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8 章(1 / 1)

蓝白社 魔性沧月 2000 汉字|4 英文 字 2个月前

雨天会从水里出来,这便是‘出入水则必风雨’。

  包括各种异兽的‘见则大水’、‘见则大旱’之类的,都是相同的原因,即因为有风雨,有大旱,有大水,异兽才出现。但山海经的作者却让异兽背了锅。

  以上,就是些很科学的东西。

  既然这么科学,我也懒得提出一些纯开脑洞的解释了,你们自己百度吧。

  要说,就说一些没法用动物解释的异兽。

  《海内北经》:“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柸食。有文马,缟身朱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

  翻译一下:犬封国也叫犬戎国,那里的人都是狗的模样。犬封国有一女子,正跪在地上捧着一杯酒食向人进献。那里还有文马,是周身雪白,红色鬃毛,眼睛像黄金一样闪闪发光,名称是吉量,骑上它就能使人长寿千岁。

  前半截无非又是讲述了一个奇异的国度,根据山海经的词汇尿性,估计是那里的人戴着狗头面具。女子跪地献食物,大约是描述祭祀或上供的状况。

  到这都没问题,无非就是去到犬戎国,看到了当地的狗头巫师的祭祀仪式。

  但是那里还有一种文马,乘之寿命可以有千岁。

  这个玩意儿,就完全没法用之前的方法来解释了。它绝不是现存的任何一种动物。

  类似的描述,《海外西经》也有:“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我就不翻译了,反正差不多,就是活得更久了,乘之寿命可以有两千岁。

  让人长寿的坐骑,这该怎么解释呢?

  基本上,只能认为是神话,是虚构臆测的。

  但是我说了,山海经是纪实的东西,不能理解,只是因为当年见到那些东西的人思维受到局限,描述方式与我们不同罢了。

  我也说了,直接以一切都是真实存在过的为假定前提,去解读。

  那么对此,我只有一个解释。也是在我眼里看来,唯一合理的解释。

  它是个飞船……

  而且是光速飞船!

  根据广义相对论,越接近光速,时间越慢。这个我在小说里讲过了,你们应该都懂的。

  不是猜想,这是已经证明的理论,太空站上的时间就比地表上的我们要快一些,因为越靠近大质量天体,时间也越慢。这都是因为时空扭曲了,时间与空间从来没有分开过,它们本来就是一体的,空间扭曲,时间就扭曲。

  这两个在各种起点玄幻小说里总是被分开来的东西,早在上世纪就被统一了。

  文马和乘黄,就是光速飞船,或者亚光速飞船。乘坐者以亚光速远离地球,对他来说可能就过去几天、几个月,但回来后,却发现地球过去一两千年了……

  因为速度太快,所以文中没有对两者速度的描写,怎么形容呢?快如闪电?抱歉,闪电太慢了。

  那东西快得根本反应不过来,乘坐在里面的人,也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光速航行,甚至可能进入其中,乘坐的人直接冬眠了。

  当然,也可能那就是个冬眠仓,可是这就不符合‘乘之’的说法了,作者都说它是个可以乘坐的东西了。

  所以光速飞船,最为贴切。

  当时人们完全不懂,怎么这人进去之后把东西开走了,过了一千年回来,还是这么年轻?而且乘坐者就只是我们村的普通人,绝对不可能长寿,天哪,那东西乘坐时可以活千年!

  山海经的记录者,对此只能描写一个现象:乘坐的人寿命貌似增长了千年。

  其实不是乘坐者寿命增长,而是其他地方时间过去了千年。

  相对于别人来说,乘坐者进入了文马两千年,出来还是当年进入时的样子……

  记录者不懂光速飞船,只能这么写了:乘之寿千年。

  他能怎么办?他已经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用尽了词汇量了……

  可能有杠精会说,上古时期哪有光速飞船?这也太扯了!

  人家古人就是幻想一个动物,一个神兽,干嘛联想到光速飞船上啊。

  是,我也觉得扯,我也想知道为什么上古会有光速飞船……

  为此我翻遍山海经,想了几种解释,但想说清楚的话,篇幅太大,这里写不下,所以就先不说了。

  暂时我只给出一个很简单的佐证。

  那就是山海经这段话的原文,记录者已经告诉了我们,文马和乘黄,不是动物!不是动物!不是动物!重要的事说三遍!

  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我发现了山海经的描述规律。

  如果是动物,记录者一定会写‘有兽焉’,或者‘某某之兽’。

  所以我说玄冥一定不是鲲鹏,因为山海经原文不断地告诉我们,‘有神’、‘有神’、‘有神’!

  这是个分类,整个山海经到处都贯彻者原初作者的这个分类。

  至于神是个什么分类,指代什么,篇幅太大,这里写不下,所以就先不说了。

  总之玄冥是神,记录者没有说‘有鱼焉’、‘有鸟焉’。

  写章鱼的时候,山海经就直接写‘何罗之鱼’,虽然章鱼不是鱼,但是当年的记录者是这么分类的,他们才没有什么无脊椎动物这种分类呢。

  写凤凰的时候,山海经就直接写了‘有鸟焉’。

  你们所知的各种异兽,都明确地给出了分类。

  但是在文马与乘黄上,原初作者没有给出分类,他没有写‘有兽焉,名曰乘黄’。

  而是直接写‘有文马’、‘有乘黄’。

  也就是说,原初作者知道,这不是动物!不是兽、不是神、不是人,不是他那点词汇量可以分类的东西。

  超出了作者的分类范畴,超出了他的文化概念。

  你要很牛逼,但也会说话有智慧,不是个死物,那我可以说你是个神。你要是活在水里,哪怕一点也不像鱼,我也可以分类为鱼。你要不会动,是死物,又像人,那我就叫你‘尸’。

  然而光速飞船……emmm。

  总之,原初作者不分类的东西,我们可以理解为‘不明物体’。

  他不分类,直接写‘有文马’、‘有乘黄’,其实就是他不夹杂任何臆测的直观描述。他的文字冷静而不故意带有主观。虽然很多描述都是比喻,但那是无意的,那是他没有办法,只能这么描述,属于直观感受。接受这一点,就会发现,原初记录者,是一位真正理智的贤者。

  马是交通工具,乘是车,也是交通工具。

  文马,就是布满花纹的像马一样可以乘坐远行的不明物体……

  乘黄,就是黄色的像车一样可以乘坐远行的不明物体……

  从‘没有写有兽焉’这种细节里,我能感受到他尽力了。他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自己最直观的感受。

  至此,总结一下,一个原初作者不能理解,没有去分类,认为不是神、不是人、不是兽、不是尸的东西。

  他知道不是他已知的任何交通工