分认真的一点头,对庞监造的提议赞同不已:“理应如此。”
“待到朕回宫之后,就将嘉奖令和征召令一并给发下去。”
“只是不知道,咱们这官办工坊之中还有没有空余的位置给这位顾姓能工巧匠给挪出来。”
“对于这个人的安排,你更应该有发言权。你好歹也要跟我说说,免得我这调令发出去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